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最新进展: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秦代石刻
迪丽瓦拉
2025-10-05 19:32:21
0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代睿

9月15日,随着国家文物局新闻发布会召开,曾陷入真假之争的青海“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刻石”,迎来最新进展。

封面新闻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司长邓超在介绍刻石调查研究组织情况和现场保护工作进展时透露——经审慎研究,认定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

国家文物局新闻发布会现场。封面新闻记者卢荡摄影

关于其价值,记者注意到这样一句表述——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矗立河源,补史之缺,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为何引发争议?

关于“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之争,始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6月8日在《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证古代“昆仑”的地理位置——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一文。

文章显示,考古工作者在扎陵湖(记者注:青海省玛多县)北岸的田野调查中,发现一处37字秦代摩崖石刻题记。文章认为,这一位于黄河源地区的石刻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留下的唯一一处现存于原址的刻石,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处。

仝涛在文中认为,刻石内容及其所在地理位置,不仅解决了关于“昆仑”等精确地望问题,也记录了秦始皇遣使向昆仑山寻觅仙药的历史事实,补全了文献记载之缺。

昆仑,在我国历史、地理等多个维度都有着重要地位,与其相关的神话、传说流传至今。如果昆仑不是现在的“昆仑山脉”,那昆仑究竟位于何处?这至今是学术界的谜题。假如“秦始皇遣使采药石刻”确为遗迹,无疑透露出了昆仑的地理方位。而这,也是该刻石如此受关注的原因之一。

但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发表两天后,有学者发文直言——铭文若如释文所释,敝人高度怀疑乃今人伪刻,这是石刻造假新“高度”。还有观点认为,该石刻在高海拔高寒区域,经两千多年应风化严重,而字迹仍较为清晰,不符合自然规律。

是不是秦代真迹?

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司长邓超介绍了青海省玛多县尕日塘秦刻石调查研究组织情况和现场保护工作进展。

他表示,6月8日,《光明日报》刊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仝涛研究员《实证古代“昆仑”地理位置一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一文,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国家文物局迅速安排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建工作专班,调集石质文物保护、秦汉考古、古文字学和书法篆刻等领域专业人员集中科研攻关,两次赴现场调查,获取了石刻本体与赋存环境等科学数据,组织多学科专家两次召开论证会,多角度论证形成专家意见。经审慎研究,认定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

2025年6月,媒体发布的刻石所在位置。资料图

关于调查研究情况,发布会透露,经6月13日、7月15日两次实地勘察,刻石与湖滨坡地共同形成了山体挡风、水域调节微气候的地质条件。经实验室分析,刻石岩性为石英砂岩,耐磨性高、抗风化能力强。经高精度信息增强技术,刻石文字可见明显凿刻痕迹,采用平口工具刻制,符合时代特征。经矿物和金属元素分析,排除利用现代合金工具凿刻的可能。刻痕内部和刻石表面均含有风化次生矿物,经历了长期风化作用,排除了近期新刻可能。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基于现场调查和科学检测数据,形成了《青海省玛多县尕日塘秦刻石调查报告》。

邓超表示,国家文物局始终坚持以科学、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考古新发现。借此机会,向近期所有以严肃认真的学术态度,撰写文章、参与讨论的专家学者,向关注研究进展、提供学术阵地的新闻媒体,致以诚挚的感谢。“这些深入探讨,促使我们从多学科、多角度来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用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客观、科学的研究结论。”

刻石究竟写了什么?

为何被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封面新闻记者在会上注意到,谈及刻石基本信息时,邓超介绍说,刻石位于玛多县扎陵湖乡卓让村,地处扎陵湖北岸尕日塘坡地2号陡坎左下方,距湖岸约200米,海拔4306米。

关于石刻之上的文字内容,此前见诸报道的大意为:秦始皇廿六年,皇帝派遣五大夫翳率领方士,乘车前往昆仑山采摘长生不老药。该年三月己卯日到达此地,再行约一百五十里(到达此行的终点)。

2025年6月,媒体发布的刻石照。资料图

此前,仝涛提出刻文是“廿六年”,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但也有观点认为,该纪年与《史记》所载的秦始皇活动轨迹存有矛盾——公元前221年秦刚统一六国,秦始皇尚未大规模派遣方士求仙,且“采药昆仑” 的人应为前一年就出发,其行为缺乏历史支撑。此后,多位学者倾向将刻文纪年释读为“卅七年”(记者注:三十七年)。

国家文物局发布会透露,文字刻凿壁面总长82厘米,最宽处33厘米,刻字区面积约0.16平方米,距地面约19厘米。全文共12行36字,外加合文1字,共37字,文字风格属秦篆。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保存较完整的文字信息包括“皇帝/使五/大夫臣口/將方口/采樂口/陯翳以/卅七年三月/己卯車到/此翳口/前口可/口百五十/里”等。(注:文中“口”为尚未披露信息的文字)。

刻石所记录的文字信息,是否能解释此前有关“昆仑”地理位置的疑问?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进先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说是有帮助的。他同时表示,当地气候条件比较特殊,目前已开始飘雪,青海文物考古部门将在全力做好刻石保护的同时,进行下一步研究。

刻石如何保护?

关于该石刻本体保护,邓超表示,国家文物局高度关注。

他透露,6月8日,国家文物局致电青海省文物局,要求加强刻石现场保护措施。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三级党委政府执行坚决,玛多县人民政府协调公安机关和文旅、文物部门干部职工,克服刻石所在地低温缺氧、无水无电、无通讯信号等条件限制,自6月9日起24小时现场值守,设置了临时性保护设施,并全程保障两次现场调查。

此外,国家文物局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召开专题办公会,系统部署刻石调查研究与原址保护措施,致函青海省人民政府明确提出保护意见,督促调整周边交通路线,并从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经费中,拨付“尕日塘秦刻石”抢救性保护经费98.85万元,支持玛多县设置保护围栏,建立临时性看护用房,解决一线值守用水用电难题。

“尕日塘秦刻石”有何价值?

邓超表示,“尕日塘秦刻石”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成果。刻石与扎陵湖关联形成文化景观,整体保存基本完好,文字多数清晰可辨,因刻石中年月日俱全,不见于文献记载,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矗立河源,补史之缺,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匈... 【改写后的历史故事】 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卷中,匈奴与汉朝的百年恩怨堪称最扣人心弦的篇章。当我们将...
原创 特... 1987年10月24日,81岁的全国政协常委唐生明因病在北京逝世。这位传奇人物的追悼会规格之高、场面...
原创 建... 朱棣带着大军走进南京皇宫,眼前的浓烟裹着火星子,连宫殿原来的样子都快认不出了。他手下纪纲快步跑过来禀...
原创 他... 清朝科举考试中的状元选拔有时出人意料地随意,一个名字的好坏竟能决定考生的命运。乾隆五十四年(1789...
原创 中... 秦朝修筑的长城坚固如铁铸的牢笼,使得北方游牧民族不敢轻易越过临洮关。唐代诗人笔下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
9月15日,历史的警钟:从《纽... ♢9月15日历史大事记 ♦ 中国历史上的今天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改...
唐朝藩镇割据,为何不用宗室子弟... 藩镇节度使:大唐帝国的守护者与掘墓人 在中国历史上,藩镇节度使制度堪称一把锋利的双刃剑。这个曾经为大...
原创 一... 中国幅员辽阔的疆域上星罗棋布着数以千计的城市,每座城市名称背后都蕴藏着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密码。有些...
太平天国曾给各省改名,名字一个...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画卷中,太平天国运动犹如一道划破长空的闪电,以其雷霆之势震撼了整个封建王朝。这场规模...
原创 西... 1937年秋,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中共中央军委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决定以原红...
太平天国灭亡后,拒不投降的15... 太平天国覆灭后誓死不降的十五位悍将传奇: 15、黄文金,这位被誉为太平军五虎上将之一的堵王千岁,在天...
五胡乱华北方汉人近乎灭绝,屠汉... ●—? 前言 ?—● 对于汉民族而言,五胡乱华无疑是一段浸透鲜血与苦难的黑暗岁月。在这段持续百余...
原创 中...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王朝历史中,我国作为东方文明的中心,以其强大的国力和灿烂的文化,被周边各国尊称为天朝...
原创 谁...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西楚霸王项羽堪称一个令人敬畏的传奇人物。这位力大无穷的猛将,凭借其惊人的武力和卓...
原创 张... 1991年,时年已届九旬高龄的张学良将军首次公开谈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历史壮举,其言论在社会各界引...
原创 中... 越南在中国古代版图里,待的时间不短,光是纳入中原王朝的直辖治理,就有一千多年。 但今天的地图上,它成...
夏朝起源何处:三星堆重大发现,... 夏都斟鄩的发现与夏文化迁徙之谜 根据唐代重要地理著作《括地志》中故鄩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盖...
秦琼有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为何... 关于秦琼是否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历史真相,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否定的。他们推断这位名将之所以在凌烟阁二...
原创 讨... 美国长期以来为了维护自身全球霸权地位,频繁干涉他国内政并实施经济制裁,这种霸权主义作风引发了国际社会...
张飞和赵云谁的武功高?许褚和张... 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名著中,张飞和赵云都是深受读者喜爱的传奇武将。他们不仅武艺超群,更以其忠义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