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史记》,秦穆公和使者的对话,让我窥破了秦国崛起的秘密
迪丽瓦拉
2024-11-23 21:49:43
0

原标题:夜读《史记》,秦穆公和使者的对话,让我窥破了秦国崛起的秘密

从始至终,秦国的文明化程度就不如其他战国七雄之中的其他六个国家。

如今秦始皇已死,秦朝已亡,所以我们也可以大胆的说秦国其实是一个“蛮夷化”程度相当深厚的国家。

西周初期的时候,甚至没有秦国这个国家,东周建立之后,秦国刚刚走出部落国家没有多久,所以中原诸侯国认为秦国是一群蛮夷建立起来的国家。

那个时候对于秦国的称呼是“秦夷”;更为直接的则是叫秦国为夷狄,叫楚国为南蛮。

因为楚国和秦国的地理位置一个在最西边,一个在最南边。再加上中原诸侯国家自诩为先进文明,所以每一次中原诸侯开会都不叫秦国和楚国。

说秦国完全是一个蛮夷建立的国家,这是一个极大错误的说法。因为秦国地理位置的原因接触不到最为先进的西周文化这到是一个事实。

要知道在商朝的时候,秦国祖先可是最文明先进的诸侯大臣,直接就在商朝都城担任商纣王的宠臣,比后来周时代的诸侯国地位要高过了,但之后就是江河日下了。

秦国很多地方和中原诸侯的情况的确是不一样的,这些不一样的地方主要就是体现在秦国的确是一个没文化的国家。整个春秋到战国时期,秦国都没有出现多少人才,本国家的人才尚且不够用,更不用说“人才对外输出”了。

这种情况一直到了战国中后期都没有很大的改变,最为有力的证据就是战国中后期李斯来到秦国之后的所见所闻,他看到秦国的文化教育之后开始感叹“士不产于秦”。

而在李斯之前,他的师傅荀子曾经也周游列国,来秦国的中央和地方转了一圈之后感叹“秦国无儒”。

不管是荀子还是李斯的所见所闻,总结起来就是当时的秦国没有深厚的“礼乐文化传统”。秦国从变法强大以来的主要人才,商鞅、韩非子、李斯等人都是从外面招聘过来的。

这些人在他们本地没有出土的机会,卷不过本土精英,到了秦国之后反而是有了很大的发展机会。

秦国内部之中的规矩虽然是周朝那一套嫡长子继承制。但到了真正实行的时候却不是很彻底。到处都是选择勇猛合适,智慧超群的人继承王位。

秦国和楚国两个国家的发展方向是截然相反的,楚国在不断的“中原文明化”,最后成功的转型成为了礼乐之邦,甚至在很多地方必中原诸侯国家都要讲究很多。

可秦国就不一样了,秦国的路线在历史之中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从东周初年开始被封为诸侯,有了独立发展的机会,这个时候的秦国开始努力的朝着中原礼乐文明靠近;

但历史似乎给秦国和未来的中国开了一个玩笑,秦国在不断中原化的道路之上,突然掉了一个头,而引导秦国掉头的人正是秦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秦穆公”。

史书之中记载秦穆公时候,西戎地区派遣使者“由余”前来拜访秦国,秦穆公为了展示自己的国力强大,带着使者由余参观了秦国的宫殿和收藏的宝物。

由余看了之后感叹说这些宝物的丰富程度,即使使用鬼神之力来营造也会花费很大的力气,更何况是如此贫苦的秦国百姓呢?

当秦穆公问到由余西戎酋长的宝物的时候,由余回答的是上下精诚团结,一致对外,不用积累金银财宝作为宝物,有老百姓的效忠就是最好的宝物。

这个时候的秦穆公一下子猛然的惊醒,在这次谈话期间发现了中原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的差距问题。

秦穆公询问:“中国创造了诗书礼乐作为法度来治理国家,为何天下依旧大乱?西方戎狄没有这些,靠什么来治理国家呢?”

由余自己是晋国人的后代,后来投靠西戎有了出头之日,前半生生活在中原礼乐文化最鼎盛的中原晋国,后半生生活在蛮荒落后的西戎,所以没有比他更了解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之间的优劣所在了。

后来由余笑着回答了秦穆公的问题,他说从中国上古黄帝创造礼乐法度治理天下开始,仅仅是“小治而已”;

到了后世君主没有黄帝那样的胸怀才能,下面的人不服上面的人,上面的人想要约束下面的人却没有那个能力,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篡位和弑君”。

东周以来诸侯国家内部灭亡和外部灭亡就是这个道理导致,但戎狄国家却是不一样,他们没有礼乐法度这些条条框框,而是遵循最为简朴的原则,上位者以纯德对待下属。

下属服从上位者的强势,戎狄君主的产生往往都是以强者为尊,这样下来。一个国家就好像一个整体一样,这才是最符合上古真实圣人的治理原则。

这一次的谈话让秦穆公大梦方醒,觉得由余真是一个人才,便聘请由余作为宾客来指导自己治理国家。对于西戎则是送去美女和金银财物蛊惑他们国王的心智。

秦国的分水岭从这个时候开始,立国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秦国不再致力于向中原发展,而是向戎狄发展,后来秦穆公灭掉十二个戎狄小国,为秦国增加土地一千多里,从此称霸西方,号称西伯,周天子送来贺礼,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战国七雄之中秦国的文化无疑是最为特别的,秦国的百姓和在秦穆公转变国策之后停留在了“淳朴忠厚”的半野蛮状态。

和中原散漫自由的农业文明相比,秦国文化之中具有纪律严格、上下一心的军事化特点。

秦人参军之后以军队为家,以将帅为父母,追求物质利益,不看重精神价值,文化简单直接,民众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生下来就是“耕和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强... 1935年5月,红军的长征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经过了无数艰难的跋涉,队伍终于来到了大渡河的岸边。渡过...
原创 刘... 三国时期,风云变幻,英雄辈出。这些历史人物,在政治舞台上大展拳脚,他们的丰功伟业堪称传世之作,甚至连...
原创 宋... 黄庶,字亚父,晚号青社,来自洪州分宁,是北宋著名文豪黄庭坚的父亲。他擅长诗文,留下了《伐檀集》这一传...
王毅在结束对中亚三国访问后接受... 新华社杜尚别11月23日电 11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邀赴吉尔吉斯斯坦...
原创 明...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朝代,统治了276年。在这段历史里,共有16位皇帝登基,同时也涌...
原创 皖...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震惊全国的皖南事变,围困了新四军军部。尽管新四军奋力抵抗,经历了数...
原创 历... 中国历史悠久,从春秋战国到各个朝代,总共涌现出了422位皇帝,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那些如程胜、吴广、张献...
原创 清... 你相信命运吗?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个普通的船工张员外,他的命运因为一次偶然的冒险几乎发生了改变。这名...
原创 章... 如果单从指挥战斗的能力来看,章邯绝对可以算得上是顶尖的指挥官。在整个楚汉战争期间,除了韩信几乎没有任...
原创 秦... 标题:秦国灭楚时,王翦如何带领六十万大军成功取胜? 在历史的长河中,某些重大事件如同闪亮的星辰,...
原创 正...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中,华阳夫人一直被视为秦国政权背后暗流涌动的关键人物。许多流...
原创 国... 钟松,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生,曾是胡宗南的得力助手,负责指挥整编第36军。尽管这支部队隶属于军队体系,...
原创 朝... 文|格瓦拉同志 公元1649年,正值清世祖顺治六年,距离大明王朝灭亡已过去五年。当时,清帝国正在忙于...
原创 南... 在宋史记载中,刘锜被誉为与岳飞、韩世忠等人并列的名将之一。提到夜袭敌军时,传统上大家常强调“人衔枚,...
原创 美... 美国提出了一个被称为乌克兰割地求和28条的方案,要求乌克兰承认俄罗斯占领的地区、裁减军力一半、放弃长...
原创 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朝代的后宫妃子们,在皇帝去世后,常常面临着悲惨的命运。她们要么随皇帝入葬,要...
原创 日... 有分析指出,在地区局势中,有个国家令日本颇为忌惮,若其能牵制日本,或可影响相关格局。美高层在与该地区...
原创 为... 《——【·前言·】——》 为了救刘邦脱困,陈平提出了一项极为大胆且异常的计策——用2000名美女...
蒋介石签名照的价值 蒋中正(1887-1975),字介石,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其亲笔签名照片作为民国及台湾时期的重要...
历史系台生廖妤轩:在川渝之间,... 中新网成都11月23日电 题:历史系台生廖妤轩:在川渝之间,寻找历史的答案 记者 王鹏 “我觉得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