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尚武,秦国的战车有多强?《诗经》里用151个字就说得很清楚
迪丽瓦拉
2024-11-23 16:13:09
0

原标题:秦人尚武,秦国的战车有多强?《诗经》里用151个字就说得很清楚

秦国变法后迅速崛起,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发起灭六国之战,仅用10年时间就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靠的是秦军的强悍战斗力,秦国武士的强大令人印象深刻。

秦军很厉害,但原因其实也不能归功到嬴政一人头上,从秦襄公开始,秦人尚武的风气已经开始形成。

在《诗经》里,有一篇诗歌就生动记录了秦襄公时期秦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全文不长,仅有151个字,画面感却扑面而来。

这篇诗歌名为《小戎》,全文如下: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骝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

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

交韔二弓,竹闭绲縢。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怎么解释呢?

在秦襄公那个年代,打仗主要还是靠战车,当时叫“戎车”。

评价一个国家的武力值,习惯用多少辆战车来衡量,一辆战车叫一“乘”。

秦襄公时代计算兵力的方法,就是用一辆戎车代表多少匹马、多少士兵。

一“乘”不单指一辆戎车,而是代表了一个战斗单元,包括拉车的四匹马、车上的三名甲士、车下配合戎车作战的二十二名步卒,加起来这一“乘”就是二十五人;到了春秋时,一“乘”扩大到七十五人,这还没有把支援戎车作战的后勤车“辎车”计算在内。后勤车配备的后勤兵又有二十五人。

照这个数字统计,在秦襄公他们那个春秋时期,人们常说的“三百乘”的对战,在诸侯国之间就算是规模相当大了。一“乘”按五十人算,“三百乘”就是一万五千人;一“乘”按一百人算,“三百乘”就是三万人。

战车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呢?

为了实现战车在作战中又快又稳当的目标,设计成了车厢前后短、左右宽的样式,车厢的宽度容许至少三个人宽松地并排站立。“小戎”就是一般士兵的小战车,所以车厢后面上下车的横挡就设计得低,车厢较浅,故而叫“俴收”,车上又有五根皮条缠绕着车辕。

皮带穿过铜环,御者挥舞马鞭,车上还装饰着精美的花纹。壮士出征,家里娇妻非常挂念,小夫妻感情很好,在妻子心里,丈夫人品好,温和就像玉一样。她在自己的板房里期待着丈夫得胜凯旋归来。

这就是: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那时候的战车都是四马力,什么花纹的马叫什么名字,都有通用品牌,就像现在的知名汽车品牌,比如青黑色花纹相间像博棋的马叫“骐”,左后脚白色的马叫“馵”,红黑色的马叫“骝”,黑嘴的黄马叫“騧”,黑色的马叫“骊”。

是不是有些眼花缭乱了?记不清名字的话,就直接统称它们为“牡”,就是公马的意思。驾车的时候,中间的两匹叫“服马”,两边的两匹叫“骖马”,驾车的人用六根缰绳控制这四匹马,这个技术可是相当之高,是当时大学课程的六大主科之一。

尚武的秦国,就连女子说起战车来也是非常了解,就像这首诗的女主角一样,能随口说出丈夫所驾战车上各个零件的拗口名称。

就比如车中间的那根单辕,叫“梁辀”,就是因为它像有些弯曲的房梁,还像舟的形状;车辕太长容易断,就用皮条缠紧,皮条就叫“楘”;还有“游环”“胁驱”“阴靷”“续”“镂膺”“鞗革”这些皮制铜制的车具马具,无不散发着令女人心动、令男人生出豪气的光泽。

诗歌里这几句就是: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骝是中,騧骊是骖。

在武器装备上秦襄公是舍得花钱的,这不光体现了对作战将士的重视,更直接关系到战斗胜败。就拿盾牌来说,根据材质、大小分类,至少有五种,比如那一对“龙盾”,应该是接近顶级的防御盾牌;再看那些长矛,柄上都装上了被称为“鋈錞”的白铜套;还有交错装着两张弓的“韔”,很奢侈地用虎皮做成。

龙盾之合,鋈以觼軜。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

当时秦人的主要对手还是西戎,秦国抵御西戎的战斗已经成为常态。《诗经》中这首《秦风·小戎》,体现了“秦风”的特点。在秦国,习武成风,男儿从军参战,秦国勇士就是驾乘着这样的战车在平原上进行战斗,为国效劳,成为时尚。

《诗经》通常被我们当成一部诗歌集,但其实,诗歌正是古代人们记录历史的重要方式。如果换一个角度,从故事上去读《诗经》,能得到更多的知识,比如上面说的这首《秦风·小戎》。

不管从文学性和故事性上来说,《诗经》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但是《诗经》的语言是雅言和方言的结合,里面许多词年代久远,现代已经属于生僻词,没有学过一点古文,要读懂《诗经》不是那么容易。

如果您喜欢《诗经》,又对里面的故事感兴趣,那有一本书正好能满足需要——《诗经是一本故事书》。

它通过对传统的学术解读进行大众转化,把传统文化阅读者从枯燥的学术苦读中解放出来。从饮食、工作、学习等方面,对《诗经》背后的故事、周礼制度进行全景式呈现,使读者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鲜活场景,达到读懂《诗经》、了解历史的多重效果。

作者王福利是冰心散文奖获得者,多年致力于传统文化研究推广,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近百万字,出版《止学:知止的人生智慧》《楚辞是一本故事书》等多部传统文化著作,其中以散文解读《诗经》著作《诗风画境——走进〈诗经〉里的风景》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

《诗经》是流传2500多年的经典,既是唯美诗集,也是古代百科全书。《诗经是一本故事书》将带您重读《诗经》,感受经典的魅力——越古老,越美好。

而且,对学生来说,《诗经》是现在语文学习中必学的经典,了解一些诗经里的故事和知识,能帮助理解,以后学习起来就事半功倍,对语文科目的学习有很大好处。

有兴趣的朋友,点击下面链接可以了解更多信息。

); }

《诗经》是一本故事书

¥39.8

购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汉... 1941年9月,日军闯进山西省孟县高庄村,要求村民将村子里的我党组织成员交出来。 当时一个名叫“郭孟...
原创 淮... 1949年1月中旬,在安徽省萧县的张庙堂附近,一群当地居民正在逐个挖掘埋葬国民党军的坟地。 此时的天...
原创 秦... 后代的帝王大都是以面南为尊,而秦始皇陵却是坐西向东,为什么会这样?著名学者杨宽认为:“陵园整个朝向东...
原创 齐... 齐桓公与管仲这对君臣,可以说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难得一见的明君能臣的典范了,两人倾力合作,不仅缔造了...
原创 揭...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建国到被推翻,一共经历276年。而到了清朝晚期,受西方列强侵略...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竟值... 今天,咱们一头扎进西周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去认识一位把西周王朝搅得天翻地覆的关键人物——周幽王姬宫湦...
原创 赫...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国家放权,让本来一个集权国家的权力分散,这样的话就导致不能全力做一件事。 而间接...
孙中山文献展在中图开展,中山先...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一百周年。近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办《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孙中山文献展》,展出...
四千五百岁“将军柏”开启体检养... 专家现场考察“二将军柏”。 本栏图片均为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供图 嵩阳书院“大将军柏”。 嵩...
原创 曾... 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 落日果然欺后羿,号猿直欲胜由基。 虎筋弦响弓开处,雕羽翎飞箭到时。...
原创 从... 蒲松龄科举落榜写了一副对联勉励自己“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在哈尔... 12月13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本部旧址重新对外开放,并推出“侵华日军细菌战珍贵文物及史料特别展”...
原创 重... 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重庆主城区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核心。本文将以地理特征、历史文脉...
原创 美... 一位美国网友,曾在美国版知乎(QUORA)上提问:“美国曾经多次帮助中国,为何他们不知道感恩?”这个...
霍英东:赤子丹心的红色商人,时... 一、寒门崛起:从水上漂泊到商界传奇 1923年,霍英东出生于香港一艘破旧舢板上,祖籍广东番禺。他的童...
原创 赵... 赵云,年过七旬,正在家中洗澡,妻子忙着帮他搓背。忽然,她发现尽管赵云一生征战,但他的身上竟没有一处伤...
原创 清... 家人们,今天咱聊聊一位命运充满荒诞与无奈的传奇人物,他就是清朝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在封建王朝的余晖中...
原创 李... 大家好欢迎来到百家号说书说历史,开国君主一般都是风头最足的人物,像秦始皇,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
原创 三... 在三国那段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历史长河里,猛将如云,可要说真正能以一敌百的,掰指头数数,满打满算也就...
原创 辽... 任谁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1982年2月25日至29日,北京召开了一次名为“全国浓香型白酒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