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流传一种叫“西方伪史”的观点,意思是西方的历史都是编造的、虚假的。今天这个2013年的案例,或许也能被用来做一些思考。
故事要从2013年说起。德国的拆弹与应急小组在一次工作中,发现了一座火葬墓,距今大约2300年历史悠久。墓主的遗物中,出土了一把看起来像铁制的剪刀。问题在于,这把剪刀的外观让人有些困惑。
仔细观察,这把剪刀并不像普通铁器那样一露出土就成锈斑。它埋在土里,表面还带着微微的光泽,只是外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尘土。按常理讲,铁器一旦埋藏在土里,经过这么久也早已锈蚀严重。于是很多人开始怀疑,这是不是不锈钢材质的剪刀。
但德国的考古人员坚持自己的说法,称这确实是一把2300年前的铁制剪刀。这就引出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如果古代凯尔特人真的能冶炼出不易生锈的铁,那会不会违背物理常识?毕竟在常识里,铁器是很容易生锈、耐久性也不强的。要是铁真的能在土里2300年仍保持光亮,这与我们对铁的认识显得格外不合常理。
有的人还提出一个很直观的“对照测试”来质疑。你去买一把普通剪刀,把它埋在土里十年,挖出来后用手指一掰就能折断——这才是人们对铁在自然环境下耐久性的直观判断。若这把2300年前的剪刀真的像现在的金属那样完好无损,那就更难让人信服了。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把这件事当成“铁器不锈”的证据,来质疑西方历史的可信度。
再往前追问,一些描述里还声称2300年前的西方人还多生活在树上,吃石器时代的碗筷,陶器都不会烧制。接着就问道:若他们连陶器都不会,怎么会锻造出铁剪刀呢?这样的说法显然让人难以信服,也引发了对史实的质疑。
一些声音还认真的说,西方长期的“愚民教育”让人们愿意相信各种谎言。与此同时,最近几年网络上也常听到中国网友嘲笑西方缺乏“像样”的文物来支撑他们的历史叙述。结果现在西方也似乎在频繁挖掘出“最近的文物”,仿佛回应了这种质疑。
总体看,这件事情被用来质疑西方历史叙述的可信度,也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关于历史证据到底应该如何被辨识、如何被解读。无论观点如何,当年那把看起来像“不锈钢”的剪刀,仍然让人们意识到,考古发现背后往往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撑对历史的断定,而不能只凭直觉和刺激性的对比来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