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北伐襄樊时,吕蒙乘虚而入,成功袭占了荆州。得知消息的关羽急忙返回,但吕蒙在占领江陵后俘虏了荆州军的家属,导致关羽军心惶惶,士气低落,许多士兵开始四散逃跑。最终,关羽的军队几乎被瓦解,关羽自己也只能仓皇逃亡。
孙权随即派潘璋、朱然领兵追击。潘璋的部队在临沮捕获了关羽、关平及都督赵累等人。关于关羽的死因,史书上有不同的记载:
《三国志》记载,关羽被俘后就被杀于临沮:“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而《蜀记》则描述,孙权本来想留关羽一命,用来对抗曹操,但关羽拒绝投降,且周围的人以曹操为例劝他不要留下,因此孙权决定杀掉关羽。具体内容是:“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
这两种说法中,第二种更明确地表明是孙权亲自决定了关羽的死刑。而第一种虽然是潘璋在临沮捕获关羽后将其杀害,但考虑到关羽在刘备手下的重要地位,潘璋应该不会轻易下手。因此,不论哪种说法,关羽的死因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孙权的直接命令。
有人认为,孙权在夺取荆州后,如果没有杀掉关羽,可能还留有与刘备和解的余地。然而,荆州对刘备至关重要,不仅是他北伐的战略要地,也是蜀汉人才的来源。刘备显然不会轻易放弃荆州。
既然孙权已经决定夺取荆州,那么他与刘备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化解,双方的对抗是无法避免的。而孙权最需要避免的是同时与曹操和刘备为敌。如果孙权在这个时候仍然保留关羽,表面上想与刘备和谈,那么曹操必然会感到不安,甚至可能对江东发起攻击。
因此,既然与刘备已经不可能修复关系,杀掉关羽可以向曹操表明自己决裂的决心,赢得曹操的信任,也是一种策略。
此外,关羽是蜀汉的顶尖武将,许多曹魏将领都认为蜀汉唯一的名将就是关羽。“蜀小国耳,名将唯羽”便是这一观点的体现。杀掉关羽,能够削弱蜀汉的士气,也为日后蜀吴之战奠定有利基础。
因此,从孙权的角度来看,杀掉关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也是当时局势下的一种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