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表面看起来是一次失败的行动,但实际上,他从中收获了两大重要的军事人才,这为蜀汉的未来奠定了基础。第一次北伐的初期,诸葛亮顺利占领了天水、南安和安定三个郡,但在随后的战斗中,由于错误的人事任命,他重用马谡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导致了街亭之战的失败。街亭失守后,蜀军不得不撤回汉中,等待下一个机会再次北伐。表面上,北伐的失败让蜀汉陷入了困境,但实际上,这段经历却为蜀国带来了两位关键人物,这两人一位守护了蜀国的根基,另一位则成为了蜀国北伐的中坚力量。
提拔一个“文盲”大将——王平
王平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尽管他没有文化,甚至认字不超过十个,但他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一步步从一个普通的将领晋升为蜀汉的重臣。王平的早年并不顺利,他出生在賨族家庭,从小被寄养在外祖父家,直到成年才改回自己的姓氏。他最初是曹操麾下的代理校尉,在汉水之战时,他提出了自己的作战建议,却被主将张郃严厉训斥,最终愤而投奔刘备。刘备对他非常器重,任命他为牙门将和裨将军。
在街亭之战中,王平作为马谡的先锋,强烈建议马谡不要舍弃水源而在山上安营,但马谡坚持己见,导致蜀军大败,街亭失守。尽管如此,王平带领的部队保持了完好无损,成功撤回汉中。由于马谡的失误,诸葛亮追究责任,处死了马谡等人,但王平不仅没有受罚,反而被提拔为参军,接替了马谡的位置,成为蜀汉的重臣。诸葛亮对他非常重视,还将蜀汉的特种部队——无当飞军交给了他,封他为讨寇将军。
王平在后来的汉中防守中表现出色,成功击退了魏国曹爽的十万大军,名声大振,并与马忠、邓芝合称“平安三侯”,守护了蜀汉的根基。
收获一个军事奇才——姜维
除了王平,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还带来了一个军事奇才——姜维。姜维原本是天水太守马遵的部下,马遵在蜀军进攻时选择逃跑,姜维因此投奔了蜀汉。诸葛亮看中他的军事才华,热烈欢迎了姜维的加入,并赞赏他说:“姜伯约非常擅长军事,既有胆略,又深懂兵法。他心怀汉室,才华出众。”
姜维的到来为蜀汉注入了新的活力,诸葛亮不仅亲自教授他军事战略,还将自己北伐的遗志传授给了他。诸葛亮去世后,姜维继承了他的军事理念,继续发动北伐。尽管在蒋琬和费祎的主张下,初期蜀国的北伐规模较小,但姜维凭借自己的决心和才智,逐渐掌握了蜀汉的军权,并开始了大规模的北伐。
姜维的北伐次数甚至超过了诸葛亮,而每一次北伐,他都能够带领蜀军与魏军激战。直到蜀汉灭亡,姜维仍在坚守剑阁,抗击魏国大将钟会,直至三方的最终命运一同走向终结。
结语
虽然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没有成功,但他在这一过程中提拔了王平、收获了姜维,这两位人才一个守卫了蜀国的根基,一个继承了北伐的事业。正是因为他们,蜀汉能够在诸葛亮死后继续维持了30年的国运,为蜀汉的未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