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近亲结婚和高子女夭折率的问题非常突出。可以说,如果现代父母不经过学习就成为父母已经够可怕了,那么古人结婚生子却不考虑基因问题,其风险同样令人担忧。如今,人们对近亲结婚的危害已有一定认知,因此这类婚姻较少见,但在古代,这种观念几乎不存在,清朝皇室就是典型例子。
顺治皇帝的家庭状况便可说明问题。他有八子六女,但大多数子女早夭,其中皇长子、皇四子、皇六子、皇七子和皇八子都在不同年龄夭折,只有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稍微活得久一点,十九岁去世。顺治的公主中,只有二女儿和硕公主存活并嫁人,其余公主早夭。
由此可见,后来康熙、雍正等皇帝能够健康存活,实属不易。康熙皇帝与后妃共生育了35子20女,虽然孩子数量庞大,但夭折率也很高,大约一半以上早夭。孩子数量多,但幸存的孩子竞争激烈,这也为康熙晚年的夺嫡埋下了伏笔。
雍正皇帝的情况稍微好转,总共十子四女,但四个儿子未齿序,三位公主因早夭未封号。雍正的长子、次子也在十岁前去世。之后的清朝皇帝,子女的存活率也并不高。咸丰帝的家庭情况尤其惨烈,他仅有三个孩子,均早夭,同治帝也在二十岁前去世,导致皇位继承面临极大困难。光绪帝的经历同样悲惨,他被慈禧太后抱入皇宫即位,甚至连与生母的亲情都几乎无法建立。
古代近亲结婚不仅导致孩子早夭,也给母亲们带来巨大心理创伤。母亲们辛苦怀胎十月,却常常无法陪伴孩子成长,心灵的痛苦可想而知。
现代研究表明,近亲结婚弊大于利,容易导致畸形婴儿和多种遗传疾病。尽管并非每个近亲结合的孩子都会出现问题,但为了保证后代健康,最好避免近亲结婚。我国长期提倡优生优育,并明令禁止近亲通婚,其他一些国家也有类似法律规定,虽然标准有所不同。父母有责任确保孩子健康成长,生育健康宝宝应成为每对父母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清史》、《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