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群雄逐鹿,武将易主是常有的事。在众多降将中,有四位来自曹魏的将领选择投奔实力较弱的蜀汉,他们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有的成为蜀汉栋梁,有的却给蜀汉带来灾难。
第一位是王平,这位来自巴西宕渠的将领身世颇为传奇。他幼时寄养在外祖父何家,曾用名何平,后来才恢复本姓。215年,他随賨人首领归附曹操,被任命为代理校尉。219年汉中之战时,他做出了人生重要抉择——转投刘备。在228年街亭之战中,尽管蜀军大败,但王平临危不乱的表现赢得了诸葛亮的赏识。此后他统领精锐的无当飞军,成为北伐主力。诸葛亮去世后,他更被委以镇守汉中的重任。244年,他仅凭三万守军就击退了曹爽十万大军的进攻,堪称蜀汉后期的中流砥柱。
第二位姜维的经历更具戏剧性。这位自幼丧父的年轻将领本是魏国参军,228年因被上司猜忌而被迫降蜀。诸葛亮慧眼识珠,将他培养成军事接班人。从234年诸葛亮去世到263年蜀汉灭亡,姜维先后九次北伐,与邓艾等魏国名将斗智斗勇。256年官至大将军,成为蜀汉最高军事统帅。即便在蜀汉灭亡后,他仍策划假投降计策,试图借钟会之手复国,最终壮烈殉国,用生命诠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忠义精神。
第三位夏侯霸的归降则充满戏剧性。作为被黄忠斩杀的夏侯渊之子,他原本与蜀汉有杀父之仇,曾多次参与对蜀作战。但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为求自保的他不得不投奔仇敌。令人唏嘘的是,刘禅不仅热情接纳,还封他为车骑将军。更富戏剧性的是,刘禅指着自己的儿子对夏侯霸说:这是你外甥。原来夏侯霸的堂妹曾被张飞所娶,生下的女儿后来成了刘禅的皇后。这位曾经的仇敌,最终为蜀汉效力至七十多岁高龄。
最后一位郭修却是典型的卧底。被俘投降后,刘禅给予他左将军的高位。然而在253年的岁首大会上,他竟刺杀了蜀汉丞相费祎。费祎之死使蜀汉失去了一位能臣,朝政开始走向混乱。虽然郭修当场被杀,但魏国却厚待其家属,可见这次刺杀很可能是早有预谋的间谍行动。
这四位降将的故事,折射出三国时代的人心向背。有人真心归附,有人迫于形势,更有人包藏祸心。他们的选择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三国历史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