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3月,罗大纲、林凤祥等猛将攻破南京,拿下当时全国第二大城市,建立起与清朝相对峙的政权;此时距离金田起义也就两年,比刘邦、朱元璋等创业时还顺利。但是,1864年7月,湘军攻破天京,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那么,太平天国为何斗不过清朝,为何最终会失败,其中之原因非常多。就军事角度而言,太平天国输掉了五场关键性战役,若是能赢得其中一场,均有望推翻清朝。当然,能否统一全国又是另外一回事。
第一场——长沙之战1852年5月,太平军从桂林撤围北上,想顺着湘江而下直捣湖南省会长沙,而后席卷两湖三江。同年6月,太平军在全州蓑衣渡受埋伏,五千精锐老兵血洒湘江,南王冯云山阵亡,直捣长沙之计划破产。8月,经过短暂休整后,西王萧朝贵率2000兵马间道奔袭长沙,在天音阁大战中中炮牺牲。10月,杨秀清率全部兵马进攻长沙,被张亮基、左宗棠等击退,撤围而去。长沙之战受挫,太平军无法实现席卷两湖之愿望,曾国藩得以借此机会兴办团练,终成太平天国劲敌。若是此次大战获胜,湘军将丧失生存土壤,湖南天地会也会更加活跃,大清仅凭腐朽没落的八旗、绿营将难以招架得住,灭亡指日可待。
第二场——湘潭之战1853年6月,胡以晃、赖汉英率四万精兵西征,拿下安庆、九江、湖口、田家镇、半壁山、汉阳、汉口、岳州,兵锋正盛。1854年4月,林绍章率2万西征军主力在湘潭之战中被塔齐布、彭玉麟、杨载福击败,西征战局急转直下,太平军被迫放弃直取长沙计划,退出了湖南。若是此战胜利,太平军不但可以拿下梦寐以求的省会长沙,而后回师两广,拿下东南九省;更关键的是,湘军连续在两次大战中惨败,曾国藩威信扫地,朝廷将不再信任他,“湘军”很可能会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可惜,太平军惨败,不但未能实现预期目标,还给了湘军信心。
第三场——北伐之战1853年5月,林凤祥、李开芳等率2万精锐北伐,在皖北捻军配合下,不到一个月便出了安徽省,进入河南境内。可惜,林凤祥先是在归德府决策失误,没能在此处强渡黄河进入山东,而后直捣北京;后则围攻怀庆,浪费几个月时间,给了清朝重新布置防务之机会,北伐形势不妙。1853年9月,林凤祥抵达天津城下,鉴于之前攻打沧州之惨痛教训,又没强攻天津,而是试一试就撤兵,错过了进入北京之最后机会。1855年4月,北伐军在连镇、高塘惨败,全军覆没,林凤祥、李开芳被活捉,而后凌迟。试想,若是北伐胜利,攻入北京,清朝必定撤往山海关之外,回到东北过生活。此时,清朝虽说还可以指挥各省督抚,但已名存实亡,中原大地一片混乱。
第四场——安庆之战1858年11月,陈玉成、李秀成两大兵团合力击败李续宾,全歼湘军精锐6000人,取得“三河大捷”。1860年春,李秀成采取“围魏救赵”之计,千里奔袭浙江省会杭州以吸引清军,而后突然回师,一举摧毁“江南大营”,太平天国迎来短暂的中兴局面。可惜,在1861年那场决定命运的大决战(安庆之战)中,李秀成保存实力,见死不救,以致安庆陷落,叶芸来等近两万名将士战死,陈玉成被迫退守皖北庐州孤城。安庆之战惨败,天京西面门户洞开,再也无险可守,太平天国注定要失败。不过,若是太平军胜利了,不但能打残湘军主力,还可以让欧洲列强保持中立,不敢轻易支持清朝。此时,太平天国再次挥师北伐,清朝将难以抵抗。
第五场——雨花台之战1862年5月,曾国荃不顾兄长曾国藩劝阻,亲率吉字营两万人马东征,发誓要攻克金陵,拿下剿灭太平天国首功。同年8月,曾国荃进驻天京城南雨花台,扎下大营。洪秀全闻知湘军进犯,忧心仲仲,立刻一日三诏,强迫忠王李秀成率本部兵马回京勤王,暂时停止进攻上海。同年10月,李秀成率13王共40万(号称)大军回京,直接与曾国荃一万多“病旅”在雨花台大战。可惜,李秀成心思不在天京,他太急于求成,就想着赶紧结束会战,而后回苏州经营地盘。为此,他不去攻占三汊河,断绝湘军粮道,而是强攻雨花台大营,被曾国荃的“龟壳”战术击败。此次惨败,不但精锐损失殆尽,列强还公开支持清朝,太平天国灭亡之日不远了。不过,若是李秀成胜利,那东南地盘必定会被太平军牢牢控制,列强也将改变对华政策;太平天国在解决湘军后,继续北伐,估计清朝难以招架。
综上所述,长沙之战、湘潭之战、北伐之战、安庆之战、雨花台之战等五场关键性的战役,太平天国打输了,这是其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这只是从军事角度而言。各位说呢?本文由“纵横国史”团队创作,首发“岩岩说史”,欢迎关注,一起品评历史。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