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渡河畔的紫打地,石达开的军队遭遇惨败。与此同时,陕西爆发了回民大起义,李永和与蓝大顺的云南义军残部以及扶王陈得才的太平军纷纷入陕,企图与关中的回民军会合。陕西中部和南部的局势迅速恶化,清廷紧急调遣多隆阿领军,带领黑龙江马队从安徽庐州出发,驰援陕西关中。
一、多隆阿的骁勇与湘军的对抗
同治元年(1862年)冬,多隆阿率军进入陕西,开始与回民军展开激烈的战斗。多隆阿以骁勇著称,他与湘军的悍将鲍超并列,军中将士称他们为“多鲍”。多隆阿所率领的黑龙江马队勇猛善战,是清军中的精锐力量之一。1863年,多隆阿攻占了大荔王阁村、羌白镇、渭南仓渡镇、庞谷和孝义镇等地,给回民军造成了重创,迫使他们退至甘肃东部。
当时,蓝大顺带领残部从四川进入陕西,攻占周至,威胁到西安。1864年春,多隆阿亲自指挥围攻周至。激烈的战斗中,他的头部被流弹击中,伤势严重,最终在5月18日不治身亡。周至之战,尽管多隆阿的部队英勇作战,但最终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自己身受重伤,战死沙场。
二、陈得才西征与陕南的紧张局势
在多隆阿围攻周至时,扶王陈得才也带领太平军西征部队攻占了兴安(今安康)、汉阴和勉县。接着,他们又攻下了汉中、城固,陕南的局势变得非常紧张。当地清朝官员频频向四川和湖北求援,四川军队先后派遣易佩绅和朱桂秋等湘军驰援汉中。石达开全军覆没后,四川又增派箫庆高、何胜必等人入驻陕南。
清廷注意到石达开被歼,李永和和蓝大顺的残余部队也进入陕西,四川局势稳定后,开始专注于陕南。为了应对陕南的困局,四川巡抚骆秉章将刘蓉委派为陕南军务总管。7月,刘蓉被提升为陕西巡抚,任务明确——领导驻川的湘军,联合新募兵员,从四川出发,支援陕南,最终平定陕西全境。
三、湘军惨败与刘蓉的应对
在刘蓉准备北上陕西时,湘军的先遣部队已经提前进入汉中周边。1864年8月19日,这支先遣部队急功近利,决定向正在围攻汉中的陈得才部发起攻击。太平军凭借人数较少的优势,将湘军引入了陷阱,巧妙地分兵四面包围了他们。尽管湘军经过顽强的抵抗,终于成功突破包围,但伤亡惨重,战斗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湘军的阵地几乎被彻底摧毁。
湘军损失惨重,战死了三千多人,其中阵亡的高级军官也有七八名。太平军随后又回过头,攻打汉中城,最终攻破城池,全歼了守军。这场惨败堪称湘军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失利,和三河之败可以相提并论。刘蓉在事后痛感挫败的严重,称这是“少有的挫败”。
四、刘蓉重整军队与收复陕南
面对惨败,刘蓉紧急赶赴前线,整顿败军。四川总督骆秉章也全力支持,拨出了13000名士兵,并源源不断地为刘蓉提供粮草和军备。正月,湘军对天京发起总攻,陈得才急于东援,决定放弃汉中及周边县城。太平军撤离后,刘蓉趁机收复了汉中、城固等地,并于同年4月顺利接任陕西巡抚职务。
这场历史中的波澜壮阔的军事行动,体现了当时局势的复杂和清廷对陕西局势的高度重视。通过刘蓉和四川军的努力,陕西局势最终得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