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空军司令一职出现空缺,中央急需找到合适人选填补这一职位。得知此事后,张爱萍将军立即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一位开国中将,于是他向中央推荐了聂凤智将军。
然而,军委经过慎重考虑后并没有接受张爱萍的推荐,而是选择了一位资历较浅的少将接任空军司令。张爱萍得知这一决定后感到非常困惑,甚至在办公室里转了好一阵,最终忍不住感叹:“太可惜了!”
那么,中央做出这样的选择,背后又有哪些考虑?张爱萍推荐的聂凤智将军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聂凤智将军是一位从陆战中厮杀出来的猛将,擅长打硬仗、恶战。在战争中,他屡次展示了过人的勇气与智慧。尽管如此,聂凤智在空军领域的成就却鲜为人知。但实际上,聂将军不仅在陆战中有所建树,在空军建设上也同样有着出色的表现。
建国初期,大部分内陆城市已解放,为了未来的海陆作战,中央决定建立空军和海军。陈毅作为华东军区的代表,亲自前往北京参与了空军和海军建设的规划。经过几天的商讨,空军的具体人选终于敲定。陈老总松了口气,立即邀请宋时轮和聂凤智来家中游泳放松。
正当几人正在游泳时,陈老总的警卫员急匆匆赶来,传来中央的紧急电话。陈老总疑惑不解,心想自己刚从北京回来,怎么会有急事找他。无奈之下,他赶紧接起电话,结果回来时,脸色沉重,明显有些不高兴。宋时轮看在眼里,忍不住问发生了什么事。陈老总无奈地说:“四野有个同志,原本答应来华东军区担任空军司令,但刚才临时反悔,说不能来了。”
对于这个变故,陈老总并没有太多惊讶。毕竟,建国初期正是用人的关键时刻,临时变动也是常有的事。聂凤智劝道:“如果四野的人不能来,华东军区人才那么多,怎么会缺少空军司令?”陈老总突然豁然开朗,笑着对聂凤智说:“那就你了!你不是要去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吗?别去了,从现在开始学空军,准备担任空军司令。”
聂凤智一听,顿时傻眼了,他只是提出三野人才多,却没有想到会自己被选中。他立刻推辞说:“我不行,我没有空军经验,怎么能担任这么重要的职务?”但陈老总却笑道:“你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军长,岂不是一步步学会的?空军也不例外,你可以学!”
最终,在陈老总的坚持下,聂凤智接受了这一责任,开始学习空军指挥。
为了帮助华东军区建设空军,中央特意邀请了苏联的巴季茨基中将来协助。第一次见到聂凤智时,巴季茨基中将对这个身材瘦小、看起来像是地里的庄稼汉的将军产生了怀疑,不禁心生轻视。他甚至表示,聂将军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来学习空军指挥。如果一个月不够,他的副官可以再教一个月。陈老总则为聂凤智担心,觉得一个月不够。
然而,聂凤智并不示弱,回应道:“不管你们是教我一个月还是两个月,什么时候把我教会,我就什么时候让你们回去!”接下来,他开始了异常紧张的学习生活,每天睡眠不超过三小时,几乎将所有时间都花在空军指挥体系的学习上。
一个月后,巴季茨基中将拿着聂凤智的成绩单向陈老总报告:“聂将军太厉害了,各科成绩全是满分,真是了不起!你们有这样的人才,未来一定能打胜仗。”他还向聂凤智真诚地道歉,表示不该小看他。聂凤智则大度地表示理解,并幽默地说:“学习空军真比打仗累多了。”
然而,就在他刚刚完成学习后,朝鲜战争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美军在麦克阿瑟指挥下接连遭遇挫败,换上了更加谨慎的李奇微指挥。李奇微发起了猛烈的绞杀战,轰炸了我军的后勤补给线,局势急转直下。与此同时,原空军司令员刘震将军因过度劳累病倒。中央决定调聂凤智前往朝鲜,接替刘震的空军司令职务。
聂凤智面对强大的美军,没有直接让部队与敌人硬碰硬,而是调整战术,精准打击敌人。他带领空军采取“一域多层四四制”战术,成功掌握了鸭绿江到清川江的制空权,使得美军不敢轻举妄动。与此同时,他还指挥飞行员进行空中护航,为我军解放大小和岛作出了巨大贡献。
战后,聂凤智继续致力于空军建设。1954年,中央决定解放一江山岛,聂凤智联合张爱萍总指挥制定作战计划。他预见到敌舰不会按计划到来,于是提前发动进攻,最终成功解放了岛屿。张爱萍对他的空军指挥能力刮目相看,之后聂凤智担任了南京、福州等军区的空军司令。
然而,聂凤智因为健康原因最终离开了空军岗位。1977年,空军司令空缺时,张爱萍再次推荐他接任,尽管聂凤智的健康已不适合重操旧业。最终,中央选择了身体更为健康的张廷发少将。张爱萍对此表示惋惜,感叹“太可惜了,真是浪费人才。”不过,他也很快理解了中央的决定。
后来,聂凤智被任命为南京军区司令,重新回到了陆军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