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常常与“既生瑜何生亮”相提并论,两者似乎有些相似之处。然而,事实上,这句话并未出现在《三国志》或《三国演义》这两部经典著作中。根据我的理解,这句话应该是后人根据历史情节推测出来的,并逐渐流传下来的。
实际上,郭嘉和诸葛亮两人并未有过任何直接的交集。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时,郭嘉已经去世。郭嘉,字奉孝,生于170年,去世于207年,享年仅38岁。他是东汉末年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最初是袁绍的部下,后来投奔曹操,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赫赫战功,并官至军师祭酒,封为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郭嘉因病去世,曹操为他谥号“贞侯”。史书称他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也高度赞扬他为“奇佐”,认为他见识非凡。
那么,为什么人们总是将郭嘉与诸葛亮联系在一起呢?首先,这大概是巧合。世间有许多巧合,但有些人却把这些巧合误当成了必然。诸葛亮出山时,郭嘉正好去世,因此有些人便觉得,如果反过来,说“孔明出山,郭嘉吓到病逝”是否也能成立?但这些都是没有根据的推测罢了。
另外,郭嘉与诸葛亮之所以常被拿来比较,大概是因为两人都以智谋出众著称,且都曾担任军师。郭嘉作为曹操的五谋士之一,确实在谋略上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若从这一点上看,两人确实有相似之处,但这种相似仅仅体现在“谋士”的身份上,其他方面并无可比性。郭嘉无疑是一流的谋士,在三国时期那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他的谋略才华尤为突出。然而,虽然他是谋士,但曹操麾下的荀彧、荀攸、钟繇和程昱等人也并不逊色于他。
至于诸葛亮,他的才华可远不止是“谋士”两个字可以概括的。他不仅是著名的谋士,更是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因此,将郭嘉与诸葛亮放在同一个层面进行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至于“郭嘉不死,曹操是否会统一三国”的说法,我认为并不成立。郭嘉对于曹操来说,类似于法正对于刘备。两人都以奇谋和计策著称,但从历史的全局来看,郭嘉的谋略虽然出众,但他并没有改变历史走向的战略眼光。曹操是否能够统一三国,取决于更多的因素,而不仅仅是郭嘉的去世。
总的来说,流传的这些说法并没有实质的依据。历史的走向和人物的命运,是复杂且多方面的,不能因为某个巧合就做出随意的推测。让这些无根据的流言随风而去吧。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本文为百家号作者无风却起念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