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驻京口的八旗兵,在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中,为何几乎全军覆没
迪丽瓦拉
2025-10-23 10:04:49
0

今天,小僮要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清朝时期的悲情英雄故事。话说,在镇江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里,有一支特殊的八旗部队,他们在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中都经历了几乎全军覆没的惨剧。

然而,这并不是一群屡战屡败、窝里横的无能之辈,而是真正的硬骨头,敢于拼死抵抗!那么问题来了:这支驻防京口(今天的镇江)的八旗兵,为何总是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上演“全军覆没”的悲剧?是他们太弱,还是敌人太强?

长江锁钥的特殊使命

要理解京口八旗的故事,首先得了解镇江在古代的战略地位。镇江是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三国时期,孙权就在这里建立了京口城,这也让镇江成为了南京的东大门。康熙皇帝曾在诗中写道:“半面烟岚雄北固,一方形势控东吴。”这句话生动地概括了镇江的战略要地。

清朝入关后,江南一直是反清复明的热土,特别是南京一带,时常发生抗清运动。1659年,郑成功和张煌言的水师几乎攻破南京,清朝从此意识到,仅仅驻军南京远远不够,还需要在京口安插兵力。因此,京口八旗部队就应运而生,主要是为了守卫南京,充当“人肉盾牌”。

《京口八旗志》记载,京口的八旗兵住在五千多间营房里,形成了一个军事化管理的小区。朝廷规定,八旗兵如果战死,必须运回北京安葬,生怕他们在江南扎根。然而,谁能想到,这项规定最终竟成了他们的催命符。

鸦片战争中的铁血悲歌

1842年7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舰队带着7000名士兵浩浩荡荡杀向镇江。当时镇江城里只有1200名八旗兵和400名青州援兵,而两江总督牛鉴还信誓旦旦地说,洋人不会来,结果防御工事连个样子都没有。

当战斗打响时,英军并没有把这些清朝八旗兵放在眼里。毕竟,之前在广州、厦门,清军都是几炮就散,毫无抵抗力。但这一次,英军却遇到了顽强的对手。京口八旗兵的抵抗让英国人感到震惊,他们不断尝试攻破城墙,最终被激烈的巷战拖得死去活来。英国军官的日记中写道:“每个屋子都在射击,每条巷子都在厮杀。”

最悲壮的是副都统海龄。这位老将军眼看城破,先把妻儿送走,自己穿戴整齐,在衙门里点燃火把,选择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经过这场战斗,守城的1600名士兵几乎全都阵亡,而英军却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代价。

那么,为什么京口的八旗兵这么拼命?这背后与他们的“归旗制度”有很大关系。驻扎在京口多年的八旗兵早把这里当成了家,家中的妻儿、房屋、土地一切都在这里。对他们来说,战斗不仅是为了国家,更是为了自己的家园。因此,他们宁愿拼死一战,也不愿做亡国奴。

太平天国时的宿命轮回

鸦片战争的创伤刚刚恢复,太平天国的风暴又来了。1853年,太平军杀向南京,江宁八旗部队(驻守南京的八旗兵)首先遭到重创,很快就被洪秀全的军队攻陷。消息传到镇江,京口的八旗兵知道自己也难逃一劫。

这一次,太平军比英军更为残忍。一旦攻破城墙,随即放火,见到清军士兵就砍。八旗的家属也纷纷选择自尽,许多妇女选择上吊或跳井。根据《清续文献通考》的记载,殉职的官兵有399人,而自尽的妇女有480人。整个场景惨烈得像是一部“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现实版。

尽管一些机灵的八旗兵趁乱逃脱,但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加入清军继续作战,然而在随后的十几年里,这支部队几乎被打光。京口副都统这一职位仿佛中了诅咒,换了六任,个个都死在战场上。战后,镇江的旗营几乎被完全摧毁,只剩下四五百间破旧的营房在风中摇曳。

双重困境下的必然结局

回顾这两场惨烈的战斗,我们可以发现京口八旗的失败并非完全没有道理。首先,镇江作为南京的东大门,处于敌军进攻的最前线,必然首当其冲。其次,鸦片战争时英军使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来复枪,而太平军则凭借人海战术压倒性地击败了清军,而京口八旗的装备相对落后,仍然使用着过时的鸟枪和刀剑,根本无法与敌人抗衡。

最致命的缺点还是清朝的制度问题。清廷希望八旗兵能够安定下来守卫江南,但又害怕他们和汉人融为一体,于是实施了归旗制度,造成八旗兵既无法完全扎根,又失去了地方支持。战争时,他们没有得到百姓的帮助,也无法灵活调动兵力,只能死扛到底。

当清廷想重建京口八旗时,却连营房都修不起时,小僮不禁感到一丝心酸。这群八旗兵,无论血性如何,始终难敌那个时代的种种困境。他们的悲剧,正是晚清的缩影。如果当时清廷让八旗兵真正扎根江南,或许结局会有所不同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我们熟知的成语,但其实它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后半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句话...
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巡礼之一:... 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 巡礼之一 赵崇云分享 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Istanbul ARchaeol...
原创 清... 清朝灭亡至今已经过去了111年,然而,依然有一群人默默守护着皇陵这片神圣的土地。这些守陵人并非清朝的...
原创 秦... 一直以为秦始皇修长城就是把老百姓当牲口使,征调百万人堆石头,最后累死的尸骨都填了城墙缝。直到前阵子翻...
“烽烟淬魂 共铸中华”主题图片... (来源:辽宁日报) 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讯 记者徐铁英报道 10月22日,由全国台联策划、辽宁省台联...
原创 清... 有人说,大清朝最强大的法律不是国家的法令,而是皇帝的“看法”。尤其是到了晚清,慈禧太后的看法几乎是至...
原创 关... 提起关羽败走麦城,估计十个人里九个会说:“还不是因为他太骄傲!” 我以前也这么想,觉得襄樊之战里,他...
原创 一... 铜元,你听说过吗?它可不是咱们今天手里的一元钱,那个可有几分的“份量”。话说在民国时期,铜元曾经风光...
原创 晚... 虽然清朝已灭亡许久,但它是第一个拥有照片的时代。通过这些珍贵的老照片,我们可以一窥那个风雨飘摇的时期...
原创 此... 在历史上,曾有一些国家的地理和文化身份模糊不清,它们曾属于一个地区,后来却与另一个地区发生了联系。这...
原创 锈... 【锈舰映宫阙:美利坚版“大清”的奢华与衰败交响曲】 白宫东翼外立面正被挖掘机撕成碎片,而太平洋上美军...
原创 北... 历史上,北宋的名将并不多,除了几位开国将领和杨家将外,几乎没有什么出色的军事人物。这与北宋时期推崇文...
若他不死的话李渊就没资格称帝,... 《窦建德碑》曾提到:“看他的模样和风采,至今无人能及窦建德。”隋朝末年,国家动荡不安,英雄人物层出不...
原创 官... 许攸的背叛,确实为曹操带来了关键性的情报,但如果单看整个官渡之战的局势,许攸的叛逃并不是导致袁绍失败...
梅忠堂任中国历史研究院党委常委... 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历史研究网获悉,梅忠堂已任中国历史研究院党委常委、院务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
原创 杨... 1976年4月的一天,朱德元帅病床上迎来了一位老朋友——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朱德看到杨得志到来,激...
日军败退时有多惨?一个中国农民... 日本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占东北,关东军一步步把这片土地变成他们的殖民基地。那些年,东北老百姓...
原创 秦... 秦朝的名将王翦,以八尺的身高和威武的外貌著称,年轻时就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因此被誉为“兵家瑰宝”。...
原创 河... 历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检验一个人对历史了解的深浅,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看他如何评价隋炀帝。如果一个人...
福建文物地标丨“双世遗”武夷山... 这是一处宝藏之地 入列首批国家公园 更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驰名于世 “双世遗”武夷山 其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