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西方人突然发现,中国人对两次世界大战理解,似乎与他们不一样?
迪丽瓦拉
2025-10-13 11:06:00
0

当欧洲人回顾一战百年,纪念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巴黎和会;美国人则聚焦二战胜利,重温诺曼底登陆、广岛原爆、联合国宪章的签订——他们会发现,中国讲述这些历史的方式有很大不同。

对中国而言,战争不仅仅是地缘冲突或大国之间的争斗,而是关系到“民族生死存亡”的实际考验。对西方国家来说,一战和二战更多是帝国兴衰的故事;但对中国而言,它们是从列强压迫中挣脱出来,争取国家独立的血腥战斗。

这种差异不仅源于学术角度的不同,更是因为双方所处的位置、承受的后果,以及书写历史的方式天差地别。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被刺杀。短短几天内,德国、奥匈帝国、英法等国家迅速卷入战争,直到1918年,战争才宣告结束,全球约有17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欧洲大陆几乎满目疮痍。

西方人讲述这场战争时,往往强调民族主义的过度膨胀和复杂的联盟体系。可在中国人眼中,这场战争是列强争夺世界资源的殖民之战。

自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提出“世界政策”,意图争夺海外殖民地,到1914年,德国拥有约29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而英国的殖民地面积则高达3350万平方公里,法国则为1060万平方公里。列强之间的利益失衡,成了战争爆发的根源。

在这场战争中,德国在亚洲的利益被日本趁机夺取。1914年,日本发动攻击,夺取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控制了胶州湾和青岛。中国虽然没有正式参战,却为协约国提供了大量劳工支援。

然而,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时,列强竟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完全无视中国的立场。这场外交上的羞辱直接催生了五四运动,北京大学的学生走上街头,抗议“外交失败、列强霸凌”,提出“还我青岛”和“拒签合约”的口号。

五四运动不仅仅是一次抗议,它激起了全国范围的反帝反封建浪潮,也标志着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同时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对于西方人来说,一战意味着德、奥、沙等帝国的灭亡,象征着现代民主制度的开始;但对中国人来说,一战不过是一次失败的国际博弈,是中国被列强羞辱的转折点。

这段历史对中国来说不是胜利的欢呼,而是屈辱的哀鸣。因此,中国从未将一战视为光荣的历史,而更看作是一场深刻的警示——国际秩序不是天赐的,而是需要争取的。

正是这段被忽视的历史,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改造中国”的集体行动,并为中国共产党后来的成立打下了思想和群众基础。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随即占领沈阳,三个月内控制了整个东北。自那时起,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阶段,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历时14年。

这场战争的代价极为惨重:3500万人死伤,全国三分之一的国土沦陷,百余座城市被毁。尤其是南京大屠杀,仅六周时间内就有超过30万人惨死。细菌战、人体实验、对平民的轰炸等战争罪行,遍布整个战区。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正式开始。中国的八路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艰苦卓绝的作战,平型关伏击、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滇缅印战役等一系列战役接连展开。

特别是在1942年,日本对中国进行了报复性的“扫荡”,许多曾救助美军飞行员的村庄被屠杀。然而,中国人民仍然冒死帮助美军飞行员逃出敌区。

然而,西方的主流教材中,这段历史常常是“空白”。美国的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曾高度赞扬中国战场,但在冷战后相关内容逐渐被删减。法国的教材里,关于中国抗战的描述仅止步于简短的一句话。而在亨利·米歇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甚至写道:“中国无力自保,只能弃城后撤。”

在许多西方主流战争百科中,有关中国的内容显得尤为稀少,大多数侧重于“中缅印战区”与美英协同作战的部分,几乎完全忽略了中国独立抗战的历史。

事实上,中国的抗战牵制了150多万日军,极大地缓解了太平洋战线的压力。正如马克·吉尔伯特所说:“中国的抗战让日本在战争初期无法向西进攻,成为太平洋安全的核心支柱。”

这种选择性的记忆,并非学术差异,而是叙事权的争夺。如果西方将战争视作“战略布局”,那么中国讲述的却是“血战到底”的英雄史诗。

二战结束后,历史的叙述开始“被编写”。美英在教材中大肆讲述诺曼底和阿登战役,却逐步淡化苏联在东线的作用,甚至有意歪曲战争的起点。2020年,五角大楼发布声明称“德苏共同入侵波兰”,将苏联与纳粹并列为战争的发起者。而美国总统则在演讲中宣称“美英赢得战争”,却从不提苏联的贡献。

事实上,历史早已清晰:1939年8月,苏德签署互不侵犯条约。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9月17日,苏联进入波兰的缓冲区,波兰政府早已逃亡。

美国和英国为了保住西欧,选择让德国向东扩张,甚至在1938年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拱手让给德国,期望德国向东发展。苏联的举动是为了防范德国,而非“协同侵略”。

此外,西方国家还试图将纳粹的暴行归罪于党卫军,实际上,纳粹动员了1700万军人,而党卫军仅占100万,主要的屠杀任务是由德国国防军执行的。

1999年,德国政府发布数据显示,480万德国战死者中,有380万死于苏德东线;而苏联的1800万平民死于战争,其中的362万战俘中有178万被德国虐杀。然而,这些牺牲在西方的教材中几乎没有被提及。

德国的悔过大多集中在对犹太人迫害上,而对苏联及斯拉夫民族的屠杀则长期被回避。直到2015年,德国总统高克首次前往苏军战俘墓地悼念,这是战后70年来的第一次。

同样地,中国在抗战中的牺牲也被西方叙事忽略,甚至部分西方话语淡化了中国独立抗战的作用,错误地认为中国的胜利依赖于西方的援助。将中国独立抗战的历史轻描淡写,实际上是对事实的背叛。

尽管战争已经结束,但历史仍在被重新编写。我们不应等着别人为我们书写历史,因为我们自己就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和书写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在1955年,左宗棠的曾孙女左景范正坐在周南附小的教室里,手里握着粉笔,另一只手拿着教鞭。与此同时,...
原创 清... 在清朝的历史中,涌现出不少著名的人物,其中有些人家喻户晓,而有些则鲜为人知。不过,有一个名字你可能从...
原创 河... 东陵墓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部,距离北京约100多公里,占地超过80平方公里,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
原创 1... 南京是六朝古都,又被称作金陵,位于长江的中下游。历史上,很多以南京为都城的朝代都没能长久稳定地延续下...
原创 皇...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原创 外... 外蒙古的分裂历史,是一个复杂的政治博弈过程,涉及中国、苏俄和日本等多方势力。在外蒙古最终脱离中国的过...
原创 清... 在清代,知县的任期到底是几年?知县一旦空缺,其任命权属于吏部还是地方督抚?这两个问题一直引起很多人关...
宋代汝窑天青釉洗欣赏(八) 宋汝窑天青釉铭文折沿花口洗 此洗,花口,折沿,弧壁,浅腹,平底,足墙外撇。高4.6㎝,口径23㎝,底...
原创 汉... 公元一世纪时,汉朝的都城长安城出现了一支身着奇异服饰、形态怪异的队伍。这些陌生人骑着高大的骆驼,背上...
原创 汉... 在西汉历史中,如果要挑选一位命运起伏最剧烈、政绩最显赫,却又常被忽视的皇帝,那毫无疑问是汉宣帝刘病已...
美国梦碎!揭开打工者贫穷的真相... 深夜的洛杉矶街头,寒风卷起快餐店招聘广告,裹着单薄外套的拉丁裔店员正擦拭最后一台咖啡机。与此同时,华...
原创 耿... 1934年10月16日,本应是团圆美好的中秋节,但对中央红军来说,却是一个不祥的日子——他们不得不离...
原创 对... 汉武帝刘彻的统治近半个世纪,西汉在他的领导下多次击败匈奴,终于结束了和亲的屈辱历史。汉武帝不仅通过武...
旧文重刊 | 张宪文:《民国研... 《民国研究》,经过长时间酝酿,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这不能不说是民国史学界的一件喜事。 民国史研究,是我...
原创 新... 中美即将展开新一轮经贸谈判,而中国在此时采取了出其不意的主动反击,让特朗普政府未曾预料到。国庆假期刚...
原创 梁... 《水浒传》里讲兄弟情义,一百零八将个个不是结拜就是同袍,连李逵那种“社交灾难现场”都有铁哥们儿。 但...
福建福州沙堤赵氏谱序 沙堤趙氏谱序 盛朝珍柱下之史,名山重石室之藏,或标英流懿行,或发潜德幽光,此纪载所以必周也,不宁惟是...
原创 三... 曹宇,一个三国历史中几乎被遗忘的名字,虽然他不像曹丕那样聪明睿智,也不像曹植那样文采斐然,但却是曹魏...
原创 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消息震撼了世界,也改变了许多人的命...
原创 中... 前言 1949年的中国,满大街都是认不全字的文盲,80%的人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利索。 谁能想到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