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个国家曾对中国造成过深重的伤害,这一点是历史常识。从清政府时期起,日本就两次参与甲午中日战争,随后在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中也扮演了角色。进入20世纪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无所顾忌地烧杀掠夺,罪行累累,其中最为人所痛恨的就是南京大屠杀。中国人民对日本的敌意与痛恨,成为那个时期最深的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美国与中国恢复建交,国际关系格局也在调整。日本的首相田中角荣在这样的背景下首次来到中国,开启了两国正式建交的进程。与此同时,在日本社会也有一位地位极高的人物——明仁天皇,他成为第一位访问中国的天皇,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说到明仁天皇,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他的父亲裕仁天皇。裕仁天皇在二战中的角色被广泛讨论,被认为是发动侵华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战后,裕仁天皇及其家人确曾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一部分。那时的明仁天皇还只是个十来岁的孩子,对世界并不完全了解。
后来,明仁天皇在逐步了解战争历史后,多次对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的国家表达悔恨与道歉。1989年,明仁天皇即位,三年后他提出向中国进行友好访问的请求。此时日本国内围绕天皇访华的舆论非常热烈,国内外的媒体也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密集报道。
为了这次来访,中国方面自然也做了精心的准备,并希望通过友好接待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国宴上有一道特别的菜肴——带壳的螃蟹,这是日本人平时在国内很少吃到的海鲜。日本方面的访华团希望把这道菜撤掉,以免对天皇形象造成不利影响;但中国方面婉拒了这样的要求,维持原宴席。
明仁天皇真正吃到螃蟹时,现场的日本媒体本来打算捕捉他吃相难看的画面,以便做负面报道。结果他们的计划落空了:天皇优雅地自壳里取出蟹黄,品尝美味,却并未显得狼狈。回国后,天皇在采访中对中国的美食和待客之道给予高度评价,赞不绝口。
如今,明仁天皇已经退位多年。人们不会忘记他在位期间为中日关系正常化所作的努力,也不会忘记他坚持不“拜鬼”这一立场所传达的态度。人们仍然希望他的继任者德仁天皇,未来在两国关系上继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