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打仗都超过一千三百天了,欧洲一开始气势汹汹,各种制裁砸向俄罗斯,以为能速战速决。结果打到现在,欧洲自己先遭罪了。物价飙升、工厂倒闭、民众骂政府,日子不好过。
到了2022年刚打仗那会儿,德国法国为首的欧盟国家,把俄罗斯银行踢出SWIFT系统,禁止进口俄能源,还想让俄罗斯认输。谁知道这场仗越打越僵,俄罗斯反而没垮,欧洲倒是先扛不住了。天然气价格暴涨十倍,德国家工厂开工困难,法国民众上街抗议高物价,英国超市货架空了一半。
到了2025年,欧盟给乌克兰的援助总额已经超过一千六百九十亿欧元,德国贡献一百七十亿,英国一百三十亿,美国才一千一百四十亿。这些钱花出去不说,战场上的局势也没啥变化。俄罗斯经济虽然难熬,但硬着头皮撑过去了,贸易路线改道印度、土耳其照样运转。
转机出现在2025年8月,欧盟二十六国加上英国突然发表联合声明,说要推动停火三十天,还找美国特朗普帮忙斡旋。不过背后意思清楚得很——欧洲怕了,不想再烧钱了。德国总理、法国总统、波兰总理、英国首相虽然嘴上说继续军援乌克兰,但实际行动都开始转向和平谈判。
更明显的是钱袋子的变化。欧盟开始用之前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收益给乌克兰发钱,凑了四百亿欧元,还计划十月再拨四十亿。法国开始自己造武器装备,德国买以色列的火箭系统,不再完全指着美国供货。就连欧盟每月给乌克兰的固定拨款,都是学中国的办法,稳定到账,避免美国国会老是扯皮。
美国这边呢?特朗普搞“美国优先”,对俄乌冲突态度暧昧,一心只想谈。这让欧洲寒心了,毕竟之前跟美国说好是一条心,现在美国甩锅撤退,欧洲只能自己解决麻烦。马克龙公开说欧洲安全得靠自己,不能再依赖美国。
泽连斯基的态度也变了,公开感谢欧洲各国的支持,但对美国却只字不提。因为美国给的钱实在少了,还得看国会脸色,不如欧洲直接转账靠谱。
波兰和英国这些一直挺乌克兰的国家,现在也跟着喊停火。从最开始的“打倒俄罗斯”到现在的“推动公正和平”,欧洲口号变来变去,核心目的就一个——省钱省力,赶紧收场。
欧洲议会最近还通过决议,要给乌克兰建无人机防御系统,但同时强调必须谈和。德国成了西方最大军援国,上半年的军援金额超过美国。匈牙利原本被欧盟排挤,现在反而成了推动停火的重要角色。
美国那边继续缩,欧洲这边继续投钱,但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欧盟用冻结的俄罗斯资产给乌克兰发钱,这招学的是中国长期搞外交的老办法。马克龙说欧洲得自己站起来,不然下次有事还得靠别人。
最后说白了,欧洲人现在两边讨好,既给乌克兰军援,又想跟俄罗斯谈。钱够不够?美国还会不会继续掺和?这些问题暂时没人知道答案,但欧洲已经走上了自己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