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这个名字其实有些不太合适,甚至可以说是与地理现实不符。如果我们从大洲的定义出发,世界的划分应该是五大洲而非七大洲。大洲这个词,通常指的是一块大陆加上其周围的岛屿。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欧洲并不应该被单独视为一个大洲。实际上,欧洲与亚洲之间没有海洋的隔离,它们是连成一片的陆地,所以不能算作两个独立的大洲。严格来说,欧洲只是更大范围的亚洲的一部分,而现在被称作西亚的地区,实际上应该是指位于今天欧洲西部的地方。因此,单独把欧洲列为一个大洲,从地理角度上讲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为什么欧洲被单独当做一个大洲呢?这主要与欧洲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长期以来,欧洲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力量都非常强大,曾经是世界的主导者。在殖民时代,欧洲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几乎在全球范围内有许多地区成为了欧洲的殖民地。殖民地通常意味着被经济剥削、文化入侵和政治压迫的地区,殖民者把殖民地的人民看作是下等人,仿佛是自己大宅中的仆人。在殖民者眼里,亚洲人和欧洲人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差距,因此欧洲人认为自己是“领导者”,而亚洲人则是被领导的对象。
再来看一下亚洲的种种冲突,比如印巴冲突、巴以冲突等,很多都受到欧洲乃至欧洲化的美国人的影响。实际上,许多亚洲地区的冲突背后,往往有欧洲的利益在其中。欧洲的历史充满了干预和争斗,背后总是隐藏着利益的驱动。欧洲人骨子里常常展现出一种冷漠和自负。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划分上。北美主要指美国和加拿大这类富裕的国家,而拉丁美洲则是由贫困国家组成。美国人不愿意与贫困的拉丁美洲国家混在一起,因此对美洲进行划分。然而,从地理角度来看,这种划分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它更多的是基于国家身份的划分。比如,为什么英国裔比西班牙裔、葡萄牙裔或意大利裔更高贵呢?这其实只是美国人傲慢的一种表现。如今,虽然美国的主流族群是白人后裔,但他们仍然看不起黑人和拉丁裔,认为自己才是美国的“主人”,然而,他们同样也在抢夺他人的土地与资源。
类似的争议还体现在欧洲和亚洲的边界划分上。传统上,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被认为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黑海、以及土耳其海峡一线。这条分界线为何是这条线而不是其他地方?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欧洲人对这条线以外的地区抱有偏见。他们认为,线外的区域要么是像土耳其一样的“病夫”,要么是他们的殖民地,从未把这些地方的人当作“自己人”。这是一种典型的欧洲傲慢。
世界上很多规则的制定,尤其是英语成为全球通用语言等现象,背后其实是西方强国的影响。为什么一些国家明明与英国没有直接联系,却要普及英语?为什么许多曾是英国殖民地的国家并不憎恨过去的殖民统治,反而许多精英仍然依赖英国或其他西方国家?这些现象表明,强者的规则往往会被更多人接受和跟随,大家愿意站在强者这边,承认强者的规则。
至于西方文明的崇拜,也存在着问题。如果西方真的是文明的代表,那么他们为什么要侵占他人土地,屠杀印第安人,剥夺他人的生存空间呢?西方的“文明”往往是为了获取财富而不择手段,他们为了金钱和资源不惜成为强盗。看看西方博物馆里的珍宝,很多并不是他们的,而是通过抢夺得到的。因此,不应该轻易称西方为“文明”。西方并没有展现出真正的文明。
国家与人一样,当一个国家强大时,谁也不敢质疑它的行为。而当国家处于弱势时,不论做得多好,总会有人挑剔指责。这就是现实。因此,“发展是硬道理”这句话能得到广泛认同。世界总是用过去的眼光来看待那些已经崛起的强国,而谁都愿意与强者交往,谁都愿意与强者建立关系。强者的话,总是有道理的。
历史是由强者写成的。如果一个国家或民族足够强大,它就有机会主导历史的书写;而如果是弱者,它就只能接受别人为它写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