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卷中,隋朝虽然仅存在了短短三十七年,却)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个由杨坚建立的王朝,在开国之初便以雷霆之势消灭了南朝陈,随后又相继降服了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和西北强敌吐谷浑,并多次发动对东北高句丽的远征。在这些重大军事行动中,涌现出许多杰出将领,其中杨素、韩擒虎等名将广为人知。而今天我们要重点介绍的宇文述,作为隋朝重要军事统帅,不仅战功赫赫,更深受隋炀帝杨广的信任与倚重。
宇文述(546年—616年),本姓破野头,字伯通,出生于代郡武川(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他出身显赫,是北周上柱国宇文盛之子,后来成为隋末枭雄宇文化及的父亲。宇文述自幼就展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精通骑射,武艺超群。在北周武帝铲除权臣宇文护后,年轻的宇文述就被召入宫中担任左宫伯,并因功被封为博陵郡公,后又改封为更为显赫的濮阳郡公。公元581年二月,随着杨坚接受北周静帝禅让建立隋朝,改元开皇,宇文述在新朝中继续受到重用,被任命为右卫大将军,负责宫廷禁卫。
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的雄心很快付诸实施。开皇八年(588年)十月,隋朝集结了规模空前的51.8万水陆大军,战线东起大海,西至巴蜀,绵延千里。在这场灭陈战役中,宇文述被委以重任,担任行军总管,率领三万精锐准备从长江北岸渡江南下。次年正月十七日,宇文述抓住战机,成功指挥部队渡过长江天险。当时韩擒虎、贺若弼两路大军正在围攻丹阳,宇文述则率部迅速占领了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石头城(今南京城西清凉山),形成对建康的合围之势。三天后,隋军攻入建康城,俘虏了陈后主,宣告陈朝灭亡。在这场统一战争中,宇文述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在陈朝灭亡后,原陈朝吴州刺史萧瓛拒不投降,拥兵割据。宇文述再次领命出征,他先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晋陵城东的敌军营寨,随后回师直捣萧瓛大本营,经过激烈战斗,彻底击溃了萧瓛的部队。不久,萧瓛及其同党萧岩被押往长安处决。宇文述此次平定三吴地区(今江苏太湖以东以南和浙江绍兴等地)的军事行动,为隋朝日后统一岭南地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隋朝宫廷政治中,宇文述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隋文帝杨坚即位后,按照传统立长子杨勇为太子。当时担任扬州总管的晋王杨广(后来的隋炀帝)与宇文述交往甚密。为了拉拢这位战功卓著的将领,杨广特意奏请朝廷任命宇文述为寿州刺史总管。在随后的夺嫡之争中,宇文述与杨素等重臣一起,成为支持杨广的重要力量。公元604年七月,隋文帝驾崩后,杨广顺利继位,是为隋炀帝。登基后,杨广立即重赏功臣,于大业元年(605年)正月任命宇文述为左卫大将军,并改封其为许国公,以示恩宠。
隋炀帝时期,宇文述继续为帝国开疆拓土。大业四年(608年),他奉命率军征讨吐谷浑。在这场战役中,宇文述先在曼头城(今青海兴海北)大败敌军,斩杀三千余人,随后乘胜攻占赤水城(兴海东南)。隋军势如破竹,在丘尼川再次取得决定性胜利,俘虏吐谷浑王公大臣及将领二百余人,招降部落民众十余万。此役之后,吐谷浑东西四千里、南北两千里的广袤疆域尽归隋朝所有。隋廷在此设立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控制。
然而,宇文述的军事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大业七年(612年)隋炀帝首次东征高句丽时,尽管宇文述携家眷随军出征,但这次远征却以惨败告终。两年后(613年),当隋炀帝第二次亲征高句丽时,朝中重臣杨素之子杨玄感趁机在黎阳发动叛乱。危急关头,宇文述再次展现名将风范,迅速率军平定了这场内乱。
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江都新建的龙舟完工并运抵东都。宇文述敏锐地察觉到隋炀帝有再次南巡的意图,便主动提议前往江都游玩。这个建议正中隋炀帝下怀,龙颜大悦。然而,就在隋炀帝在江都纵情享乐之时,年迈的宇文述却一病不起。隋炀帝对这位心腹重臣的病情极为关切,不断派御医前往探视,甚至想要亲自前往探望,后经群臣苦劝方才作罢。这位为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代名将,最终在江都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