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虎!虎!》这部战争电影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我相信我们把一个熟睡的巨人吵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被许多人归为日本海军上将山本五十六的名言。虽然史实上山本是否真的说过这句话尚无确凿证据,但他确实有类似的感觉。在偷袭珍珠港后,美国迅速参战,事件成为二战的重大转折点。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背景
1939年,日本制定了两条主要的作战方针——“北上”和“南下”。“北上”是指进攻苏联,目标是占领西伯利亚,和德国共同瓜分苏联;“南下”则是借助强大的海军入侵东南亚,获取资源为进一步战争做准备。日本与苏联是西太平洋地区的两大强国,日本凭借明治维新迅速崛起,打败了北洋水师并吞并朝鲜,随后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俄国,彻底改变了远东局势。
这场竞争并未结束,1921年苏俄策划了中国外蒙古独立,十年后日本入侵东北,成立伪满洲政权,日俄对峙愈加激烈。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双方爆发了诺门坎战役。日本本以为可以轻松取胜,但在苏军指挥官朱可夫的带领下,十万精锐兵力一举击败日军。
在“北上”战略失败后,日本转向“南下”。然而,东南亚的征服却面临重大挑战,当时这片地区被英、荷、美、法四国殖民,进攻东南亚无疑是与四大列强对抗。1941年7月,日本占领了法属印度,美国随即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冻结了日本资产,并中断了对日的石油供应。石油作为工业黄金,极大影响了日本的战争潜力。此外,美国还通过《租借法案》向中国和苏联提供援助,帮助他们抵抗日本侵略。美国在远东的支持使得苏军在莫斯科会战和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取得了重要胜利。
珍珠港事件的爆发
美国在夏威夷的太平洋舰队是日军最大的威胁,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干预亚太战争。山本五十六认为,如果能够成功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日本海军将能自由行动,因此开始制定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尽管他遭遇了海军内部的强烈反对,认为偷袭将迫使美国参战,且跨越3500海里的舰队极难不被发现,但山本坚持推动这一计划,并最终在1941年11月得到天皇批准。
偷袭的具体实施是由山本亲自指挥的联合舰队负责,他们在鹿儿岛湾进行秘密训练,为最终的珍珠港行动做准备。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袭击正式开始。凌晨4点,日军六艘航母组成的舰队悄然驶向珍珠港。6时,日本派出的183架战机开始起飞,向珍珠港发动猛烈攻击。与此同时,日本大使馆收到命令,要求在珍珠港袭击前半小时向美国政府递交正式的断交通知。
尽管美军雷达站早已发现了来袭的飞机,但由于判断失误,未能及时反应,错过了防御机会。美国海军的损失惨重,三艘航母不在港内,但8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都遭到重创,390架飞机中有188架被摧毁,另有155架受损。总计2403名美军人员死亡,1178人受伤。日方仅损失29架飞机和55名飞行员。
珍珠港事件的疑点
关于珍珠港事件,流传着两种主要的说法。一种认为此次偷袭是完全的意外,另一种则怀疑这是美国导演的一场阴谋,目的是促使美国参战。最大的疑点在于,美国的航空母舰在珍珠港袭击前突然调离港口。为何港内没有航母?美方解释称其中一艘航母正在赶来,而另外两艘航母分别正在执行任务或维修。这一解释一直受到质疑。
此外,美国情报部门早已掌握了日军可能会袭击珍珠港的情报,但总统罗斯福对此似乎并未表现出足够的重视。更令人费解的是,美军在袭击后的短时间内就迅速修复了受损的舰艇,恢复了战斗力。这样的速度和准备似乎暗示着某些事先已被计划好的细节。
珍珠港事件的影响
表面上看,珍珠港袭击为日本带来了巨大的胜利,它摧毁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确保了西太平洋航线的畅通。日本民众一度认为三个月内就能占领美国西海岸,最终战胜美国。然而,这场局部胜利却是一场战略性的失败。美国总统罗斯福通过珍珠港事件获得了开战的合法理由,公众愤怒的情绪迅速推动了战争决策,美国全民支持抗战。
山本五十六知道,发动偷袭的后果将会唤醒这头“沉睡的狮子”,让美国迅速恢复战斗力。然而,日方低估了美国的战争潜力。美国迅速完成了太平洋军事力量的重建,数百万美国青年加入军队,战争工业全面开动,短短数月便准备好了反击。随着美国加入反法西斯阵营,珍珠港事件成了二战的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