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尤其是关于历史的那些观念,往往和影视作品有很大关系。看历史题材的电影时,屏幕上呈现的形象很容易让人信以为真。关于维京人,流传最广的也不少是误解。下面就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整理出维京人常被误传的七个说法,并把背后的历史事实讲清楚。
1. 身高和外貌常被夸大
电影里多把维京人拍成高大、体格健壮的形象。其实考古学家的统计显示,维京男性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71厘米,女性大约158厘米。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他们,未必像传说里那么强悍。此外,男性的外貌并非总是“阳刚无比”,他们有时还会在眼睛周围作画。由于男性和女性的面部特征有时相近,考古学家有时候也很难仅凭骸骨判断性别。
2. 以为他们只会掠夺、四处游走
对维京人的刻板印象是到处抢掠、从不在一个地方停留。但考古发现却显示,他们也在很多地方建立过居所,保存着房屋、服装、珠宝等日常用品,说明并非每个人都只是“浪迹天涯的掠夺者”。
3. 牛角头盔的传说并非历史
最广为人知的误解之一,就是维京人戴牛角头盔。这个形象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1825年就出现过相关描绘,1876年的流行文化中也常把它搬上舞台和演出。然而真实情况是,维京人并不普遍佩戴牛角头盔,头盔多为简单的铁质结构,极少有角饰。关于“牛角头盔”更多是后来艺术与浪漫化想象的产物。
4. 他们只是野蛮的掠夺者,实则是贸易探险家
影视作品常把维京人描绘成只会侵略、毫无其他目的的群体。其实,他们中很多人是以商业和探险为主要动机的航海者。他们的足迹不仅遍及欧洲,还拓展到俄国、中亚,甚至非洲的一些区域。考古学家还发现,莱夫·埃里克森等人很可能比哥伦布更早到达过美洲。
5. 他们生活邋遢、卫生意识差
对维京人的另一种常见偏见,是他们不讲卫生、满身污垢。其实考古证据并不支持这种说法。维京人随身携带并使用梳子、镊子、牙签、耳朵清洁工具等用品,显示出一定的卫生习惯。英国编年史家约翰·沃林福德还记录,维京人虽然留胡须,但会注意打理,日常梳头、周六洗澡也不是罕见的事情。他们还喜欢穿带花纹的衣物,偏好蓝色和红色等鲜明色调。
6. 船头一定是龙头造型
许多影片把维京船的船头设计成龙头,成为最显著的“标志”。然而考古与史料并不支持这种广泛存在的证据。真正的船头形状并非都带有龙头,龙头形象更多源自后来的艺术加工和民间传说。唯一提及龙头的并非大量的考古证据,而是偶有艺术作品中的表现。
7. 男性一定留长发、会编辫子
影视里常把维京男性呈现成留长发、编辫子的一群人。不过,这并非唯一的现实写照。维京人发型受到当时北欧流行风格的影响,金色的短发在那个时代比较常见,长发和辫子并非所有人都会选择或坚持。
综合来说,关于维京人的形象,其中不少来自影视和文学的浪漫化描绘,真实的历史要复杂得多。通过考古与史料,我们能看到一个既有冒险精神、又有日常生活的一群人,他们的面貌和故事远比银幕上的印象要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