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平实:岭南赏石文化的引领与辐射推动了全国蜡石的创新发展|南望艺谈
迪丽瓦拉
2025-10-19 10:02:09
0

中华赏石文化博大精深,岭南蜡石文化作为其重要分支,是自然造化的艺术结晶,是山水钟毓的蜡石灵物,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承载着岭南人跨越千年、融汇八方的智慧与情怀。

今年正值《中国岭南蜡石》出版25周年,南方+收藏在线日前独家专访广东地质矿物专家、教授级高工、南方产业智库高级专家顾问平实,以期为读者和网友重溯岭南蜡石文化的源流脉络,探寻其从域外贡品到全民赏玩、从自然奇石到文化符号的演进历程。

岭南是我国黄蜡石的主产地

南方+收藏在线:能否介绍一下岭南蜡石文化的溯源?

平实:北回归线横贯岭南,背山面海的地理格局让珠江、韩江流域如血脉般纵横,自古便是陆海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岭南赏石文化的种子,便在这多元文化的滋养中悄然萌芽。岭南是我国黄蜡石的主产地,亦是有历史记载最早赏玩黄蜡石的地区。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韩江流域商品经济繁荣,为赏石文化提供了肥沃土壤。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后,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赏石逐渐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化活动。如,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专设“蜡石”篇,详述其产地与观赏之道,以“一卷蒸粟”喻其色,并赋予人文内涵,推动理论初建。雍正年间,范瑞昂《粤中见闻》进一步系统记载蜡石属性,助长岭南赏石风气。乾隆时,李调元《南越笔记》指明永安(今紫金)为名贵蜡石产地,其石被誉为“帝皇玉石”,甚至被雕为鼻烟壶进贡朝廷,可见其珍。

谢志峰藏白蜡石《白羊》是存世岭南蜡石中迄今所知最为古老的品种。来源:《中国岭南蜡石》

嘉庆以后,潮州等地蜡石赏玩亦盛,如郑昌《韩江闻见录》载其“佳妙”,而谢堃《金玉琐碎》更指出岭南蜡石“价与玉等”,反观中原尚未识其价值,凸显岭南在蜡石文化发展中的先行地位。以黄蜡石为核心的赏石文化在此间兴起,不仅形成了初步的赏玩群体,更构建了早期理论体系,为岭南蜡石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南方+收藏在线:岭南蜡石成为一个产业并出现专业交易市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平实:根据学者考证,明清时期,岭南已形成 “采集、加工、收藏、出售” 一体化的蜡石产业雏形,北江作为南粤通往湖南、江西的重要水路,成为蜡石外运的关键通道。其中,北江中下游的飞来峡是水陆交通要道,而峡口上游的清远高田镇石角头古码头,则成为蜡石交易的核心枢纽:往来船只在此休整、补充物资,船工、客商上岸歇脚时,常在此交易蜡石;英德望埠镇收购的英石、蜡石,也从北江望埠镇河头码头装船,经石角头古码头转运至广州一德路售卖,清代香港的蜡石、英石销售场所,其货源亦多经此航线运输。

清远高田石角头古码头。 受访者供图

南方+收藏在线:为何说石角头古码头有可能是中国最早的蜡石专业交易市场之一?

平实:石角头古码头市场在岁月摧残下现存的实物只有房屋基脚石,但确有学者提出过,其可能是中国最早的蜡石专业交易市场之一。据考证,清代名士梁九图游衡湘归来时,曾在清远飞来峡购得十二方黄蜡石,推测即购于石角头古码头。而知名收藏家谢志峰私藏的清代两广总督吴荣光旧藏“洞天一品”,凌文龙私藏的“鹰”“空山新雨”等清代古石,其购置地推测可能与此码头相关。梁九图后来将这十二方黄蜡石运回佛山,在梁园构建 “十二石斋”,并邀张维屏、苏仁山、黄培芳等名士作记、题诗、绘图,使 “十二石斋” 成为清代岭南赏石文化的标志性场所。如今,佛山松桂里的“十二石斋”遗址虽然不存在了,但部分原藏蜡石或散落于佛山各处的“寻常百姓家”,成为岭南蜡石文化的“活记忆”。

河源紫金县九和镇双罗村兴竺庵内的 “佛像石”(后人有加工)及《供佛田记》碑文。 受访者 供图

南方+收藏在线:作为广东知名的奇石玩家,梁九图在审美标准上做了哪些创新?

平实:道光、咸丰年间,梁九图在文人雅士中间,确实是一个为蜡石文化发展做出过较大贡献的人。他酷嗜黄蜡石,在其专著《谈石》中,首次提出 “质、色、纹、形” 四要素赏石标准,从而打破了传统赏石 “瘦、皱、漏、透” 的单一框架,其强调石头质地、色彩、纹理、形态的综合美感,奠定了岭南赏石 “以美为美” 的理论依据与价值取向。学界认为,这一标准不仅丰富了岭南赏石的审美内涵,更突破地域限制,影响力远及江南,为后世赏石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范式。

南方+收藏在线:收藏历来被戏称为“有钱人的游戏”,但岭南盛行的赏石文化却被有些人认为“很市井”。

平实:我认为这是好事。岭南赏石文化自始便与市井生活紧密相连,并非文人专属的 “雅事”,而是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元素。清代《金玉琐碎》曾记载“粤人视蜡石价与玉等”,虽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蜡石“财富象征”的属性,但其“雅俗共生”的特质,却使蜡石文化迅速融入民间生活。

谢志峰藏粤北黄蜡石《洞天一品》,来源:《中国岭南蜡石》

近代,伴随岭南盆景热的兴起,赏石热潮同步升温:粤北、粤东及广西贺州的石农、经营者、爱好者,纷纷投身蜡石的采集、收藏、交易,将本地蜡石运至广州清平路兰花街出售、交流,部分出口至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直接推动广州石市的繁荣。20 世纪 80 年代初,随着社会安定、市场繁荣,岭南黄蜡石继英石之后成为岭南赏石的 “新名片”。

赏石文化的传承发展须突破资源枯竭的难题

南方+收藏在线:但赏石热的兴起,也是岭南黄蜡石资源在新世纪逐步走向枯竭的主要原因。

平实:确实。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后,港澳台及东南亚的赏石爱好者、经营者开始深入岭南蜡石产地寻石、采购,一方面推动岭南赏石文化的艺术化升级,另一方面也导致粤北、新丰、佛冈、从化、清远、潮汕等优质蜡石产区资源锐减,部分知名产区甚至濒临枯竭,成为蜡石文化发展中“资源保护”的早期警示。

南方+收藏在线:经过岭南赏石文化市场的大浪淘沙,业界如何精选出“台山玉”这一优质蜡石品种?

平实:20世纪90年代中期,因潮汕优质蜡石减少,潮州人开始转至江门台山与阳江阳东交界的腰湾一带,发现了新的优质蜡石资源:台山蜡石。一开始,亮黄色的台山蜡石因为与寿山石中的田黄类似而受到关注,后来慢慢发掘出黄(桔黄、鸡油黄、栗子黄)、红(阳红、桃红、紫红)、蓝绿(青灰、淡绿)、无色(乳白、灰白)等多种色系。由于其籽料、山流水料皮色丰富,有黑、褐红、土黄、白等色,常见的有“金包银”(皮黄体红)、“银包金”(皮白体黄红)、“铁包金”(皮黑体红黄)。加上其质地为显微隐晶质结构,摩氏硬度达到6-7,具油脂/蜡状光泽,半透明-微透明,矿物以石英为主,含地开石或高岭石,可以作为优质巧雕、薄意雕玉料,故被称为“台山玉”。

劳秉衡藏潮州黄蜡石。来源:《中国岭南蜡石》

南方+收藏在线:台山蜡石的兴起,如何把黄蜡石资源的开发利用推上了一个新高潮?

平实:台山蜡石不仅把岭南蜡石的赏玩带入新的阶段,而且在国内推动了优质黄蜡石(石英岩玉)作为玉雕原材料的广泛应用。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粤中、粤西古老蜡石产地恩平的复兴,电白黄金蜡石、阳春多种蜡石、高州彩蜡、贺州黄蜡石八步蜡(代表性石种为“荔枝冻”,其石质坚硬,石表滋润细腻,触感柔和,色泽艳丽)的开发,以及梅州、河源各县,特别是古老蜡石产地紫金蜡石(玉)、惠东西来寺蜡石(玉)焕发青春,引来大批江浙、福建及潮汕地区客商和玉雕艺术家前来收购紫金蜡石(玉)原石。

凌文龙藏产自清远高田的黄蜡石《鹰》。来源:《中国岭南蜡石》

21世纪初,来自广西贺州的人在云南保山龙陵县苏帕河上发现了众多晶莹剔透的优质黄蜡石,并带回广西,当做贺州黄蜡石卖到广东珠三角和潮汕地区。这些黄蜡石分布在云南腾冲、龙陵、临沧等地,因其质地细腻、温润、色彩丰富,受到珠三角和潮汕观赏石爱好者、收藏家、商家推崇,他们大批量购买优质蜡石和玉雕毛料。2004年,云南龙陵等地的黄蜡石作为一个新玉种被发掘后更名为“黄龙玉”。2011年2月,黄龙玉被国家正式收录进入《国家珠宝玉石名录》,成为与翡翠、和田玉同等地位的天然玉石,进一步推动了全国各地的“黄蜡石热潮”。

南方+收藏在线:岭南赏石文化历来以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而著称,除了黄蜡石,还推动了其他哪些石种的繁荣发展?

平实:岭南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多元文化的 “交汇带”,这种特质深刻融入蜡石文化,形成 “开放兼容” 的核心品格。进入当代,岭南赏石文化的开放兼容特质更趋明显:随着审美观念更新与国内外文化交流频繁,岭南赏石界对广西大化石、彩陶石、摩尔石、来宾石、卷文石、大湾石,新疆内蒙戈壁玛瑙、沙漠漆、筋脉石、雅丹石,安徽灵璧石,广东孔雀石、青花石,国外的玛瑙,以及国内外的矿物晶体、化石等石种,均表现出极大包容 —— 将这些新石种纳入收藏谱系,丰富了岭南赏石的种类与内涵,使岭南赏石文化在 “守正” 中 “创新”,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

全国赏石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岭南的引领和辐射

南方+收藏在线:行业组织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哪些实际作用?

平实:20 世纪 90 年代后,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际交流频繁,推动岭南赏石爱好者对蜡石文化的深度研究与推广,广东观赏石文化事业与产业率先在全国起步:全省各县(区)相继成立群众性赏石组织,广州先后组建广东省盆景协会雅石根艺专业委员会、岭南奇石收藏家协会、广东省中华奇石研究会、广东赏石文化专业委员会等区域性协会;2012 年,广东省地质局牵头成立广东省观赏石协会,随后联合福建龙岩、三明,江西赣州、湖南郴州、永州,广西贺州,海南,港澳台等地,组建 “岭南地区各省(区)观赏石联谊会”,形成跨区域的赏石文化协作网络,为蜡石文化的传播提供组织支撑。

南方+收藏在线:赏石界与学术界有过哪些互动?

平实:当前,随着政府和社会各界日益重视,岭南蜡石文化已进入 “学术化保护” 的新阶段:以蜡石为核心的文章、期刊、专著陆续出版,如《中国岭南蜡石》《奇石大观》《雅石共赏》《岭南观赏石》《紫金石谱》等。其中,劳秉衡等先生撰写的《中国岭南蜡石》是国内首部系统研究蜡石的专著。2013年,在广东省观赏石协会推动下,“广东石谱、石志编纂工程” 启动,专家学者与石友共同参与,形成《广东省观赏石资源调查报告》《紫金石谱》等重要成果;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宝玉石研究鉴定中心起草的广东省地方标准《台山玉》正式发布实施 —— 这些典籍与标准,详细记录全省及紫金、台山地区黄蜡石的地质学、岩石学、宝石学特征,以及质量分类、工艺应用等内容,为地方石种的 “基因保护” 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蜡石文化的标准化发展奠定基础。这些图文并茂的专集,深受岭南奇石爱好者喜爱,成为推动当代岭南赏石文化升温的重要力量。

谢志峰藏黄蜡石《仙桃峰》,据称其曾为梁九图的佛山十二石斋所藏。 来源:《中国岭南蜡石》

南方+收藏在线:“科学赏石” 作为新范式如何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平实: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挥动起来是不知轻重的,会加速优质资源走向枯竭。因此,岭南蜡石文化要传承下去,不仅要注重学术研究与典籍编纂,更须强调对特色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不能让后代的人没得玩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地质界曾提出“科学赏石”的概念,要将地质科学与文化传承结合起来。譬如,通过地质勘探明确蜡石资源分布,通过文物保护理念留存历史蜡石藏品,通过科普活动向公众传递 “赏石不仅是审美,更是对自然科学的认知”。在我们看来,这种模式既保护了岭南自然文化遗产,又提升了公众对自然的敬畏与保护意识,实现 “文化传承” 与 “科学普及” 的双赢。

南方+收藏在线:从全国和全行业来看,黄蜡石文化的未来应该如何推动创新发展?

平实:客观来说,黄蜡石在我国分布广泛、储量巨大,现有勘查证明,全国 有26 个省份产出过不同品种的黄蜡石。2004年,云南龙陵等地的黄蜡石被挖掘后更名为 “黄龙玉”;2011年,黄龙玉被正式收录入《国家珠宝玉石名录》,与翡翠、和田玉并列,成为国家级天然玉石 —— 这一事件彻底推动全国 “黄蜡石热潮”,各地黄蜡石文化创新活力迸发。近十年来,浙江、江西作为近10年国内黄蜡石文化最活跃的区域,不仅建设多个黄蜡石专业博物馆与交易市场,还组建中国观赏石协会黄蜡石专业委员会,协作开展全国性文化活动,形成 “文化搭台、产业唱戏” 的良性模式。辽宁丹东鸭绿江黄蜡石以 “鸭绿江飘红” 为特色,通过举办黄蜡石文化博览会持续推广,成为北方黄蜡石文化的代表。

当然,全国黄蜡石文化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岭南的引领与辐射。譬如黄龙玉的命名与推广,就是受到了台山蜡石从 “观赏石” 向 “玉雕原料” 转型的直接启发。岭南 “质、色、纹、形” 的赏石标准,已经成为全国黄蜡石品鉴的重要参考;广东省观赏石协会的组织经验,也为其他省份提供了借鉴 —— 这种 “岭南先行、全国响应” 的格局,彰显了岭南蜡石文化在全国的核心地位。

黄龙玉推动黄蜡石成为国家级玉石后,玉雕艺术家纷纷探索其工艺潜力,涌现出一批经典作品,也印证了蜡石文化从赏石到玉雕艺术的升级,为当代蜡石文化的破圈提供了实际案例。

南方+记者 冯善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出身贫寒,但凭借乱世中的机智与勇气,最终脱颖而出,建立了大明王朝。建立帝国后...
原创 民... 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拍摄的是民国时期的帅哥张学良和他的夫人于凤至。从照片中可以看到,那时的张学良正处...
原创 冯... 2025年10月,在布鲁塞尔的演讲台上,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抛出了一颗“舆论炸弹”:“欧洲反犹就是自毁长...
原创 如... 1986年9月2日,北京中南海紫光阁内,一位82岁的老人穿着崭新的中山装,坐在镜头前,目光锐利。他的...
原创 亡... 1938年,正值抗战最吃紧的时候,一位历史学者在《中国近代史》里丢出一个特别扎心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一...
原创 美... 美国面对我们已经没辙,以至于现在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揭秘历史的头条 美国是一个没有历...
章丘这处古宅今朝焕新颜,你知晓... 在章丘区刁镇街道旧军村,一座承载着儒商传奇的古建筑正经历着涅槃重生。作为旧军孟氏“祥”字号的家族故居...
原创 有... 朱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的领袖人物,大家都熟知这一点。他的一生充满了光辉与波澜,经历了不同的历...
原创 三... 说起三国死得可惜的大将,多数人先想到魏延 —— 脑后有反骨的标签贴了一辈子,最后被马岱一刀斩了,连辩...
百年前的复旦商科毕业生:徐以楙... 一 1925年,18岁的浙江平湖人徐以楙来到上海。此前他已在嘉兴秀州中学毕业,在家庭的安排下打算报考...
原创 为... 唐僧,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妖不能识,再就是没有几个钱,甚至过分善意,带来诸多麻烦。 可是《西游记》中...
原创 徐... 王近山:从勇猛到智谋的成长 “我算什么?一个放牛娃!我的勇敢是向徐帅学的,谋略是向刘帅学的,果断是向...
原创 如... 东汉末年,帝王年幼,宦官掌控朝政,国家的局势混乱。黄巾起义爆发,彻底动摇了腐朽的朝堂,天下陷入了大乱...
原创 周... 周纯全,这位资深的解放军将领,虽在1955年授衔时仅为上将,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他的经历,尤其...
原创 门... 如果你曾经听说过“颍川士族”,那肯定知道这片土地曾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之一。这里诞生了...
原创 犹... 在2000年左右,犹太人似乎预见到美国将逐渐走向衰退,有学者甚至预言中国将成为未来的世界强国。因此,...
原创 皇...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是后金的第二位大汗,并在1636年建立了大清国。他在位期间,多次重创明朝的军队...
探访尼雅遗址 尼雅遗址地处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河下游尾闾地带的古三角洲上,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现存规模最大的聚落...
原创 钓... 前言 钓鱼岛是中国的,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但它的名字可能会让人误以为这只是一个适合悠闲垂钓的地方。其...
原创 太... 在中国古代,皇帝身边总是有许多太监侍奉,这些太监最初的职务叫宦官,是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而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