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清朝第一罪人,不是鳌拜,也不是吴三桂,而是当了35年忠臣的他
迪丽瓦拉
2025-10-06 18:06:01
0

康熙四十七年,一纸诏书钉死一个人的结局:“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这不是骂叛徒,这是骂了个跟了自己35年的老臣。

这个人,协助擒鳌拜、主持中俄边界谈判、陪驾亲征噶尔丹,还扶持太子成储,做尽忠事。可他最后的下场,不是削职,不是砍头,是活活饿死在宗人府的地牢里

他的全家,被康熙抄光,一个不留。他不是乱臣,是亲信;不是外敌,是内骨。那么,索额图到底做错了什么?

不是鳌拜,是索额图;不是外敌,是身边人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丁丑日,《圣祖实录》卷二百三十四写下这句评价:“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这句话直接盖入废太子胤礽的诏书之中,康熙皇帝在全国面前亲口定了索额图的死罪。

索额图的结局,是饿死于宗人府地牢未审未判、无罪名公布、连遗体都不曾交还。他的族人遭连坐,男丁籍没、女眷发配、家产抄空

康熙四十二年,他被拘押,活活断食致死。这在清代政争中,极为罕见。鳌拜专权,被诛但仍保留部分族产;吴三桂反清自立,身死后仍留部分家属性命。索额图的下场,比这两位加起来都要惨。

问题不在贪腐。索额图在政治上极少经济纠纷。他的死因,被定为“结党营私、干预立储”。罪名背后,是三件事:他是太子的亲舅公;他是太子的谋主;他被康熙认为干政立储、图谋不轨。

索额图的三十五年官途,是跟随康熙政权从根到顶的全过程。从擒鳌拜到西征噶尔丹,从定边疆到议立储,他从未背离皇帝。正因如此,才激怒康熙。

康熙厌恶的,不是敌人,是能威胁到君主独断的“老朋友”。

他不是叛将,不是外臣,也不是结盟诸王的地方军头。索额图是内廷重臣,是太子的老师,是皇帝的倚重之人。这样的人干政,皇帝视为动根基。信任反噬,是皇权体系里最危险的裂缝。

扶皇帝上位的忠臣,为何被怀疑想扶太子登基

索额图出身显赫,是顾命大臣索尼之子,满洲正黄旗,早年担任护军校、头等侍卫,后升任保和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在1669年康熙八年,他主动请辞权职,协助康熙擒鳌拜,成了皇帝的心腹老臣。

康熙十四年,太子胤礽出生,其母为索额图的侄女。自此,索额图成了皇子母系的“外戚”。他既是长辈,又是辅政重臣。太子年幼时,索额图兼任太傅与宫中事务指导官,在教育、礼制、官员安排上,拥有实质决策权。

康熙设立太子制度时,索额图在礼制上“倡议”令太子“服舆俱用黄色”,几乎与皇帝等同。康熙未曾否决,甚至默认这些安排。

此后多年,朝中大小事务,太子均在索额图安排下行事。此举逐渐让康熙感到不安。“太子骄纵,实索额图造成”,康熙在多次谈及胤礽的问题时,始终提到这个外叔。

康熙二十九年,太子胤礽在朝堂顶撞皇帝,言语激烈。康熙从此心中结下疙瘩。他开始怀疑太子的背后,有人“借太子之壳,行揽权之实”。

康熙三十九年,索额图擅自起草旨意传达给外廷,以太子名义下令。这件事彻底惹怒康熙。

康熙明确指责索额图“逾越本分,挟君以令臣”。他看穿了权力结构中正在出现的双重指令链条——太子与索额图,开始绕过自己,另行其是。

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索额图因“妄结党羽,阴谋废立”,被投入宗人府,遭断食之刑。康熙并未公布案由,也未下罪名,仅口述“其罪,俱在人心”。

索额图把皇帝对他的信任,用在了太子身上。康熙的怒火,并非因为索额图造反,而是因为他从“忠臣”变成了“别人的忠臣”。

索额图是被权力关系本身吞没的。他越近皇权,越容易被清算。康熙要处理的不是反贼,而是一个足够了解皇帝、也足够能控制储君的人。

杀掉一个人不够,还要杀掉他在记忆中的存在

1703年,索额图在宗人府地牢被断食至死。康熙未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未设廷审,未发公文。这是清代少有的秘密处死重臣案例。

《清史稿·索额图传》中明确记载:“止水断食,致命而亡。”康熙并未让索额图留下一丝申辩的文字,甚至未允许其家属收尸。

接下来的处置,比饿死更狠。索额图全族被籍没,子孙诛绝,家产充公。女眷贬为奴婢,发往偏远宫苑。这等手段,比鳌拜更绝,比吴三桂更狠。康熙动用的,是政治绝杀机制,不光清理身体,更要切除“记忆”。

在废除太子的那年,康熙亲口在圣旨中写道:“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他没有用“逆臣”,也没有用“谋反”,而是用了“本朝”这个词。意思明确:索额图不是破坏王朝制度,而是破坏了“康熙政权”的核心结构。

康熙接下来的说法更加明确。他称胤礽“每夜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窃视”,图谋不轨;又称“索额图助伊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以此强化“索额图已死、太子尚存”的政治威胁逻辑

康熙不是因为索额图曾经反对他,而是因为索额图懂太多,说太少,做太多,留不住。对一个信任过、依靠过、重用过的人,康熙不愿意留遗憾。他要做的是彻底“抹除”。不审、不判、不葬、不传。

索额图最后死的是“信任之罪”。在皇权体系下,最不能被容忍的,不是外敌,而是曾经被托付而后来站错方向的“身边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宋朝时曾有一位丑女一场大病后变... 【改写版】 在七百年前的南宋王朝,流传着一位传奇皇后的故事。这位女子年轻时其貌不扬,甚至被称作丑女...
原创 假... 公元1356年,朱元璋成功拿下集庆(今南京)后,迅速推行了三项关键政策,为日后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础...
李渊退位后生下30个孩子,让李... 李渊退位后的30个孩子,为何让李世民如此烦恼?武则天又是如何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难题的? 在中国古代,...
原创 如... 李渊时期的权力博弈与分陕而治方案 李渊的平衡策略 只要李渊在世,李世民就会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他与...
李渊有22个儿子,为何就李建成...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封建王朝,共诞生了四百多位帝王,其中开国之君也不在少数。若论最具标志性的帝王,秦...
原创 两... 关于魏延是否谋反的问题,历史记载存在明显分歧。《三国志》作者陈寿认为魏延虽有过错但罪不至死,而《魏略...
原创 三... 【全新改写版】 让我们透过历史人物的故事,品味文化底蕴,感悟人性真谛!各位读者朋友好,我是爱讲故事的...
姜维为何在接管蜀汉大权后一定要... 公元234年,一代名相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途中病逝于五丈原。在他去世后,蜀汉的军政大权并未立即由姜维接...
原创 三... 吕布:三国第一猛将的传奇与争议 在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吕布的名字始终与天下无双的威名紧密相连。无论后...
原创 三...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这句话确实蕴含着深刻道理。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原有的社会秩序往往会被打破重组,这为...
原创 三... 【三国风云:五大猛将的传奇人生】 三国乱世,群雄并起,无数豪杰在这片烽火连天的大地上书写着传奇。正如...
原创 三... 三国时期人才济济,其中不乏能预知未来的智者。他们的预言往往精准得令人称奇,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今天我...
原创 三... 【通俗版三国武将排行榜】(纯文本正文) 三国时期英雄豪杰如云,除了家喻户晓的吕布、关羽、张飞,还...
原创 三... 烽火连天的三国时代,涌现出许多名垂青史的英雄豪杰。在蜀汉名将中,赵云以常胜将军的美誉闻名于世,他不仅...
原创 三... 在古代战场上,衡量一位将军的武艺高低往往有直观的标准。以《三国演义》为例,吕布就是最好的试金石。其他...
司马懿明明识破了空城计,为何还...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各路诸侯为了争夺地盘打得不可开交,谋士和将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些风...
翱翔长空丨白山松水铭记铁血英魂 9月17日,“红星照耀中国·翱翔长空”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追随着“杨靖宇支队”战旗归吉的脚步,来到东北...
汉朝公主和亲,远嫁波斯途中,却...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真实故事——汉朝公主远嫁波斯途中怀孕生子,最终在当地...
原创 假... 如果你穿越回三国时代,成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面对群雄割据的乱局,你会如何抉择?当时魏蜀吴三国鼎立,曹...
张飞死战关羽,谁能赢?不但诸葛... 关羽与张飞堪称刘备麾下最得力战将,他们不仅是蜀汉政权的开国元勋,更是三国时期威震天下的绝世猛将。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