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夺权诛杀曹爽,曹魏的老臣为何不搭救?
迪丽瓦拉
2025-10-05 14:34:26
0

曹操:一代枭雄的崛起与曹魏政权的兴衰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无疑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雄主。他凭借过人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在汉末乱世中开创了曹魏政权,成为三国鼎立格局的重要奠基者。从陈留起兵到统一北方,曹操走过的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在这段艰难岁月里,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杰出的谋士和将领,正是这些能臣武将的鼎力相助,才成就了他统一北方的伟业。

曹丕能够顺利继承父业并最终称帝,完全依赖于曹操打下的坚实基础。在曹氏宗亲和世家大族的全力支持下,曹丕得以在公元220年完成汉魏禅代,建立魏国。然而这个新兴王朝的命运却出人意料地短暂。曹操去世后不到三十年,在公元249年,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就通过高平陵之变夺取了政权。这场政变中,大将军曹爽被诱骗放弃兵权,最终惨遭灭门之祸。

曹爽作为大司马曹真的长子,原本肩负着辅佐幼主的重任。魏明帝曹叡临终前特意托孤于他,授予大将军之职并赐予假节钺的特权,使其成为曹魏宗室的实际领袖。但在高平陵之变中,不仅曹爽本人被诛灭三族,连带着他的亲信党羽也遭到残酷清洗。令人费解的是,在这生死存亡之际,那些曾经辅佐曹操建立基业的老臣们为何都选择了袖手旁观?

这些曹魏老臣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派系:宗室成员、世家大族和寒门将领。其中宗室力量有心无力,世家大族则首鼠两端,而寒门将领的影响力早已式微。

寒门将领的没落之路

寒门指的是出身低微的阶层。曹操执政时期推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使得许多出身平凡但才能出众的人才得以脱颖而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五子良将——张辽、徐晃、乐进、于禁和张郃。这五位将领虽然都非名门望族出身,但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或勇猛善战,或谋略过人,深得曹操器重。他们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曹氏宗室,掌握着重要的兵权。

作为寒门将领的代表,五子良将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随着曹操的离世,这些功勋宿将也相继凋零。其中最长寿的张郃,也在诸葛亮北伐时战死于木门道,未能活到高平陵之变。事实上,自曹丕继位后,为了换取世家大族对其称帝的支持,他采纳了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使得世家大族完全掌控了官员选拔权,寒门子弟的晋升通道几乎被彻底堵死。

在九品中正制实施后,曹魏朝廷的要职几乎都被世家子弟垄断。当高平陵之变爆发时,这些既得利益者自然以家族利益为重,采取观望态度,不会轻易站队。因此当司马懿篡权、曹爽遇害时,已经找不到像五子良将那样忠心耿耿的寒门将领了,所有人都成了见风使舵的骑墙派。

世家大族的政治投机

曹操能够成就霸业,与颍川世家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在汉末的政治格局中,世家大族的向背往往决定着各方势力的成败。以张绣为例,他虽拥有精锐的西凉骑兵,多次击败曹操,但因缺乏世家支持而难以发展壮大。最初作为刘表的附庸,张绣最终在刘表的猜忌下被迫归顺曹操。同样,吕布在占据兖州、徐州期间,也因未能获得世家全力支持而最终败亡。

颍川世家以荀彧、荀攸、钟繇、郭嘉等人为代表,他们与曹操的关系更像是政治同盟而非简单的君臣从属。值得注意的是,世家大族往往不会将所有筹码押在一个势力身上。在官渡之战前,袁绍阵营中也不乏颍川谋士的身影。只是曹操最终证明了自己是更优秀的领导者,才赢得了世家集团的全面支持。

世家支持曹操的根本目的是谋求家族利益的最大化。以荀攸为例,他作为曹操的重要谋士,不仅要为自己谋取功名,更要为整个荀氏家族争取利益。曹操深谙此道,一方面需要倚重世家力量,另一方面又通过唯才是举的政策加以制衡,维持着宗室与世家之间的微妙平衡。

然而曹丕为了称帝,不惜向世家大族做出重大让步。九品中正制的实施使得世家势力急剧膨胀,逐渐威胁到曹氏统治。曹爽掌权后,试图通过重用宗室亲信、打压世家来巩固权力。他不仅贸然发动对蜀战争以树立威信,还计划改革九品中正制,这些举措都严重触犯了世家集团的根本利益。

当司马懿发动政变时,世家大族要么保持中立,要么暗中支持司马氏。在他们眼中,家族利益远高于对曹魏的忠诚。司马懿也深谙此理,在除掉曹爽后立即给予世家更多特权。在这种利益交换下,自然无人会为曹爽鸣冤。

宗室力量的式微

曹魏宗室曾是曹操最倚重的力量。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等一代宗室将领,在曹操时代掌握重兵,是制衡世家的重要力量。但到高平陵之变时,这些开国元勋早已作古。二代宗室中的佼佼者曹真、曹休也先于司马懿离世,使得宗室力量出现断层。

这种局面的形成与曹丕的政策密切相关。在经历与曹植的夺嫡之争后,曹丕对宗室充满戒心。他严格限制宗室活动,剥夺他们的实权,规定无诏不得入京。这种防范措施虽然巩固了皇权,却也严重削弱了宗室集团的整体实力。

因此当高平陵之变爆发时,分散在各地的曹氏宗亲既无兵权又无行动自由,完全无力施以援手。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祖先基业落入司马氏之手,甚至自身性命都岌岌可危。

历史启示

曹魏政权的覆亡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当曹爽与世家集团彻底对立时,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即便没有司马懿,也会有其他世家大族的代表取而代之。司马氏之所以备受后世诟病,主要在于其夺取政权的手段过于阴险狡诈。他们背信弃义的行为开创了恶劣先例,对后世政治伦理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任何统治集团都需要在不同势力间保持平衡。曹操时期的成功在于他妥善处理了宗室、世家和寒门之间的关系;而他的后继者未能延续这一政治智慧,最终导致政权易主。这种权力结构的失衡与更替,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上一个极具警示意义的案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从乌托邦到断头台:王莽改制中理... 今天我们从土地制度聊聊颇有争议的新朝,就是王莽篡汉后建立的新朝。 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啊...
原创 夏... 在20世纪初期,国际史学界普遍对中国商朝的存在持怀疑态度。这种学术观点一直持续到1928年,当中国考...
原创 宋... 咱今儿个聊点有意思的,宋朝那阵子的商业,真不是一般的热闹!你知道不,我前阵子看老剧,里头演宋朝集市的...
原创 杨... 宋朝因其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与独特的军事制度,使得整体军力相对薄弱。然而这绝不代表宋朝缺乏能征善战的将...
原创 吐...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首出自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千古名句,道尽...
原创 卫... 卫青:从骑奴到大将军的传奇人生与家族兴衰 卫青,这位西汉武帝时期最负盛名的军事统帅,以其非凡的军事...
原创 曹... 三国时期,魏国作为魏蜀吴三国中实力最为雄厚的政权,其建立者曹操在称魏王后,家族内部也上演了一场惊心动...
在古代,原来称呼一个人有这么多...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际交往中的称谓体系是一门极其精深的学问,其复杂程度远超现代人的想象。一个人在不同场...
斯托伊奇塔谈作为思想实验的图像... 斯托伊奇塔(章静绘) 斯托伊奇塔是出生于罗马尼亚,自九十年代起在法国、德国、瑞士等地崭露头角的艺术史...
原创 清... 清代钱币的历史背景与收藏价值 第一节:钱币的历史背景与发展 清代(1644年-1912年)作...
原创 况... 宣德五年的春天,苏州府衙外挤满了人。老百姓踮着脚往里面瞅,官吏们则揣着心思站在大堂两侧 —— 新来的...
致敬历史!那些展品背后的星辰大...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作为学术重镇、文教高地,不少高校有自己的博...
秦始皇手中的牌远远强于西汉初期...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与货币制度的历史意义及其经济困境 一、度量衡与货币统一的历史性改革 在古代社会生...
海外华文媒体品读德昂族历史文化 中新网 德宏9月13日电 (记者 缪超)三台山乡地处云南省德宏州芒市,是中国唯一的德昂族乡。12日,...
夏朝或真实存在!考古发现史前大... 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在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等其他辉煌一时的古代文明相继湮没...
原创 蒋... 在蒋介石最信任的身边,有三位身份特殊的人物,他们十几年如影随形,日日面对机要文件,却在暗中将情报源源...
原创 一... 1941年10月13日,秋日的阳光懒洋洋地洒在萧县通往时村的土路上。伪军特务刘启亭正慢悠悠地走着,突...
新华图讯丨青海黄河源区确认发现... 这是文物考古工作者于2023年7月在青海省玛多县扎陵湖畔对尕日塘秦刻石进行现场考察时拍摄的该刻石遗迹...
唐朝皇帝在巡视期间,对使臣的选... 唐朝的巡视制度作为维系帝国统治与地方治理的核心机制,其发展历程贯穿了整个唐朝的兴衰史。这一制度始于唐...
原创 活... 在中国古代,当科学与医学技术尚未发展成熟的年代,即便是轻微的伤风感冒也可能夺走无数人的性命。那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