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开国皇帝是晋武帝司马炎,而东晋的开国皇帝则是晋元帝司马睿。虽然两人都是司马懿的后代,但血缘关系相对疏远:晋武帝是司马昭(司马懿第二子)的儿子,而晋元帝则是司马伷(司马懿的庶子)的孙子。按常理,司马睿几乎没有机会成为皇帝,但历史却让他成为了东晋的开国君主,这是为什么呢?
一、侍从宋典的关键帮助
公元290年,琅邪王司马觐去世,年仅十五岁的司马睿继承了爵位。不久之后,晋武帝司马炎病逝,晋惠帝司马衷继位,西晋陷入了混乱之中。司马睿因为与皇帝血缘关系疏远,又性格低调谨慎,因此并未卷入激烈的宫廷斗争。然而,侍中嵇绍却看出了他的不同寻常之处,评价说:“琅邪王骨格非凡,殆非人臣之相也。”
到了304年,司马睿还是被卷入了西晋的内战。他被东海王司马越任命为左将军,率军征讨成都王司马颖,但兵败,叔父东安王司马繇被杀。司马睿惊恐万分,想要逃走,却在黄河岸边被官吏拦住。这时,他的侍从宋典机智地出面,用马鞭击打司马睿的马并喊道:“舍长!官禁贵人,汝亦被拘邪!”
官吏一听,眼前这个人只是“舍长”,于是便放他离开。
二、东海王司马越的提携
回到洛阳后,司马睿越发觉得局势危险,于是带着母亲回到自己的封地。此时正值“八王之乱”,虽然他身为王爷,但实力有限,根本无力争夺天下。此时,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位贵人——东海王司马越。
司马越与皇室血缘更为疏远,其祖父司马馗是司马懿的四弟。但司马越心思深沉,随着“八王之乱”的推进,他的势力不断壮大,逐渐掌控了西晋朝廷。305年,东海王司马越在下邳起兵,任命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负责镇守下邳。
三、琅邪王王导的辅佐
在下邳期间,司马睿邀请王导担任自己的顾问和谋士,王导为人聪慧,善于筹划军政事务。早在洛阳时期,两人就已经结识,王导是琅邪人,与司马睿同乡,关系十分密切。王导多次劝说司马睿在乱世中稳住封地,307年,司马睿采纳了他的建议,渡过长江,进入建邺,以此为根据地扩充实力。
此时,北方的西晋宗室大多死于乱世。316年12月,晋愍帝向前赵投降,西晋正式灭亡。次年4月,司马睿在建康承制改元,称晋王。随后,文武百官纷纷劝他登基。318年4月,司马睿正式即位为皇帝,在登基当天,他拉着王导一同坐上龙椅,因为他深知,没有王导的辅佐,自己无法稳稳坐上皇位。
参考资料:
1.《晋书》
2.《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