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满挑战与牺牲的戈壁滩上,有一句口号如同一面旗帜,飘扬在每一位战士的心中,那就是 “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 。这句口号的背后,有着一段令人热血沸腾的进化史。
1958 年的一个傍晚,孙继先站在额济纳绿洲的边缘,望着眼前这片即将承载国家希望的土地,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将见证他们的奋斗与牺牲。
于是,他即兴喊出了 “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 这句话,没想到,这句话如同星星之火,迅速点燃了战士们心中的热血。
起初,这句话只是孙继先个人的决心表达,但很快,它就得到了 20 兵团党委的高度认可。党委常委们一致决定,将这句话作为全体将士的誓言。
从此,这句话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成为了十万大军的精神密码,激励着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勇往直前。
在施工高峰期,这句话的力量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当时,粮食短缺成为了困扰战士们的一大难题。为了填饱肚子,战士们不得不采摘沙枣叶来充饥。
沙枣叶苦涩难咽,吃下去后还会让人肠胃不适,但战士们没有丝毫怨言。
他们一边嚼着沙枣叶,一边喊着 “多搬一块砖,导弹早上天” 的口号,将生死置之度外。
在建设过程中,战士们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挑战。狂风、沙暴、高温、严寒,这些恶劣的自然条件时刻考验着他们的意志。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
在一次强沙尘暴中,狂风呼啸,飞沙走石,能见度几乎为零。战士们紧紧地抱住施工设备,生怕被狂风卷走。
等到沙尘暴过去,他们的脸上、身上都布满了厚厚的沙尘,但他们只是简单地拍了拍,就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早日完成任务,为国家的导弹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是凭借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战士们在短短两年零六个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苏联专家认为需要 15 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在戈壁滩上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导弹卫星试验靶场。
“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 这句口号,不仅仅是一种承诺,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见证了战士们的热血与牺牲,也见证了新中国国防事业的崛起。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祖国的忠诚,用热血铸就了共和国的脊梁。#三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