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最后的忠臣:宁死不屈的四大名士
在司马家族掌控曹魏大权的高平陵之变后,许多世家大族纷纷投靠司马氏,但仍有一些忠义之士誓死效忠曹魏。其中,有四位名士至死不肯屈服于晋朝的统治,他们的故事令人动容。一起来看看这些铁骨铮铮的人物吧! 一、王经:宁死不屈的刚直之臣 王经(?—260年),字彦纬,出身冀州清河郡的农民家庭。他与同乡许允并称冀州名士,后来得到崔林的赏识,步入仕途。 255年,蜀将姜维趁魏国大将军司马师去世之机大举北伐。当时刚上任的雍州刺史王经缺乏实战经验,误判蜀军疲惫不堪,贸然出击,结果惨败,损失数万兵力。他只得退守狄道,直到陈泰和邓艾率援军赶到才解围。战后,王经被调回京城,先后担任司隶校尉和尚书,深受魏帝曹髦信任。 260年,曹髦对司马昭专权忍无可忍,召见王经等人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准备起兵讨伐。王经苦劝无果,而王沈、王业却出卖皇帝向司马昭告密。王经拒绝同流合污,最终因不忠于司马昭的罪名,与家人一同被处死。临刑前,他母亲大义凛然,百姓无不落泪。 二、陈泰:忠勇双全的将门之后 陈泰(200-260年),字玄伯,是魏国名臣陈群之子。他早年治理并州时,以怀柔政策安抚少数民族,威望颇高。249年高平陵之变后,他主动请调雍州前线抵御蜀军。 255年姜维北伐时,陈泰及时救援惨败的王经,成功退敌。260年曹髦遇害时,陈泰赶到现场,抱着皇帝遗体痛哭不止,最终因过度悲痛吐血而亡,以生命诠释了忠诚的理解。 三、司马孚:身在晋营心在魏的魏之纯臣 司马孚(180-272年)是司马懿的弟弟,却始终心系曹魏。他历任要职,在财政和边防上多有建树。曹髦遇刺时,他冒死收殓皇帝遗体,痛斥弑君之罪。 265年西晋代魏时,他握着被废的魏帝曹奂之手痛哭: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虽被晋武帝封王厚待,却至死自称魏臣,享年93岁仍不改其志。 四、范粲:以足不履晋土明志 范粲(202-285年)在曹芳被废时,身着丧服相送,以表忠心。司马师执政期间,他称病不出。晋朝建立后,他36年不言不语,坚持住在车上不踏晋土,最终以84岁高龄在车中离世,用最决绝的方式坚守气节。这四位忠臣用生命诠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气节。在那个政权更迭的年代,他们的选择或许改变不了历史走向,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