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最终他的下场如何?
迪丽瓦拉
2024-11-19 15:22:40
0

原标题: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最终他的下场如何?

前言

历史中,有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背叛与权谋,而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的一幕,无疑是其中的一段令人动容的传奇。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中,李景隆的选择却改变了南京城的命运。

然而,李景隆在这场事件中的角色又是怎样的?他的选择究竟是出于何种考量?以及,面对历史的审判,他又是如何收场的呢?

一、将门之后的光环

朱元璋开国之初,功臣遍地。其中,李文忠可谓是最为杰出的一员。作为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曹国公。而他的儿子李景隆,自小就备受朱元璋的赏识。

李景隆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酷爱读书,尤其是对兵法著作如数家珍。他长身玉立,眉目疏秀,仪态万千,给人一种文人风度翩翩的感觉。每当朝会之时,李景隆进止有度,确实是一表人才。

朱元璋对这个外甥十分喜爱,视为心腹,不仅在李文忠去世后,直接让李景隆袭爵曹国公,还派他到湖广、陕西、河南等地练兵。大有重点栽培之意。李景隆的家世和才能,确实让他在朱元璋眼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

作为将门之后,他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兵法更是研究颇深。加之其出众的相貌和气质,更是让他在朝中脱颖而出。朱元璋对他的赏识和栽培,也无疑为李景隆铺平了通往权力巅峰的道路。

但李景隆的才能,究竟有几分真实,还有待考验。毕竟,他终究只是一个年轻人,能否在关键时刻发挥所长,还需拭目以待。朱元璋的厚望,会让李景隆成为明朝的栋梁,还是沦为一个草包将军。

二、建文帝的"最佳男主角"

朱元璋驾崩后,其孙子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元年,燕王朱棣打着"靖难"、"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造反。面对朱棣的进攻,建文帝十分焦虑。他手下的名将已所剩无几,唯一可用的,只有徐达的儿子徐辉祖和李景隆。

可徐辉祖的姐姐,正是朱棣的妻子。朱允炆自然不会让他统帅大军。于是,建文帝将全部家当,五十万大军,交给了李景隆。临行前,朱允炆更是亲自为李景隆推车而行,千叮咛万嘱咐,期望他能得胜归来。

建文帝之所以如此信任李景隆,除了看中他的家世和才能外,更多的是出于无奈。当时朝中已经没有几个能与朱棣一战的将领了。而李景隆作为将门之后,又曾在朱元璋手下练兵多年,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朱允炆对李景隆寄予厚望,也可以理解。他急于遏制朱棣的进攻,却又无法完全信任其他人。相比之下,李景隆虽然年轻,但家世显赫,又有过一定的作战经验,确实是最佳人选。只是,朱允炆恐怕没有想到,这个"最佳男主角",最终会成为他的梦魇。

三、北平之围,错失良机

面对朱棣的进攻,李景隆选择了"围魏救赵"的计策,绕开朱棣主力,直扑北平。他认为,只要将北平围困,朱棣必然会分兵救援,到时分而击之,必能大获全胜。

果不其然,李景隆很快就将北平围了个水泄不通。守城的是朱棣长子朱高炽。在第一轮冲锋中,都督瞿能更是攻破了张掖门,只差没能直接打入北平城。

这是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李景隆却拒绝了瞿能的增援请求,理由是不想让瞿能抢了自己的头功。第二天一早,北平城墙结了厚厚的冰甲,根本就无法攻城了。

李景隆的这一决定,无疑是一个严重的失误。他过于执着于个人功劳,忽视了战略大局。如果当时能够果断出击,北平城很可能就会落入他手。但他却被自己的小算盘绊住了脚,错失了良机。

就在李景隆愣神之际,朱棣的增援赶到,前后夹击之下,李景隆只能狼狈逃窜。这一失误,直接导致了北平之围的失利。李景隆的好大喜功,让他丧失了应有的战略眼光,最终酿成了严重的后果。

四、白沟河惨败,家底儿打水漂

北平之围失利后,次年,李景隆再次带兵六十万,前去围剿朱棣。这一次,他是拿出了勇气和决心,而朱棣也给了他一个痛快。

白沟河之战一开始,朱棣的十万大军被李景隆伏击,死伤无数。就连朱棣本人,都差点逃不出去。可就在这个稳操胜券的时候,朱棣却抓住了时机,将李景隆的大军打得溃不成军。

瞿能父子、俞通渊、滕聚等名将,尽数阵亡。李景隆更是吓破了胆,带着残兵退至济南。朱棣紧随其后,李景隆干脆将残兵抛下,自己逃回了南京。

这场白沟河之战,可谓是李景隆的又一次重大失利。他虽然一开始占据了优势,但最终却被朱棣反败为胜。这不仅让建文帝的六十万大军,在李景隆手中化为乌有,更是让他在军事上再次暴露了自己的无能。

如果说北平之围只是一次战略失误,那么白沟河之战,就是李景隆彻底暴露了自己的军事素质。他在关键时刻,竟然丧失了应有的冷静和决断力,最终导致了惨败。这样的表现,无疑让人对他的能力产生了严重怀疑。

五、开城门,朱棣称雄

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李景隆却在这个关键时刻,打开了金川门,将朱棣的大军引入城中。从此,建文帝的江山,尽数落入朱棣之手。

这一举动,无疑是李景隆最大的背叛。作为建文帝的重臣,他竟然在关键时刻,选择投降朱棣。这不仅彻底背叛了自己的君主,也让建文帝的江山,轰然倒塌。

朱棣很快就登上了皇位,是为明成祖。作为直接将建文帝"送走"的功臣,李景隆获封太子太师,加岁禄千石,位列榜首。

这样的结果,也让李景隆得意忘形。他从一个将门之后,一跃成为明朝权力核心的重要人物。这种突如其来的权力和地位,自然让他感到无比骄傲。

可这份殊荣,却引来了朝野的非议。大臣们认为,李景隆不过是一个草包降将,凭什么获此厚赏?但朱棣对此视而不见,任由李景隆趾高气扬。

李景隆的这一举动,是一个巨大的背叛。他不仅背弃了自己的君主,还为朱棣的登基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样的行为,也让他在朝野中备受非议。但朱棣却对此视而不见,甚至还给予了他厚厚的赏赐。

六、得意忘形,遭圈养

永乐二年,周王朱橚上疏,揭发李景隆在建文年间曾"至邸受赂"。同年,刑部尚书郑赐也弹劾李景隆"包藏祸心,谋为不轨"。

对此,朱棣并未追究,只是在等待时机。不久,成国公朱能等大臣再次弹劾李景隆,指其与弟弟李增枝阴谋叛逆。

这一次,朱棣终于动手,削去李景隆的功臣勋号,不许他上朝面君,以国公之爵赋闲在家。可李景隆得意忘形,在家中接受家人跪拜,如君臣之礼,更是大逆不道。

最终,朱棣将李景隆及其家人数十口,一同软禁在家中,抄没家产。李景隆曾一度绝食抗议,但朱棣置之不理。从此,这位曾经的"最佳男主角",开始了他浑浑噩噩的后半生。

李景隆的得意忘形,终于引来了朱棣的清算。尽管他曾经在关键时刻为朱棣立下汗马功劳,但朱棣显然并不打算让他一直得意下去。在大臣们的不断弹劾下,朱棣终于下定决心,对李景隆进行了严厉的惩罚。

这种做法,无疑也反映了明初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作为功臣,李景隆本应受到应有的尊重和赏赐。但他的得意忘形,却让他成为了朱棣手下的牺牲品。这种结局,无疑也让人感到悲哀。

结语

李景隆的一生,堪称一场了不起的人生悲剧。他本可以凭借家世和才能,走向人生的巅峰,却因为一念之差,最终沦为阶下囚。

他的自私自利和好大喜功,注定了他的失败;而他对权力的渴望,更是让他亲手将自己推向了深渊。

这个故事,警示我们要谨慎行事,切忌得意忘形。同时,它也反映了明初动荡年代的残酷现实:权力的游戏,往往会毫不留情地牺牲掉棋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继元朝之后,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与元朝相比,清朝...
原创 徐... 共和国的第一位大将是粟裕,他因出色的军功在1955年被选为大将。尽管在革命的资历上,粟裕将军可能不如...
原创 古... 从近代历史来看,缅甸对中国的影响很大:比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沿海地区差不多都被被日本人占领,所以中...
原创 顺...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皇帝一直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掌握着不可动摇的权力和荣耀。在这条通向帝...
宋代私家藏书目录《郡斋读书志》 《郡斋读书志》,南宋晁公武撰。是现存最早的、具有题要的私家藏书目录,基本包括了南宋以前的各类重要著述...
原创 单... 死亡并不可怕,被人遗忘才最可怕。 先看一组数据。 截至2024年末,韩国单人家庭(单人户)数量首...
原创 西... 1936年10月,红军的三大主力在甘肃省会宁汇合,长征正式结束。随即,在军委的批准下,红军与红四方面...
原创 二... 1949年初,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中原野战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简称二野)。然而,二野在...
原创 红... 毛泽东与周恩来是国际政坛上备受推崇的黄金搭档,长期以来,周恩来都在毛泽东的辅佐下工作。然而,历史上曾...
原创 当... 在抗战前后,日本知识分子之间流传着一种观点,他们认为历史上的元朝和满清都能依靠汉人军头来治理中国,因...
原创 汉...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深刻总结了古代君臣之间的微妙关系。在国家安定的时候,文臣需要冒着生命危险...
原创 宁... 俄乌冲突与俄罗斯远东的命运 很多人已经了解了俄乌冲突的本质,但在这场冲突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同...
原创 近... 波兰曾是一个横跨波罗的海与黑海的庞大国家,领土辽阔,政治与军事力量强大,曾经在欧洲中部占据重要地位。...
原创 我... “建功立业,流芳百世。” 这是几乎所有帝王们永恒的追求。纵观历史上的众多皇帝,虽然他们地位显赫,...
原创 秦...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国家的名称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识,它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辉煌的...
原创 他... 1955年,萧克将军被评定为上将,位居57位上将之首。虽然上将头衔象征着萧克在战争中的杰出贡献,然而...
原创 石... 石勒所建立的后赵,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政权,而是一个由多种族、多势力组成的复杂联邦体制。羯族本身就...
原创 第... 在中原大战结束后,清末民初时期的各大军阀势力终于被完全打垮了。那些曾经强大的军阀部队,要么被解散、缩...
原创 后... 自从武则天登上女皇帝的宝座后,唐朝的皇室女性们纷纷开始产生了新的野心。她们每个人心中都怀抱着一丝渴望...
原创 朝... 朝鲜战争的序幕:李昖、申砬与日军的对决 在日本大规模侵略朝鲜的第三天,也就是4月17日,水军将领林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