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残酷的封神真相!
迪丽瓦拉
2024-11-20 19:53:19
0

原标题:包拯,残酷的封神真相!

点击关注

来源:汉周读书

01

1036年,37岁的包拯开启了他的仕途——任天长知县。

包拯之所以这么晚才开始当官,倒不是因为年轻的时候没考上。

其实早在1027年,包拯就已经中了进士甲科,被任命为建昌知县。

但包拯因为父母年岁已高,不忍抛下双亲独自外出做官,就辞官回家陪爹妈了。

后来他又得到了监管和州税务的职务,但爹娘不想让他走,于是包拯又立刻辞官回家了。

直到几年以后,包拯的父母相继去世,他守孝期满后才出来当了天长知县。

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宋史·包拯列传》

02

1040年,包拯升任端州知州。

端州的端砚举世闻名,因此成了皇室贡品。

久而久之,端砚也成了端州地方官讨好上司和公卿大臣们的见面礼。

为了讨好皇亲国戚,端州地方官就把上贡的端砚数量翻了十倍。

这让百姓苦不堪言。

包拯到任之后,知道了百姓的苦处,命令端砚工匠按照宫里要求的数量制作端砚,严格控制所管辖范围的官员,只能如数收取端砚。

在任端州知州的三年里,包拯创造了历代官员中的一个奇迹,他离开端州时居然一块端砚都没有带走。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宋史·包拯传》

03

1049年,身为言官的包拯开启了三弹张尧佐之路。

张尧佐是宋仁宗的宠妃张贵妃的伯父,他无尺寸之功,却借着侄女的身份青云直上。

包拯看不下去了,首当其冲向宋仁宗谏言,先是用天象告诉仁宗,上天在惩罚你的过错:现在天降灾难,京城出现水患和地震,那都是因为小人当道。天下人都知道,这个小人说的就是张尧佐。

接着再直戳仁宗要害:虽然我们明白,任命“亲昵之人”这种事呢,是个人都没有办法避免的,但需要妥当处理,要是带来危险,可就不太好了。

宋仁宗听了,但没完全听。

他只是给张尧佐换了几个官职,同时给他的两个儿子赐了进士出身。

包拯一看,这不行啊,继续继续。

于是包拯又一次进谏,表示你要是非得给张尧佐封官,别一下子让他当那么多职位行不?张尧佐毕竟是外戚,外戚当权不是什么好事情,要是万不得已呢,宣徽使和节度使让他当一个就完事了。

最终在包拯等人几次三番在仁宗身边规劝,仁宗无奈之下,只能罢免了张尧佐宣徽使的职位。

同时下旨,以后后妃家的亲眷,全都不得担任国家军政要职。

诏:“近者台谏官累乞罢张尧佐三司使;又言亲连宫掖,不可用为执政,若优与官爵,于体差便,遂除宣徽使;兼已指挥:‘自今后妃之家,毋得除两府职任。’

——《续资治通鉴》

张尧佐的宣徽使一职被罢免后,张贵妃始终不甘心,在后宫缠着仁宗,让他一定要顶住包拯等人的嘴炮攻击,让她伯父官复原职。

仁宗去见包拯等人之前,张贵妃还千叮万嘱让他千万别忘了宣徽使的事情。

仁宗也信誓旦旦地对张贵妃保证决不投降。

结果仁宗刚准备下旨封张尧佐包拯立马就站出来了,语重心长地长篇大论,陈述为什么不能封张尧佐,强行加封张尧佐是如何不合礼法......

说到激动处,包拯一个没控制住,把唾沫都喷到了仁宗的脸上。

仁宗终于招架不住,只能放弃了。

等回到后宫中,张贵妃一见仁宗回来了,连忙上前询问。

还没等她张口,仁宗边用袖子擦脸上的唾沫,边生气的说:你看看你看看,这是什么!宣徽使!宣徽使!你就知道宣徽使!你不知道包拯是谏官吗?

从此张贵妃再也不敢提这事儿了。

04

1055年,包拯权知开封府。

京城开封府的旧制规定,如果百姓有冤屈要诉,是不能上堂申冤的。得由府衙的小吏在门口收取百姓的诉状,禀报门牌司后,府官才能得知具体情况。

这就给了府衙官吏很多收取贿赂的机会。

包拯一上来就把这条制度给改了,他将府衙正门大开,让百姓可以直接告到自己面前。

这对于无权无势的百姓来说,绝对是从天而降的喜讯。

当时,开封有条河叫做惠民河,经常有水患。

包拯调查发现,原来是因为有些权贵在河道旁建造违章建筑,在上面筑坝、种花、养鱼,把公共河道当成了自己的私家园林。

包拯知道后,立马把这些违章建筑全给拆了。

这下子权贵们不乐意了,雄赳赳气昂昂拿着地契来找包拯算账,什么违章建筑?我们这是合法建筑,凭啥拆我们家房子?

结果包拯一核对他们手里的地契,要么就是纯纯伪造的,要么就是把上面的数字一改,地皮变多了。

权贵们不服,双方各执一词就闹到皇帝那里去了。

但包拯根本不怕,他把这些权贵假造地契和侵占公地的罪行报告给了仁宗。

证据确凿,仁宗自然支持包拯的决定。

05

在民间传说和电视剧里,包拯最擅长断案。

但其实,正史上的包拯并没有什么破案的记载。

唯一一次破案发生在他就任天长知县的时候。

说是有个人来向包拯告状,自己家的牛舌被人割了。

在宋朝,耕牛是不能随便杀的,宋法典中明确规定:“凡无事杀牛者皆判刑”。

一旦被发现养牛的人把自己家的牛杀了,是会被判刑的。

这个农民不想承担杀牛的罪责,因此来向包拯报案。

包拯意识到应该是有人故意陷害这个农民,于是他使了一招引蛇出洞:让农民回去把牛杀了,把牛肉拿去卖,如果想要陷害他的人发现了他把牛肉出去卖,一定会向县衙状告他私自杀牛。

果然没过多久,包拯的计策奏效了。

凶手很快被抓住了。

拯尝知天长县,有诉盗割牛舌者,拯使归屠其牛,鬻之。既而又有告杀牛者,拯曰:“何为割某家牛舌而又告之?”盗者惊服。

——《续资治通鉴》

06

至于包公故事中非常有名的狸猫换太子一案则更是扯淡。

宋真宗时期,确实有刘妃和李妃两个人。

当时刘妃一直没有怀孕,宋真宗又把刘妃身边的侍女纳入了后宫,就是后来的李妃。

后来李妃怀孕了,而且还生下了男孩(宋仁宗),刘妃就把孩子抱走当成自己的孩子养了,李妃就一直呆在宫里,位分一直在往上升,家里人的待遇也不错。

仁宗继位后,刘妃成为了垂帘听政的太后,根本没人敢告诉仁宗,他的亲妈是谁。

直到李妃死了,刘太后准备把她按照普通的妃子之礼下葬的时候,遭到了宰相吕夷简的反对。

他建议刘太后以皇后之礼安葬李妃。

刘太后一开始当然不愿意,而且还很生气,觉得吕夷简在挑拨他们母子的关系。

但吕夷简说,如果刘太后只是以妃子之礼下葬李妃,以后皇帝知道了自己生母的事实,恐怕刘氏不会有好果子吃。

刘太后一下子就醒悟过来了。

于是刘太后从善如流的,以皇后之礼安葬李妃。

初,章献太后欲以宫人礼治丧于外,丞相吕夷简奏礼宜从厚。太后遽引帝起,有顷,独坐帘下,召夷简问曰:「一宫人死,相公云云,何欤?」夷简曰:「臣待罪宰相,事无内外,无不当预。」太后怒曰:「相公欲离间吾母子耶!」夷简从容对曰:「陛下不以刘氏为念,臣不敢言;尚念刘氏,是丧礼宜从厚。」太后悟,遽曰:「宫人,李宸妃也,且奈何?」夷简乃请治丧,用一品礼,殡洪福院。夷简又谓入内都知罗崇勋曰:「宸妃当以后服殓,用水银实棺,异时勿谓夷简未尝道及。」崇勋如其言。

——《宋史·后妃传》

所以这件事不是什么“狸猫换太子”,也从头到尾跟包拯一点关系都没有。

ps

包拯之所以被封神,成为万民敬仰的包青天,说到底还是因为在封建社会,能为民请命的官员太少了,走投无路的百姓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包拯这种百年难得一遇的清官身上,如果没有包拯,那他们最后只能走上造反之路了。

▼今日推荐关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 原标题: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血战三百哥萨克,竟能重创敌军? 在第二次...
“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 原标题:“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定要对他赶尽杀绝?有何瓜葛? 在中华文化...
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 原标题: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氏族人过来祭拜 各位老表们大家好,近段时...
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 原标题: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杨广,我要投奔表兄李渊去了哦 窦抗是隋朝...
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 原标题: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婚姻如何呢?子嗣情况如何? 隋文帝杨坚...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 原标题: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朝皇帝在此都有事发生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
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 原标题: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晋阳起兵,随李世民冲锋陷阵 窦师伦墓志出...
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 原标题: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门三十年,参与两次玄武门之变 李多祚,爵...
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 原标题: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是怎么死的?李隆基对兄弟如何 李旦是唐朝...
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 原标题: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谁身上?刘邦刘彻恐怕难辞其咎! 嗨!大家...
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 原标题: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亲,一辈子罪行累累,晚年病死美国 199...
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 原标题: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开启 公元前138年,汉朝派遣张骞...
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 原标题: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冤,竟然被盗贼所杀 窦庆是杨坚的外甥,杨...
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 原标题: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除了徐庶还有谁? 在三国时期,荆州多俊才...
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 原标题: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少100年,不是康熙,不是乾隆 如果没有...
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 原标题: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到97岁,成为清朝后妃长寿之冠 1685...
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 原标题: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一向以精明自诩?是在责怪他吗? 《雍正王...
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 原标题: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年成太后,为何被骂作“大清罪人” 隆裕当...
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 原标题: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的回答有点绝 说起中国历史...
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 原标题: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道台和知府哪个级别高权力大? 清朝的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