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地下埋着3000年前秘密!四代考古人80年追踪,终于挖出西周第一都
迪丽瓦拉
2025-10-07 18:32:22
0

周原,不是小说设定,而是真实存在的地名。

从1934年到2020年代,考古人一代代追着“西周第一都”这个谜,不停挖、不停找起初连遗址在哪儿都说不准,如今宫殿、青铜、街区、作坊全亮出来了

80年,四代人,挖的不是泥,是国家起点的线索。

这不是考古剧,是一场踏实的地面追击战,终于在陕西宝鸡,把西周王朝的都城—周原,拉进了历史主场

谁住过这地儿?周天子发话了!

西周有个“原”,写在青铜器铭文里,提到天子、祭祀、征伐、册命。地名常见,位置成谜。20世纪初,学界倾向于今陕西岐山。但地面没发现宫殿,理论说了多年,证据迟迟未现。

1977年,凤雏村出土宫殿建筑群,改变了调查方向。凤雏,属宝鸡市岐山县,坐标东经107°36′、北纬34°19′,村庄西北角,地层堆积完整。1977年到1980年,考古队三次下探,共揭露大型夯土建筑基址8处,总面积超4000平方米

其中F1基址最具代表性。平面布局呈“日”字形,中轴对称,四周封闭式院落,前后进深均等,带有边房。柱洞直径32厘米,间距3.2米,明显用于承重构架。夯层清晰,每层厚2.5厘米,夯打密度高达95%。考古专家傅熹年提出:此类结构只出现在国家级宫殿建筑,不可能属于贵族或平民。

柱洞内残留炭灰层,旁有陶釜、灶址、灰坑。灶体残高24厘米,方形三足炉台,与同期其他遗址完全不同。灶口朝南,贴墙而设,属于宫内炊煮设施。

建筑南侧另有一组夯土残基,与主殿垂直,构成“日”字之口。判断为“内堂”,功能为休息起居。再向西20米,另发现一条排水沟,宽35厘米,深70厘米,夯实于夹砂层上,用于引流院落雨水。

这不是民宅,也非庶人聚落,而是国家政务中枢。大殿宽、内堂深、外院通,形成“前朝后寝”格局,配有排水、供暖、炊煮系统。这种空间组合,只有“天子”级别才能动用。

该建筑群的位置,正处在凤雏台地的高处,俯瞰召陈、庄李、周公庙等遗址点。地势居高临下,战略位置重要。宫殿不建在低地,这是西周礼制空间最核心的象征。

几十年前“周原在岐山”的观点,在此被实体夯土墙印证。此后“天子居于周原”再非纸上谈兵。接下来的疑问是,王住这儿,那王的铜器哪炼的,马车哪造的?这个问题,要往西走,看庄李。

铜是怎么炼成的?人骨旁边放刀

2003年,庄李村北地,勘探坑一铲下去,见青铜器残片。2004年正式发掘,揭露西周大型贵族墓葬区与青铜铸造作坊。地点在陕西扶风县与岐山交界处,北纬34°21′、东经107°33′,紧邻周原遗址核心带。

最具代表性的是M14号竖穴土坑墓。墓道朝南,全长19米,宽6.2米,深约5.8米。墓室内设腰坑,置人牲,头骨面朝东,手脚被绑,属殉葬遗存。棺椁内外用朱砂撒层,红色覆盖残骨。

随葬品极多,含青铜器52件,漆器32件,玉器18件,车马器24件,原丝织品残片。最特殊的是一套马车辕具,全套马笼头、铜铃、轭铁俱全,均有铭文,写“册命”“大卿”字样,显然是有名有号的大贵族。

同一时期,距墓区100米外,发现陶范、炉壁、铜渣密集区,勘探面达3000平方米。烧结陶范残块密度大、重复率高,说明为集中生产车马器之用。

铸铜作坊与贵族墓区并存,空间上属于一个完整聚落。材料、生产、消费全部在地完成。这种“生产-权力-消费”一体化模式,说明周原并非军事据点,而是具备高水平金属工艺体系与贵族生活空间的综合性都城单位

尤为关键的是,出土带铭铜器,诸如“王命作宝”、“册命某人”,直接证实此地曾执行国家命令、颁布王令。不是铸一口鼎,而是量产具名王器,分发贵族,形成政治网络。

铸铜工艺不靠“手艺人灵光”,而是以系统化的范模、炉温、通风、制范流程配合实现。出土的铜渣样品经光谱分析,铜含量为83.7%,锡为14.1%,杂质含量极低,显示冶炼技术已成熟稳定。

一座墓、一套车、一炉铜,构成王权制度运行的实体载体。而这一切都压在了周原这片台地上。

接下来的发现,让这套“政治-工艺-空间”结构再向外扩展——城市形态轮廓在召陈浮出水面。

不是撞大运,是追了80年

1934年,董作宾提出“周原即岐山”,开局无地图,凭文字、口传、陶片乱搭线。没人能确定地望,甚至有人质疑是否真实存在。

1958年,郭宝钧带队在周公庙开展科学发掘,首次提出“岐扶一体”的周原概念。但宫殿、街区未出,定位仍属理论。

1977年凤雏宫殿一现,才从空中落地。此后,每个点位的进展,都是一次硬碰硬地面打探。地层深、夯层密、水系交错,地质条件复杂。考古人只能一铲铲、一米米推进。

2014-2015年,周公庙—召陈区域考古勘探,终于拉开城市形态的线索。调绘面积共4.8平方公里,发现遗迹点82处,其中夯土墙基线条清晰、沟渠系统封闭,显现出明确街区格局。

召陈遗址为典型西周聚落。发现窑址群、作坊区、居民住宅区,空间排列有序,方向一致。主干道宽4.2米,夯实度均匀,延伸长达800米,与凤雏宫殿方向一致。

街区结构说明此地有统一规划,有行政主导,有长期使用记录。陶器分布从西周早期至晚期,文化堆积层叠,未被打断,说明是持续性中央聚落。

从凤雏、庄李到召陈,宫殿、贵族、作坊、街区,全要素成套。每一层土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证实国家结构的组成。

80年,四代考古人,从手绘地图、土铲剖面,到三维建模、碳十四测年,用系统工程方法复原三千年前的都城原貌。

西周第一都,终于从文献里走进现实。从此,历史不再悬空,而是扎根在陕西宝鸡的地表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曹操死后,那些他强占来的妻妾们,命运反而比明媒正娶的妻妾要好。令人意外的是,曹操的正室夫人们结局大多...
原创 曹... 在三国时期,刘备帐下以五虎大将闻名,曹操麾下则有五子良将,而孙权则坐拥江表十二虎臣。《三国志》为每组...
原创 刘... 荆州失守的转折点:谁才是真正的守城之选? 荆州陷落是蜀汉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这座战略要地的丢失不仅让...
原创 九... ♢9月22日历史大事记 ♦ 中国历史上的今天 1937年: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
原创 原...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更迭中,真正从一介布衣逆袭成为开国皇帝的可谓凤毛麟角。其中,汉高祖刘邦与明太...
原创 纣... 公元前1046年,周国大军如潮水般涌向商朝都城朝歌。商纣王伫立在巍峨的城墙上,望着远处遮天蔽日的尘土...
俄罗斯不想当亚洲国家,修改了亚...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的文明认同之路 作为世界上领土最辽阔的国家,俄罗斯如同一幅展开的巨幅画卷,从欧...
原创 灭... 1227年,蒙古大军如狂风般席卷西北地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最终彻底征服了西夏王朝,这个曾经强盛的政权...
原创 程... 1965年初冬的一个上午,西南局建委常务副主任程子华正在办公室批阅文件。窗外寒风呼啸,室内暖气氤氲。...
原创 穆... 【改写后的文本】 关于耶稣是否真实存在的学术争论近年来持续升温。尽管考古发现和古代文献提供了一些佐...
原创 朱... 朱元璋的隐秘葬礼:十三支送葬队伍背后的千古谜团 洪武三十一年:病重、密令与仓促的葬礼准备 1...
北京胡同走出的梁漱溟 从空中俯瞰北京纵横交错的胡同,很像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大厅。胡同两边那些古老沧桑、内涵深蕴的民宅,如同...
原创 明... 清代巡抚的品级是多少?这个问题属于历史常识,多数人都清楚,清代巡抚一般会加授兵部侍郎头衔,属于正二品...
原创 清... 据民间流传的轶闻,乾隆年间曾发生过一桩令人啼笑皆非的官场趣事。当时詹事府一位洗马奉旨前往甘肃公干,当...
原创 清... 清代官场中的特殊知府:地位与收入的独特现象 不久前,我撰写了一篇关于清朝唯一正三品道员的文章,详细解...
秦始皇为啥宁愿斥巨资耗时耗力去... 每当人们谈起秦始皇时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万里长城的修建。如今这座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凝聚着...
原创 现... 犹太民族拥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他们的信仰传统与文化认同始终吸引着全球学者的关注。这个民族的起源可以追...
原创 徐... 最近我偶然看到一段关于徐海东将军之女徐文惠的访谈,其中披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抗战时期八路军...
原创 河...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义形象,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武将之一。随着关公故事...
刘备有几个儿子?为什么会有不同... 刘备的创业历程堪称一部充满坎坷的励志感人的奋斗史。他一生经历了无数失败与挫折,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