欧洲大陆的东西两端,法国与乌克兰这两个欧洲粮仓的迥异命运
在欧洲大陆的东西两端,坐落着两个同样富饶却命运迥异的国家——法国和乌克兰。它们都拥有欧洲最肥沃的黑土地,都曾被誉为欧洲粮仓,却在历史长河中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一个成为了世界强国,一个却始终在强邻环伺中艰难求生。 法兰西的辉煌与乌克兰的沧桑 法兰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的高卢地区。公元五世纪法兰克王国建立后,这片土地开始绽放文明之光。查理曼大帝时期(768-814年),法兰克王国达到鼎盛,疆域几乎覆盖整个西欧。843年凡尔登条约后,西法兰克王国成为现代法国的雏形。尽管经历了封建割据的阵痛,但法国最终在15世纪完成中央集权,随后通过大航海时代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1789年的大革命更是让法国成为现代民主制度的摇篮,始终在欧洲政治舞台上扮演着核心角色。 相比之下,乌克兰的历史则充满坎坷。9世纪基辅罗斯的建立曾让这片土地闪耀一时,当时的基辅甚至被阿拉伯旅行家称为东方的明珠。然而13世纪蒙古铁骑的铁蹄踏碎了这一切,随后波兰、立陶宛、奥斯曼土耳其等强权轮番统治这片土地。1654年与俄罗斯的佩列亚斯拉夫协定,开启了乌克兰被沙俄统治的时代。即便在1991年获得独立后,乌克兰仍深陷地缘政治的漩涡,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和持续至今的乌东冲突,都在诉说着这个国家多舛的命运。 地理决定论的生动诠释 乌克兰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其坎坷的命运。地处欧亚大草原西缘,黑海北岸的这片土地,既是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也是游牧民族西进的必经之地。喀尔巴阡山脉就像一扇未关紧的门,历史上匈人、蒙古人、鞑靼人等游牧民族通过这里涌入欧洲。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乌克兰长期处于文明边缘,既未完全融入西方,也难以被东方同化。更致命的是,波兰对西乌克兰的长期统治和俄罗斯对东乌克兰的刻意改造,造成了乌克兰内部深刻的文化裂痕。 法国则坐享地理优势。三面环海的地理环境为其提供了天然屏障,仅东部需要设防。毗邻地中海文明圈的位置让法国很早就接触到先进文明。大西洋沿岸的优良港口如波尔多、南特等,使其在大航海时代占得先机。17世纪起,法国通过马赛、敦刻尔克等港口积极开展海外殖民,建立起仅次于英国的殖民帝国。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法国积累了巨额财富。 经济发展道路的分野 中世纪的基辅罗斯曾创造过辉煌的经济成就。据阿拉伯地理学家伊本·鲁斯塔记载,10世纪的基辅是连接北欧与拜占庭的重要贸易枢纽,罗斯商人将毛皮、蜂蜜、蜂蜡等特产运往君士坦丁堡,换回丝绸、香料等奢侈品。但蒙古入侵打断了这一发展进程。沙俄统治时期,乌克兰沦为欧洲粮仓,却未能实现工业化转型。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乌克兰农民陷入更深的贫困,人均耕地面积在40年间缩减一半。到20世纪初,乌克兰工业劳动力中80%来自俄罗斯,本土发展机会被严重挤压。 法国经济则经历了完整的演进过程。中世纪初期法国经济相对封闭,但在12世纪后,香槟集市等贸易中心开始繁荣。16世纪后,法国先后成立22个特许贸易公司,积极开展海外殖民。路易十四时期(1643-1715)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大力发展制造业,建立完整的关税体系。虽然18世纪末法国财政危机引发了大革命,但此后的拿破仑时代(1804-1815)建立了大陆体系,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到19世纪中期,法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经济实力仅次于英国。 历史的启示 乌克兰的困境源于多重因素:地处文明边缘的尴尬位置、强邻环伺的地缘环境、长期被殖民统治的历史遭遇,以及内部东西分裂的文化裂痕。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乌克兰错失了多次现代化机遇。反观法国,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完整的国家建构过程和积极的海外扩张,成功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两个欧洲粮仓的不同命运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地理禀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否把握历史机遇,实现独立自主的发展。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乌克兰危机再次警示我们:唯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格局中掌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