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在10月4日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成功当选,成为自民党首位女性总裁,并有望成为日本历史上首位女首相。她的外交政策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在竞选期间,她多次强调要加强日美同盟,推动日美韩的多边安全合作。但与此同时,她也明确表示不排除重新与美国进行关税谈判。这是否意味着她希望日本能有更大的战略自主性?在中日关系本就复杂的背景下,她的政策可能带来哪些新挑战?为此,直新闻特邀东京观察员毛峰和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的陈洋教授,进行详细分析。
高市早苗的民族主义立场与外交政策
高市早苗的胜选引起了广泛关注。她在选举胜利后的记者会上表示,自己将为自民党带来新变化,恢复公众对党内的信任,并重点关注高物价等经济问题、外交和国际安全保障议题。国际舆论尤其关心她的外交路线。英国《经济学人》将她描述为“民族主义立场的强硬安全鹰派”,而美国的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则警告,如果自民党在她的领导下进一步右倾,可能会严重影响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日本国际政治学者、前外交官东乡和彦认为,日本位于东北亚,保持地区和平至关重要。如何通过外交和安全政策避免战争、维护地区稳定,是日本面临的重要课题。
高市早苗与中日关系
中国是日本的重要邻国,高市早苗如果顺利成为首相,其对华政策将成为外界的关注焦点。高市过去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提倡“中国威胁论”。2016年,她作为总务大臣时,主导排除华为5G设备,成为日本对华技术“脱钩”的关键人物。此外,她还积极推动制定《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限制中日高科技合作,强化对华的强硬立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市曾公开讨论台湾问题,并在选举期间重提“台湾有事,日本有事”这一立场。就在选战期间,她还在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发表文章,恶意炒作台湾问题,声称将深化与台湾的“非官方关系”。然而,一些学者认为她的言论过于激进,缺乏实质性政策。
深圳卫视东京观察员毛峰表示,高市的“对华强硬”策略是她争取党内保守派支持的重要手段。虽然右翼立场有助于团结自民党内的保守力量,但也让党内中间派及温和派人士感到担忧,认为她的强硬路线可能使日本外交陷入困境。
在面临外界压力时,高市早苗也表现出一定的妥协。日媒注意到,她在记者会上强调了自己的经济政策,并尽量避免过多谈及极端的外交立场。9月24日,她在竞选活动中被问到是否会继续参拜靖国神社时表示,会考虑这一行为对外交的影响,且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避免让该问题成为外交争议。
在同一天的政策演讲中,她表示,中国是日本的重要邻国,并希望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同时辩解称自己对中国的“严厉言论”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
高市早苗的对美政策
在对美政策方面,高市早苗曾公开表示,如果当前美日达成的关税协议不公平,她将不排除重新谈判的可能性。分析认为,与特朗普政府不同,拜登政府更注重战略合作而非单纯的利益交换。高市虽然在言辞上强硬,但她与美国的实际关系可能并不如她的言论所表现的那样亲密。她与特朗普并无深厚的私人关系,也缺乏与美国高层的广泛互动,这使得未来的美日关系充满不确定性。
有报道称,高市曾在1987年在美国民主党众议员帕特里夏·施罗德的团队实习,对美国政府的运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尽管她在竞选中多次强调对美国的重要性,但她的英语能力和与美国政府的联系依然相对薄弱,这可能影响她与美国的外交互动。
美国媒体普遍认为,特朗普团队对高市早苗的“反华”形象有所顾虑,更倾向于支持那些既能配合美国“印太战略”,又能维持地区稳定的日本领导人。与其过于强硬的候选人相比,美方更青睐政策风格稳健、可预测性更高的合作对象。
高市早苗的防务政策
在防务方面,高市早苗一贯主张通过日美同盟加速部署导弹系统,并加强对敌基地的打击能力。她提议将防卫预算占GDP的比例从2024年的1.6%提高到2%,这一动态值得中国关注。
如果高市早苗继续推进这些强硬的防务政策,她将面临如何平衡与美国的合作以及维护日本独立战略自主性的问题。同时,这也意味着她将进一步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关系,并可能被要求进一步增加防卫支出。
总结
高市早苗的当选意味着日本政坛将迎来一位更为强硬的女性领导人。她的外交政策、对华态度以及对美关系将决定日本未来的国际战略方向。然而,她也必须在党内不同派系、国内经济压力以及国际环境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否则她可能面临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