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有祖训,要求后代名字必须带五行字旁,这引起了一些人对朱棣孙子朱瞻基名字的疑问。为何朱瞻基的名字不符合五行要求?其实并没有违背祖训,因为他的名字中的“基”字其实包含了五行中的“土”字旁(“其”字加上“土”),因此也符合了五行的要求。
在中国历代皇帝的名字中,明朝的名字最具特色,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本名朱重八,出身贫寒,少年时家庭失去支柱,他做过放牛娃,也曾在皇觉寺做小和尚,后来因为寺庙生活艰难,他四处流浪,正值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这段流浪生涯让他见识了世事的变迁。
25岁时,朱元璋加入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经过多次战斗,最终推翻元朝,建立了大明帝国。尽管他从小未受过系统教育,但对后代的名字却格外讲究。他依据五行理论,设计了子孙们名字中的偏旁,以确保五行相生。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关系。相生关系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而相克关系则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朱元璋深知五行相克的危害,因此他希望后代能够沿着相生的路径发展。
他将自己儿子的名字偏旁选为“木”,因为木生火,他的孙子们的名字偏旁则选择了“火”。例如,朱允炆的名字中就带有火字旁。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篡位,成为皇帝,并将大明帝国传给了朱高炽。朱高炽名字中带火字旁,而朱瞻基的名字中带有“土”,因为火生土。
随着时间推移,五行的循环继续进行。朱瞻基去世后,传位给了名字中带“金”字旁的朱祁镇,朱祁镇去世后,再传给带“水”字旁的朱见深。当朱见深驾崩后,这一轮的五行循环就完成了。
第二轮五行循环从朱佑樘开始,同样遵循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水生木的顺序。朱佑樘去世后,传位给了名字带火字旁的朱厚照,朱厚照死后,由于没有子嗣,皇位由堂兄朱厚熜继承。后来,朱厚熜的儿子朱载垕继位,他的名字带“土”,接着是带“金”字旁的朱翊钧,再之后是带“水”字旁的朱常洛。
第二轮五行循环同样完成,直到朱常洛去世,长子朱由校继位。然而,朱由校在年轻时便去世,没留下继承人,于是五弟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
然而,随着崇祯皇帝的自尽,明朝终于灭亡,五行的循环也未能完整延续。朱元璋曾在《皇明祖训》中说:“至二十世后,照例续添,永为定式”,但他万万没想到,明朝的命运在第十世便已中断,祖训未能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