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脉绵延不绝,“十四五”时期中国文物事业交出亮眼答卷
迪丽瓦拉
2025-10-05 00:31:37
0

“十四五”时期,中国文物事业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这五年,是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文物保护力度空前,中华文明根基愈加牢固的五年;是考古研究深度拓展,文明探源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是博物馆体系日益完善,文化惠民成果显著的五年;是世界遗产申报捷报频传,中国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的五年;是科技创新赋能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的五年。

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中国文物事业在过去五年里取得的辉煌成就。

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

保护体系日益完善

“十四五”时期,中国文物事业的基石——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国家文物局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丰硕,76.7万处“三普”登记文物全部完成复查,新发现文物超过13万处,为认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系统性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完善是关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已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以最严格的制度织密了文物保护的防护网。地下文物“先考古、后出让”制度除个别省份外已全面推行,地上文物“先调查、后建设”制度在上海开展试点,以及国家文物督察制度的探索,都标志着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发展的统筹协调迈上了新台阶。

考古研究深入推进

博物馆体系日臻完善

考古研究是深入挖掘中华文明潜能的重要途径。“十四五”期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丰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批复实施7700余项主动性考古发掘和基本建设考古项目,牛河梁、石峁、二里头、三星堆等遗址的重要新发现,以及南海西北陆坡沉船深海考古迈向世界先进水平,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与此同时,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达到7046家,平均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其中免费开放6444家,占比91%以上,年接待观众已近15亿人次。针对日益升温的“博物馆热”带来的“预约难”问题,国家文物局正通过增强供给能力(如大馆带小馆、巡展、联合办展等)和提升服务质效(如科学预约、优化参观体验等)来积极应对,让更多公众能够近距离感受文物的魅力。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文化名片:

遗产保护与人文交流成果显著

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影响力持续提升。“十四五”期间,北京中轴线、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由中国倡议的首个区域性文化遗产领域国际组织——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的成立,以及中国牵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都彰显了中国在全球文化遗产治理中的智慧与力量。

西夏陵

“十五五”时期,国家文物局将重点推进“景德镇手工瓷业遗存”“三星堆—金沙遗址”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实施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型保护展示项目,推出一批考古发掘、保护修缮、历史研究成果,提升世界文化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水平。

在文物追索返还方面,中国取得了显著成效。圆明园石柱、丰邢叔簋等35批次537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包括长沙子弹库战国帛书《五行令》《攻守占》的成功回归,是我国在国际合作和法律运用方面的重要突破。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多国签署防止文物非法进出境协定,并在2025年首次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公约缔约国大会主席国。

科技赋能与人才培养:

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

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卫星遥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幅提升了文物的风险监测预警能力。石窟寺、土遗址、壁画等重点文物类型的保护修复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助力考古发掘研究,数字技术赋能文博智慧管理和活化利用,为文物保护和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同时,国家高度重视文物人才队伍建设,启动实施“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举办全国文物行业技能大赛,让“莫高精神”薪火相传,为文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革命文物焕发新彩

文物安全底线牢牢坚守

革命文物作为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十四五”期间得到了系统性的保护和利用。全国革命纪念馆超过3000家,年均举办革命主题展览超过3000个,6亿人次观众走进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特别是青少年从中汲取到了奋进力量。

文物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十四五”时期,中国文物安全责任体系不断完善,法人违法整治和打击文物犯罪力度持续加大,文物火灾防范能力显著提升。尽管面临挑战,中国将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坚决筑牢文物安全的生命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重返百年前故宫现场 《故宫掌门人1925-1949》书封。中华书局供图 如今,故宫博物院已成为全球瞩目的文化地标。如果此...
原创 匈... 《——【·前言·】——》 为什么持续困扰中原王朝两千年的草原威胁,到了清朝就突然消失了?答案不在武力...
原创 他... 【两宋风云中的传奇将领——徐文的人生沉浮】 在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动荡岁月里,山东半岛的海风裹挟着战...
原创 为... 明太祖朱元璋在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后,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没有从其他皇子中另立储君,而是将皇太...
原创 明... 回望历史长河,每一个重大决策都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影响深远往往超出当时决策者的预料...
原创 这... 标题:这位清朝王爷虽时运不济,但一直韬光养晦,最终功成名就。 在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画卷中,爱新觉罗·...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武将的排名历来众说纷纭,各种版本层出不穷。其中一吕二赵三典韦、一吕二马三关羽以及一吕二关三张...
赵匡胤自导自演“黄袍加身”:演...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在壮年时期突然驾崩,年仅七岁的幼主柴宗训继位,是为周恭帝。这位年幼的皇帝登...
原创 刘... 三国时期涌现了众多威名赫赫的猛将,每一位都是能征善战的骁勇之士,他们的武艺高强在后世引发了无数争论。...
原创 谁... 滚滚长江奔腾不息向东流去,汹涌的浪涛冲刷着历史的尘埃,将无数英雄豪杰淹没在时间长河之中。三国时期是一...
原创 兰... 兰陵萧氏家族的历史渊源与南迁历程 在中国历史上,兰陵萧氏是一个显赫的家族,尤其对熟悉魏晋南北朝历史的...
原创 唐... 唐朝的建立:李渊与李世民的相互成就 在探讨唐朝建立过程中李渊与李世民的贡献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一...
宋襄公、秦穆公、越王、吴王谁更...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群雄并起、诸侯争霸的重要阶段。在这段波澜壮...
原创 东... 东汉铁面判官董宣:刚正不阿的强项令 出身与仕途 董宣,字少平,生于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境内),是东...
原创 刘... 刘备伐吴惨败的深层原因:诸葛亮法正在必能扭转战局的九字真言暗藏玄机 在三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刘备倾...
原创 关...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关羽关云长的威名可谓如雷贯耳。每当人们提起这位红脸长髯的武圣,无不肃然起敬。确...
原创 张... 《三国演义》中,蜀汉五虎上将皆是威震天下的超一流猛将,而赵云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广为流传的三国二十四...
曹营猛将不敢招惹张飞,却总想挑...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在三国纷争的初期,除了那位豹头环眼的猛将张飞之外,天下诸多名将、猛将...
原创 蜀... 在蜀汉众多将领中,有一位极其特殊的人物:他深得刘备的信任与重用,却让诸葛亮心生戒备;他与关羽意气相投...
原创 为... 标题:忠义无双的关羽,为何在生命最后时刻孤立无援? 在群雄并起、战火纷飞的三国乱世中,有一位令敌人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