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局势持续动荡 总统神秘消失引猜测 中菲关系走向受关注
菲律宾近期因政府腐败问题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局势持续升级。9月21日,马尼拉爆发万人示威游行,随后迅速蔓延至全国20多个城市。在冲突最激烈的总统府前,超过15万愤怒的民众高呼马科斯下台等口号,与防暴警察发生激烈对峙。据官方数据显示,这场冲突已造成1人死亡、93名警员受伤,200多名示威者被逮捕。
为应对危机,菲律宾政府采取了强硬措施。军方宣布进入最高战备状态红色警戒,并启动铁盾行动反恐演习,调派15万士兵进驻大马尼拉地区。然而这些举措不仅未能平息民愤,反而激化了矛盾。迫于压力,政府于9月22日做出让步,成立调查委员会并暂停明年防洪资金拨款,司法部也承诺保障未成年人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危机中,总统马科斯却突然人间蒸发。从9月21日起连续4天未公开露面,总统府仅以总统在召开私人会议搪塞外界质疑。直到9月25日中国驻菲大使黄溪连离任回国,马科斯才现身送行。分析人士认为,总统的突然消失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为躲避民众冲击总统府的风险;二是逃避救灾不力的政治压力;三是与各政治势力进行秘密谈判。
在送别中国大使时,马科斯就中菲关系发表了耐人寻味的表态。他虽对南海问题进展缓慢表示遗憾,但强调局势未进一步恶化,并特别重申菲律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番表态被解读为向中国释放缓和信号,希望维持双边经贸合作。
观察人士指出,马科斯政府当前处境艰难。国内方面,政府应对台风灾害不力引发民怨沸腾;国际层面,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却难获实质支持。其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法,如在坚持一中原则的同时又接待台湾地区政要,更凸显政策矛盾。如果菲律宾继续在南海和台海问题上挑战中国底线,不仅国内乱局难以平息,还可能招致中方更强硬的反制措施。
值得玩味的是,马科斯此时对华示好,与欧盟近期在对华政策上的微妙转变颇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在美国压力下寻求平衡,试图在对华关系中保持合作空间。但中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立场始终明确坚定,任何试图既要又要的投机做法都难以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