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因刚正不阿、执法公正严明被世人赞誉为“李青天”,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清官他的解决并不是非常美好,甚至还被乾隆毁了祠庙。
李卫,江苏徐州人,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有一个富得流油的父亲。因为家庭条件优越,早年的李卫就是不学无术的混混,他大字不识几个,每天沉溺于娱乐消遣,日子也过得逍遥快活。
过了几年,李卫父亲觉得不能继续让儿子沉沦下去了,便花钱为李卫买了一个官职,让儿子前往京城赴任。
由于受教育水平有限,李卫根本不懂儒家那一套治国的理念,做事情看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敢想敢干、不拘一格,是个不可多得的实用型人才。
康熙早年的时候的确励精图治、兢兢业业,不过到了晚年他的威信大大降低,官场上贪污腐败的现象层出不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康熙在选人方面采取“重德不重才”的标准,结果选拔出来的那些人,不但没有才能可言,就连所谓的德行也是伪装出来的,由于贪污腐败的问题更加严重了,甚至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程度。
过了几年康熙退位,雍正接手了他的位置以及之前的烂摊子。那时官场风气污浊、恶性竞争剧烈、国库几乎亏空,整个清王朝都处于“黑化”的边缘。所以雍正一上台就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这次改革当中李卫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所以雍正继位后不久,便立刻将李卫提拔为直隶驿传道,而后又改任命为云南盐驿道。不到两年,由于政绩突出,他又升任布政使,主管全省财政税赋同时仍然兼管盐务的职务。
雍正三年,李卫被提拔为浙江巡抚。第二年,李卫兼任两浙盐政使,负责整理盐政并查处私盐贩卖。又过一年,他升任浙江总督,管巡抚事。李卫做出最大的政绩就是在浙江推行摊丁入亩的政策制度。无论哪个王朝推行一项新制度前期都会遭遇巨大的阻力,摊丁入亩亦是如此,它作为清朝前中期非常重要的一个改革,实行起来触动了很多的利益,被保守势力极力抵制。
面对保守势力的威逼利诱,李卫毫不动摇,再加上后面有雍正的支持,他为摊丁入亩政策的实行起了一个好头,雍正也称赞李卫是“模范督抚”。
雍正时期,李卫在官场上可谓平步青云,升迁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这一方面是依靠雍正对他的赏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本身的才能就很出众,除盐政方面的功绩以外,他在修筑海塘、缉私捕盗、修庙建府方面也有不小的成绩。同时由于他为官清廉、公正无私,还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有句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时期李卫深得重用风光无限,可是到了乾隆时期他的地位可谓一落千丈,不但没有得到乾隆的重用,就连他提的建议也多次被驳回。
李卫不受重用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理念与乾隆不相契合。李卫讲究绝对的公正无私、清正廉洁,以清官的标准要求自己,可乾隆则认为他性格太过正直强硬,做事情不够委婉,所以乾隆时期办事八面玲珑的和珅才会备受器重。
乾隆三年,李卫去世,享年五十一岁,乾隆则按照当时总督的规格对其进行祭葬,上谥号敏达。乾隆五年的时候,李卫入祀贤良祠,当时他是这样评价李卫的:“才优干练,实心办事,封疆累任,宣力多年,勇往直前,无所瞻顾”。
然而之后南巡的时候,他又将之前对李卫中肯的评价全部推翻,称“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于是命人将李卫在西湖花神庙的神像给烧毁了。
乾隆四十五年的时候,乾隆又毫不留情地表示“李卫并非公正纯臣,其在浙江亦无甚功德于民,并闻其仰藉皇考恩眷较优,颇多任性骄纵之处”,并且说如果李卫还在世,他一定会被治罪。乾隆之反复无常可见一斑。
执笔君言总的来看,李卫的结局并不美好,身为前朝的重臣却无法得到相应的待遇,就连死后都要被皇帝在背后指指点点,甚至连祠庙也被毁掉,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不过摊上乾隆这种奇葩皇帝也算是李卫的不幸。乾隆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翻案,好的硬要说成坏的,黑的硬要说成白的,鳌拜和袁崇焕这些被无数人唾弃的奸臣都得到了乾隆的超高评价,他颠倒黑白的能力实在令人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