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诗篇 • 秦直道
迪丽瓦拉
2025-10-17 17:32:03
0

秦直道

秦始皇的执念,大概就是土木石工程。他打了那么多仗,一定是为了有宽敞的地皮修筑他喜欢的工程。想想看,长城,兵马俑,秦直道,哪一样不是伟大的工程?

秦始皇每天早晨醒来,脑子里一定会有一个念头——修修修,筑筑筑。如果他活到一百岁,祖国大地不知道会被他修筑成什么样子。再想想看,如果他手里有挖掘机,移山填海,会把地球都修筑一遍。看看西安就能明白,修地铁,三步一个古宫殿,五步一个古墓,地下比地上还要热闹些。

秦直道的设计,是道路大体南北相直,故称直道。我见到的,是庆阳子午岭这一段的秦直道。七月的子午岭,风有点凉,站在山顶,苍莽山脊,树木郁郁葱葱,密林里隐约看到一痕细线,连绵起伏,一直延伸到远方,那就是气势磅礴的秦直道。秦始皇为啥要修秦直道?是因为“北拒匈奴,南护秦都”。秦直道修成后,从陕西咸阳到内蒙古包头,“秦王朝骑兵从咸阳出发,三天三夜即可抵阴山脚下,出击匈奴。”多么快,符合秦始皇风一样的速度。

我在山顶吹一阵风,寻找秦直道。穿过一段茂密的树林,大路边伸出一条岔路,路边的碑刻赫然题写几个字:秦直道遗址。两千多年时光过去了,砂石路面寸草不生,脚踩上去,能感觉到一种时光深处漏下来的坚硬瓷实,和水泥马路没什么区别。撒开脚丫子跑了一阵,急忙刹住,怕一不留神跑到秦王朝。即便可以穿越,我也万万不敢乱窜到大秦帝国去。

秦时期,我这个河西走廊的街溜子,还是个胡人。当时的凉州,属于月氏驻牧地,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月氏人游牧于河西走廊西,实力强大,是匈奴劲敌,时不时和匈奴干架。所以,敌人的敌人是盟友,秦始皇未直接开拓河西走廊。也有一种说法,说当时的河西走廊是游牧,穷得叮当响,秦始皇攻打河西走廊划不来,连路费都要赔光。这么一想,我有些不厚道地笑了,穷有穷的好处。

不过,依我的想法,秦始皇不攻打河西走廊,是因为先攻打富足的地方,忙不过来。如果他能活到一百岁,你看他打不打,不打才怪。假设他当年拓展了河西走廊,又手欠修筑个时空隧道,那么时光被打散,过去现在未来混合,大家可以来河西走廊随意穿越。

如果存在平行时空,那么我这个胡人竟然在秦王朝的黄土大道上溜达。正跑得开心,会不会听见一声呼喝:呔,站住,打哪里来的?我会赶紧用胡言胡语说:长官,是盟友,不是匈奴人,不会修长城。

作为游牧,我可一点活儿也不想干。只是看看秦人的大道,立刻撤回河西老巢,天天放羊,在草原上溜达。

那么,秦直道是怎么修筑的呢?《史记》有“堑山堙谷,直通之”的记载。当年三十万秦国大军,应该是分两拨,打头的是开山工,做粗活——挖平尖山,填补沟壑,铺设出大道轮廓。随后第二波筑路工做细活——刨开虚土,挖到坚硬层,最底层用大石头打地基,然后碎石泥土填充间隙,最后铺一层沙土和石灰混合物,层层夯实,石碌碡压平路面。修好主路之后,道路两旁挖出宽而深的排水渠,这样野兽不会窜入大路,保证行军畅通迅速。

想想看,这是一条隐藏在山林里的黄土大道,路边树木遮天,林子里野兽乱窜。如果没有大路两侧的壕沟阻碍,秦国大军正在山腰急行,突然冒出来一群野牛堵在大路上,那就很难搞了。

秦人的一生,相当忙碌——种地,打仗,修筑。不停地干活,真心累。秦直道的修筑极其艰难,沿途丘陵延绵、沟壑纵横。一路掘土开山,拉运土方石头,洒水碾压路基,这些都是三十万秦人一斧一斧开出来的,能辅助的只有牛车。那么,修筑秦直道用了多长时间呢?史籍语焉不详,有一种说法是两年半。有学者认为,两年半只是“粗可使用”仍然“道未就”,真正的完工需要五年时间。

其实筑路的速度可以理解,秦人高大威猛,善于吃苦,秦的制度严苛,赶速度也在合理的范畴里。但是你再仔细想想,秦直道长达700多公里,宽30至50米。千里迢迢,地理位置千变万化,高山峻岭,沼泽泥潭,河流沟壑,巨石堵路,秦人是如何掌握地貌建筑学的知识?总不能说想修就修吧?而且是一条直道。地质探测,大地测绘,各种定位技术,水土预防措施,涵洞和冻土层,野兽横穿区,这些难题是怎么解决的呢?大道粗使用只用了两年半时间。而且,秦人干活多么扎实,秦直道至今仍可通行。秦始皇就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他出现,又消失,留给后人足够多的疑惑。

当地的博物馆收藏了秦时期的一个石碌碡,这是秦直道修筑留下的唯一实物。重达三千公斤,圆柱形,石碌碡上凿出密密麻麻的石头乳钉。石碌碡两端,开凿出凹槽作为磙眼,用木框套住,畜力拉动碾压路基。可是,这么重的石头,需要多少牛才能拉得动呢?毕竟现代是用吊车才搬动的。

从秦直道返回,走到水泥大路上,路边的树木茂密,灌木丛混杂在林子里,几步之外都看不清人影。问护林员,子午岭有棕熊吗?听说那家伙会敲门。回答说没遇见过,红外线拍到了金钱豹,还有各种小一些的野生动物。它们怕不怕人?怕,听见人的声音就躲起来。

我觉得在深夜里,那些小兽们一定奔走在荒山野岭的秦直道上。这条路在山林里存在了两千多年,路边的壕沟已被岁月填平,那么小兽的基因里也会留下在大路上飞奔的的印记,一到夜里,就会跑出来,从这座山到那座山,绝尘而去。如果真的有平行时空,那么秦始皇一定会骑着他的高头大马,披着玄色大氅,在夜色里巡视他的江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王朝,且在对外政策上展现了相当强硬的态度。这个历时276年的朝代...
原创 十...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4020期。新中国的十大元帅功勋卓著,他们不仅是毛主席的重要战友,还在中国革命...
从冀南币到人民币(以物鉴史) 颉博洋 刘冬梅 冀南银行发行的拾圆钞票。 河北博物院供图 在河北博物院“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
原创 欧... 1957年,六个欧洲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罗马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
原创 建... 1955年元旦,毛泽东站在窗前,长叹了一口气,喃喃自语:“走进人民群众中去,真是个有骨气的人啊。”他...
原创 朱...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出身贫寒,但凭借乱世中的机智与勇气,最终脱颖而出,建立了大明王朝。建立帝国后...
原创 民... 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拍摄的是民国时期的帅哥张学良和他的夫人于凤至。从照片中可以看到,那时的张学良正处...
原创 冯... 2025年10月,在布鲁塞尔的演讲台上,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抛出了一颗“舆论炸弹”:“欧洲反犹就是自毁长...
原创 如... 1986年9月2日,北京中南海紫光阁内,一位82岁的老人穿着崭新的中山装,坐在镜头前,目光锐利。他的...
原创 亡... 1938年,正值抗战最吃紧的时候,一位历史学者在《中国近代史》里丢出一个特别扎心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一...
原创 美... 美国面对我们已经没辙,以至于现在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揭秘历史的头条 美国是一个没有历...
章丘这处古宅今朝焕新颜,你知晓... 在章丘区刁镇街道旧军村,一座承载着儒商传奇的古建筑正经历着涅槃重生。作为旧军孟氏“祥”字号的家族故居...
原创 有... 朱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的领袖人物,大家都熟知这一点。他的一生充满了光辉与波澜,经历了不同的历...
原创 三... 说起三国死得可惜的大将,多数人先想到魏延 —— 脑后有反骨的标签贴了一辈子,最后被马岱一刀斩了,连辩...
百年前的复旦商科毕业生:徐以楙... 一 1925年,18岁的浙江平湖人徐以楙来到上海。此前他已在嘉兴秀州中学毕业,在家庭的安排下打算报考...
原创 为... 唐僧,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妖不能识,再就是没有几个钱,甚至过分善意,带来诸多麻烦。 可是《西游记》中...
原创 徐... 王近山:从勇猛到智谋的成长 “我算什么?一个放牛娃!我的勇敢是向徐帅学的,谋略是向刘帅学的,果断是向...
原创 如... 东汉末年,帝王年幼,宦官掌控朝政,国家的局势混乱。黄巾起义爆发,彻底动摇了腐朽的朝堂,天下陷入了大乱...
原创 周... 周纯全,这位资深的解放军将领,虽在1955年授衔时仅为上将,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他的经历,尤其...
原创 门... 如果你曾经听说过“颍川士族”,那肯定知道这片土地曾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之一。这里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