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8月12日至13日,江苏省句容县的丘陵攻坚战
战斗背景:
这场战斗发生在1938年8月12日至13日,地点是江苏省句容县城,战斗规模为团级,涉及的新四军与日军及伪军的交战。新四军的目标是配合国民党第79军对苏南的进攻,通过袭击句容县城来打击日军的控制力。句容县地处南京至镇江的交通要道,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周围是低山丘陵,北靠宁镇山脉,南接茅山丘陵,东临长江。
我军部署:
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被派出执行这次任务。具体部署如下:
- 1营为主攻力量,负责攻占句容城的东门和南门。
- 2营负责警戒和破坏敌方道路及桥梁。
- 3营负责袭击句容北门外的飞机场,并协同其他部队形成合围。
- 特务连配合地方武装在句容周边阻敌并破坏交通线路,确保进攻顺利进行。
战斗开始前,句容县的抗敌总会动员了200多名地方群众参与后勤保障工作。
战斗经过:
在8月12日夜间10点,新四军第2团的1营尖兵排悄悄接近句容县城的东南角。由于日伪军的警戒松懈,他们成功攀上城墙并顺利占领了东门和南门,守卫的伪军迅速逃跑。随后,3营攻击北门外的飞机场,消灭了少量日军并迫使剩余敌军逃往南京。
随着战斗的推进,新四军成功占领了句容的商会和伪自治会,并放火焚烧敌军据点,致使数十名日军和汉奸被烧死。新四军继续攻占伪县政府和天主教堂,敌人进行顽强抵抗,但最终未能挽回败局。至13日上午9时,攻城任务完成,新四军主动撤离。
战斗成果:
这场战斗导致日军和伪军共计40余人死亡或受伤,缴获了步枪2支、手榴弹2箱、约5000发子弹及其他军需物资。与此同时,新四军成功摧毁了敌军占据的飞机场和相关设施。
战斗意义:
这是新四军首次在苏南地区发动攻城战,标志着他们的战略深入敌后并成功打击敌军控制的县城。通过这场战斗,新四军不仅获得了战术上的胜利,还在敌人占领的要道上取得了显著的战果,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气焰。
此次战斗还具备历史性意义,因为它是新四军第一次成功地攻破京杭国道这一重要交通枢纽,影响了日军的后勤补给和兵力调动。延安的《新华日报》也对此战进行了宣传报道,提升了新四军的士气和声誉。
我军指挥员和参与者:
此次战斗中,新四军第1支队的司令员陈毅(后成为元帅),参谋长胡发坚等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参战的领导包括:
- 第1支队的司令员:陈毅
- 第2团的副团长:刘培善
- 1营营长:段焕竞
- 2营营长:张銍秀
- 3营营长:朱长清
此外,很多未来的开国将帅如王必成、刘培善等都在这场战斗中参与并积累了战斗经验。
结语:
这场战斗不仅彰显了新四军的战斗力和执行力,也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通过这场胜利,新四军展现了顽强的抗敌决心和作战智慧,进一步鼓舞了国内抗日力量的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