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册封的最后一位异姓亲王:慈禧信任的汉族军人,张作霖的亲家
迪丽瓦拉
2025-10-21 09:32:27
0

张勋,1854年出生在江西省南昌市奉新县的一个商人家庭。清朝末年,国家动荡不安,政局风云变幻。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勋作为一名汉族军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军事才能,在清朝的最后岁月中,逐渐获得了极大的权力与荣誉,最终成为清朝最后一位异姓亲王。

张勋的成功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年轻时投军起,他凭借着过人的胆识与智慧,迅速在军中崭露头角。中法战争期间,他表现得异常出色,屡次立下赫赫战功。

凭借这些战功,张勋得到了清朝当时权力最大的女人——慈禧太后的关注与宠爱。慈禧太后一直深知,面对清朝日益衰弱的局势,她需要一批忠诚且能干的汉族将领来维护朝廷的稳定。而张勋,正是这样一个值得依赖的军人。

忠心还是愚忠?

张勋得到慈禧的重用后,不仅多次担任慈禧和光绪皇帝的随扈,还被任命为重要的军事职务。清朝的权力体系中,军队的支持至关重要,而张勋的忠诚和能力使得慈禧太后对他极为信任。

他不仅被赐予重任,还在清朝末年逐渐成为了慈禧身边不可或缺的力量。这种关系的建立,也为他后来的复辟行动埋下了伏笔。

张勋的忠诚,对他来说是一种信仰,而这种信仰最终成为了他人生的悲剧。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张勋逐步走向权力的巅峰。

然而,随着慈禧去世,清朝的命运已经注定,张勋却依然无法放弃他心中的“忠诚”。他一直坚信,只有恢复清朝的帝位,才能让国家恢复秩序,才能实现他的历史使命。

事实上,张勋的忠诚并非单纯的愚忠,而是一种深深植根于他内心的传统信仰。他看着清朝一步步走向衰亡,依然坚信自己的复辟计划可以改变这一切。而这种忠诚,也让他在失败后的评价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在许多人眼中,张勋的复辟虽然显得荒唐,但他对清朝的忠诚,却赢得了包括孙中山在内的一些革命者的尊重。孙中山曾公开表示:“张勋强求复辟,亦属愚忠,叛国之罪当诛,恋主之情自可悯。”

张勋复辟的计划,从1917年开始酝酿。尽管清朝已经灭亡,但张勋仍然通过与北洋政府的军阀,包括冯国璋、段祺瑞等人的接触,准备启动自己的复辟计划。

与张勋同样支持复辟的,还有一些曾为清朝效力的遗老。例如,冯国璋不仅公开支持张勋的复辟计划,还给张勋写信,表示愿意支持张勋先行发动复辟,自己则跟进支援。

复辟计划中,张勋还通过张作霖等军阀,争取到了部分军队的支持。张作霖成为张勋的亲家,并且通过这一亲家关系,表明自己在复辟中的立场。对张勋来说,能够得到张作霖的支持,无疑是巨大的鼓舞。

然而,这一切的支持,最终并没有改变复辟失败的命运。即使张勋在初期取得了短暂的胜利,占领了北京,但复辟并没有得到全国各地的广泛响应。许多地方的军阀和民众并不支持清朝复辟,甚至连一些曾支持张勋的军阀也在复辟后迅速改变立场。

复辟失败

张勋的复辟,虽在短短数日内一度成功,但终究未能持续下去。面对无法稳固的局势,张勋的复辟行动最终宣告失败。复辟失败后,张勋成为了清朝灭亡后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虽然他曾被溥仪册封为“忠武亲王”,但这个亲王的封号已经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复辟失败后的张勋,逃入荷兰公使馆避难,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流亡者”。尽管如此,张勋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他坚信自己为国家做出的忠诚努力终究会被后人铭记。直到1923年,张勋在天津病逝,他的一生便划上了句号。

在张勋去世后,社会对他的评价复杂。一方面,他的忠诚和复辟行动,赢得了许多人的悯惜和尊重;另一方面,许多人也将其视为一个“愚忠”的人物。

孙中山对张勋的“忠诚清廷”给予了某种程度的理解,但他始终认为复辟是错误的行为。在这种复杂的评价中,张勋的形象始终难以定性。

张勋与张作霖的亲家关系,是张勋复辟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张作霖,作为北方的重要军阀,与张勋有着深厚的政治关系。两人通过亲家关系,结成了密切的政治同盟。张勋对张作霖的支持,既是个人情感的延续,也是一种政治上的互利。

张作霖支持张勋复辟的原因,也和当时的政治局势密切相关。

张勋作为曾经的清朝大臣,能够为张作霖提供政治上的资源和支持;而张作霖则能够为张勋提供军事上的支持。两人结为亲家,实际上是在两者之间建立了一种更为牢固的合作关系。

然而,随着复辟失败,张作霖最终也无法继续支持张勋。这一段亲家关系,也未能在张勋的复辟行动中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结语

张勋在历史中的地位,始终充满争议。他的复辟失败,让他成为了历史上“愚忠”的代名词。然而,张勋的忠诚也让他在某些历史评价中,得到了同情和理解。

尤其是在孙中山的评价中,虽然他明确表示张勋的复辟是错误的,但却也对张勋的忠诚给予了一定的悯惜。

张勋的忠诚与复辟,最终成了清朝末期历史的一个注脚。他不仅是清朝最后一位异姓亲王,也是那个时代遗老的代表。尽管复辟失败,张勋的一生却依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张勋,作为清朝末年历史中的一个复杂人物,既是清朝最后的守护者,也是那个变革时代的一个悲情英雄。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忠诚与复辟,注定永远成为一个令人矛盾且复杂的命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元... 元顺帝的第三任皇后完者忽都,原名奇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外国皇后。她出生在高丽,是高丽官员奇子敖的女...
原创 中... 一、五帝时期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之作,首篇便是《五帝本纪》,讲述的是黄帝时期的故事。尽管这段...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中,蜀国有“五虎上将”之说,但这是小说家罗贯中杜撰的,与历史并不完全吻合。相比之下,曹...
原创 他... 莆田有一位传奇人物,吴台,他的一生跨越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吴台不仅是清朝的举人,还是北...
原创 朱... 我们来看看明太祖朱元璋家族几代男性的名字列表: - 朱元璋的高祖父:朱百六 - 朱元璋的曾祖父:朱...
原创 中...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出现了超过四百位皇帝。提到这些皇帝,大家通常会想到那些开创盛世、成就赫...
纪念邹韬奋诞辰130年,学术研... 近日,以“邹韬奋与文化抗战——纪念韬奋130周年诞辰”为主题的第十一届韬奋学术研讨会在韬奋先生的出生...
北方十大姓氏,北方什么姓最多?... 北方什么姓最多?毫无疑问是王姓,紧随其后的还有张、李、刘以及赵、杨等姓氏,俗语说张王李赵遍地刘,这些...
许纪霖:对战争没有体感的人,总... 撰文 | 丁欣雨 编辑 | 姜妍 “中国人,包括我在内,多多少少对于日本政治家,我们都期待着他们什么...
论高级审美,还得是咱们老祖宗!... 古人才是设计鬼才! 连成语都不是白叫的,每个词里面都藏着一个文物。 「金戈铁马」 我们都知道是形容战...
原创 刘... 刘基,字伯温,是明朝初期的重要人物之一,辅佐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因其过人的智慧和出色的谋略,世人称...
原创 手... 李善长是大明朝的第一位开国功臣,也是开国六公爵中唯一的文臣。他在建立大明帝国时,获得了朱元璋的极大信...
原创 为...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五千年的历史里经历了许多朝代。尽管如此,从秦朝统一天下起,到后来的各个朝...
原创 大... 前言 提起大清朝最著名的贪官,许多人会想到“天下第一巨贪”——和珅。在乾隆皇帝去世后,嘉庆帝开始调查...
原创 明... 中国古代的水师是指海上力量的统称,很多人提到中国的水师,往往会想到甲午海战中的北洋水师。由于实力不足...
近代中国财税史研究的新视野、新... 2025年10月12日,第七届近代中国财税史青年学者论坛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论坛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
原创 一... 大家好,这里是宅胖看书。此段为求援,本胖也书荒了,现在淘书越来越难了,所以希望各位能在评论区留下自己...
从百年校徽看沪上大学的光辉历程... 在上海的一间老式公寓里,叶飞燕正在整理父亲留下的特殊遗产——八千余枚校徽。这些校徽不仅承载着各大学的...
契斋藏印丨慎独子~求益子~古人... 这搭配绝绝子! 加班到十点,累瘫子! 不愧是你,厉害子! 你身边是不是总有位 自带“子后缀”Buff...
“排队5小时、看展2分钟”,挤... 这个10月,北京最火的打卡地,必然是故宫。 适逢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故宫推出“百年守护——从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