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公元712年,李隆基称帝后,被询问如何处置杀了他母亲的武则天
迪丽瓦拉
2025-08-24 08:32:33
0

公元712年,李隆基正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

清算

曾经权倾天下,却也是他杀母仇人的武则天?

朝堂之上,议论声此起彼伏。有的大臣主张严惩,追究以正国法。

有的则认为应以孝道为先,宽恕这位

过世8年后

女皇

可李隆基的眉头紧锁,思索良久的他,

只记得母亲窦氏温柔的笑容,也记得武则天严厉的面孔和无情的手段。

李隆基是仇恨武则天的,因为有杀母之仇。

“陛下,此事关乎大唐的法统和皇威......”一位老臣上前颤抖着说。

而李隆基该如何对祖母武则天?他与祖母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01

李隆基,是李旦的儿子,也是武则天的亲孙儿。

公元685年,他出生时,父亲已是皇帝。但这个皇帝,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傀儡。

朝政大权,牢牢掌握在武则天的手中。

童年的李隆基,没有普通孩子的那般无忧无虑,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恐惧和不安。

公元688年,武则天先废黜了李显,也就是李隆基的三伯父李显。

刚当上皇帝不久的李显,就被武则天就找了个理由,把三伯父给废了,将他贬至房州,成为庐陵王。

随后,武则天立李旦为帝,看似合理却充满权谋的选择。

李旦虽为皇帝,实则无权,朝政大事皆由武则天一手操控。

她精心策划的确保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无人能撼动。

然而,李隆基出生没几年。看似是幸运,可实际却很糟糕的境遇。

仅公元688这一年,就有13位李唐王爷被杀,其中有9位王爷,是满门抄斩,一大家子一个没剩。

一时间,李唐皇室陷入了恐怖之中,所有皇室成员,生怕受牵连小命不保。

3岁的李隆基在宫里,在大人的影响下,也是过着日夜惶恐的日子。

武则天对李唐皇家成员,进行严密监控。更是不允许任何可能威胁到她权力的因素存在。

武则天的眼线遍布皇宫内外,每一个可疑的举动,每一句可疑的谈话,都逃不过她的耳目。

李隆基的童年是亲眼看到家族成员如何在武则天的铁腕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他听到母亲窦氏在夜深人静时的低声哭泣,还有父亲李旦眼中的无奈与悲哀。

“我们必须小心,再小心。”李旦时常告诫家人自己的忧虑。

02

公元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唐朝为武周。

成为江山社稷的操盘手后,她生为人女,又有了执掌之权。

于是武则天追奉自己已故的父亲武士彟为“太祖孝明高皇帝”,

她的母亲杨氏也随称“太祖孝明高皇后”,咸阳明义陵随之改称为顺陵。

当时李隆基,原本是皇子,享受着皇家的荣耀和尊贵。

然而,随着武则天的登基,他的身份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从一个皇子变成了废皇帝的儿子。

这一转变,不仅剥夺了他的皇子身份,更将他置于一个很是尴尬的位置。

对于年幼的李隆基来说,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子,而是成为了一个前途未卜的废皇帝之子。

“孩子,这唐朝变了。”李旦看着自己的儿子,眼中满是无奈和忧虑。

武则天通过改姓、改名号,进一步削弱了李唐皇家的影响力,加强了自己作为女皇的权威。

在武周的阴影下,李隆基一家被幽禁在东宫,生活变得异常艰难。

昔日的皇子,如今成了笼中的鸟儿,失去了自由飞翔的权利。

东宫的高墙,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却也囚禁了他们的希望和未来。

每天,李隆基和家人在警惕和恐惧中度过。

他们不能随意走动,不能与外界接触,只能在这狭小的空间里,重复着单调而压抑的生活。

武则天的眼线无处不在,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可能成为被监视的对象。

03

李隆基的童年,就这样在幽禁中一天天流逝。

他看着母亲窦氏的眼中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看着父亲李旦的脸上布满了忧虑的皱纹。

他们的生活,虽然不愁吃穿,但精神上的折磨却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他们。

“父亲,我们什么时候能出去?“李隆基常常这样问。

“孩子,这个问题,父亲也想知道答案。”李旦叹息着。

岁月如梭,李隆基在东宫的囚徒生活,一过就是八年。

公元693年的正月初二,皇宫中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气氛。

按照皇家的规矩,这一天儿媳们要去给婆母拜年。

窦氏和刘氏也不例外,她们在李旦的千叮咛万嘱咐下,走出了宫门,前往去向武则天请安。

然而,这一去,她们就再也没有回来。

8岁的李隆基,从此再也没有见过他的母亲和嫡母。

他的父亲李旦,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也只能默默叹气,无能为力。

窦氏和刘氏,就这样,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若干年后,李隆基当上皇帝,追封自己母亲和嫡母,想把她们风光葬入皇陵。

可是却连尸骨都找不到,只能找来衣物,立了衣冠冢。

实际上,李隆基的亲妈和嫡母,是被武则天给害死了。

当时武则天虽然如愿当上了皇帝,也把有可能对自己造成威胁的人,全都看管了起来。

但她还是不能彻底放心,毕竟自己这皇位是从李家夺过来的,心里也是虚的。

她依然担心那个被关在东宫的儿子李旦,会来个突然宫廷政变,来个翻天的事。

04

李旦的妻子是正室刘氏和侧室窦氏,她们两家都是有权有势的大家族。

武则天是个极其聪明且有远见的女人,她心里盘算着,如果李旦想要闹事,这两个母族肯定会站在他那边,给他提供很大的帮助。

于是,武则天想了个法子,决定先下手为强,一举除掉了这两个儿媳妇。

她的手段非常残忍,甚至连她们的尸体都没有留下。

这一举动,不仅削弱了李旦的势力,还给他来了个下马威。

李旦被这事吓得魂飞魄散,连问都不敢问一句,只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紧接着,窦氏的娘家也遭遇了不幸。

李隆基的姥姥在家里偷偷地给女儿上香,结果被人告发说她诅咒武则天。

武则天一听,火冒三丈,立马下令要灭了他们全家。

后来经过大臣们的苦苦哀求,才改为流放。

李隆基的姥爷和三个舅舅被流放到岭南,姥爷因为年纪大了,没能撑住,在半路上就去世了。

其实,说李隆基的姥姥诅咒武则天,只不过是个借口而已。武则天真正的目的,就是要找个理由除掉窦家。

那时候的李隆基,可真是过得苦不堪言。

他没有快乐的童年,也没有皇子应有的尊贵和权力。

他连自己的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

他的父亲为了自保,变得懦弱无能。他的亲生母亲也被武则天害死了,姥姥姥爷一家也遭了殃。

而这些痛苦和不幸,全都是他的亲奶奶武则天造成的。

所以,李隆基对武则天能不恨?可谓是深入骨髓吧。

05

武则天的晚年,权力的宝座开始动摇。

虽然立了三儿子李显为太子,但是宰相张柬之为首的李派根本就不放心。

于是,张柬之干脆趁着82岁的女皇生病修养之际,拉着太子李显搞了一场,逼着武则天就此退位,扶李显当了皇帝。

紧接着,武周又改回了李唐。李显是武则天的三子,被推上了皇位后。

面对自己的母亲,李显的态度复杂。他既感到心软,又不得不面对现实。

只见退位的武则天在儿子面前卖卖惨,掉掉眼泪,李显立马就没有对武则天采取严厉的措施,

反而还给予她赐了个尊号“则天大圣皇帝“,虽然是幽禁行宫,但是一切待遇还是按照皇帝的标准来。

让她在退位后依然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待遇。

这即位赦文,解释了武则天当初称帝的原因,写武则天当初之所以当皇帝,是因为当时国家危机,才挺身而出,描绘成了在国家危机时刻的英勇行为。

公元705年,武则天过世了,而在八年后,李隆基成了大唐皇帝。

李隆基登基后,面对如何处理武则天政治遗产的问题,他倒是内心有一番挣扎。

李隆基对武则天感情很复杂,既尊敬她又爱她,同时也有些恨她。

李隆基一即位后,他改了武则天的谥号。

原本武则天被称为“天后圣帝”,但唐玄宗觉得这样不妥,于是改成了“圣后”。

这样一改,就等于说武则天没当过皇帝,但他还是在谥号里留了个“圣”字,表示承认武则天的功劳。

再是削去了武则天当时追封自己已故武士彟孝明高皇帝的帝号,

仍旧称他为太原王,孝明高皇后杨氏也还称太原王妃,顺陵即被改称为王妃墓。

虽然当时武则天将顺陵依照帝陵的高规格进行了大规模的续建,而武周政权结束后,杨氏顺陵就成为正治交锋关口时的玩物。

06

当时在朝会上,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主张清算武则天的余毒,有的则认为应该尊重历史,从中吸取教训。

李隆基坐在龙椅上,沉思良久。

头脑清醒理智的李隆基,他也更加不会为了逞一时之快,而葬送了自己的皇位。

“但若不讲孝道,天下人将如何看待朕?”李隆基反问。

只见朝会上大臣们回道:“

礼法不容

...”

古代是非常讲究孝道的,非常推崇孝道的。

他们是祖孙关系,那孙子就得对奶奶尽孝和爱戴。

把奶奶拉出来清算?那就是大逆不道,是孝道礼法不能容的。

再说了,他想为母报仇?可这事儿他奶奶当时是女皇,女皇处死儿媳妇,是有这个权利的。

非要深究儿媳妇的罪过,,窦氏和刘氏出事之前,曾被宫女揭发搞厌胜之术诅咒女皇,背了诅咒女皇的罪名,被处死根本不为过。

李隆基根本就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正当理由,去制裁自己的奶奶。

要是这么干了,就会背上道德沦丧、不孝、有失人伦的千古骂名。

于是李隆基平静道:“朕,不能忘记历史,也不能被仇恨蒙蔽双眼。”

他采取了平衡的策略,既没有全盘否定武则天,也没有完全继承她的政治路线。

这样的处理,既体现了孝道,又显示了政治智慧,为武则天画上了一个体面的句号。

结语

过了四年,李隆基又觉得“圣后”还是不太对,于是再次改动,把谥号改成了“则天皇后”。

他觉得武则天当个皇后挺好的,当皇帝就不对了。

时间飞逝,几十年过去了,唐玄宗也步入了老年。他开始怀念起祖母来,心里那份复杂的情感又涌上心头。

于是,他决定再次给武则天加谥号,最终定为了“则天顺圣皇后”。

这期间,李隆基心里其实一直在斗争。

他既想否认女人当皇帝的事实,又无法忽视祖母的伟大。

这种纠结和挣扎,就像是一场内心的对话,反映出他对武则天的复杂情感。

而他对武则天的谥号的反复改动,也像是在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点,来安抚自己那份既爱又恨的心。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关注

@嘉玹品书

评论区留言点赞!

参考《新唐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被称为大奸臣的魏忠贤,为什么说他的死加速了明朝走向灭亡的速度 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小说里,都把魏忠贤塑造...
原创 河... 引言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桃花扇》 说到末代皇帝,我们往往会想起溥仪,他...
《玉石梵像——故宫藏曲阳出土北... 玉石梵像 故宫藏曲阳出土北朝隋唐佛教造像展11 深圳博物馆特展系列 悦目赏心分享 壹肆年底故宫博物院...
原创 大... 前言: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到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大明王朝在276年的时间里总共经历...
原创 揭... 还在为自己的运气而烦恼吗?那就赶紧关注我吧!点赞评论,让好运与你形影不离!祝您财源广进,福星高照! ...
原创 美... 太多时候,我们不是无法预感未来,而是不得不活在当下。 贪心不足蛇吞象,有些遗憾万分悔恨,可当时光倒流...
原创 成... 铁木真,这个名字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不仅是蒙古帝国的缔造者,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和...
原创 令... 大家会不会有这么一个疑问,匈奴到底是什么人?因为在我们大众的印象里,对匈奴的认知多数停留在历史题材电...
原创 为... 很多网友觉得,粟裕大将没有陈毅元帅的坐镇,很难顺畅地指挥三野(即华东野战军),因为粟裕大将的资历不足...
原创 封... 昊天上帝执掌天庭时,天庭神仙稀少,缺少当差和值守的神仙。昊天上帝想让阐教十二金仙称臣,以扩充天庭之力...
原创 其... 金太宗完颜吴乞买 公元1135年,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去世,享年60岁。金太宗是金国建立后的第二位皇帝,...
余杭区黄湖镇人文大讲堂首讲开坛...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张锦燕 2月19日,由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党群服务中心推出的“黄湖人文大讲堂”首...
原创 美... 工业革命之后,相比于英法德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显得非常年轻,而如果和其他后发国家进行对比,那么美...
原创 《... 《封神演义》中的殷商战场可谓法宝满天飞、道术遍地走,以致纯粹的武艺与力量往往被人忽视。不过,即使是微...
原创 长... 在长平古战场,最近出土了一块战国石碑。那些学者们看了感慨,说要是赵括再撑一会儿,白起可能就输了。 ...
一代奸雄曹操:失了格局,更失了... 曹操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最耀眼人物之一,因宛城之战失大将典韦和长子曹昂,杀华佗致后来军队疾病肆虐,临...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 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非汉族的王朝,实质上就是如何理解天下、华夏。 开宗明义,我是极端反对网上所谓崖山之...
原创 代... 引言 虽然很多人对清朝,特别是晚清有着不好的看法,但是清弓,或者说满洲弓,确实代表了中国古代弓箭技术...
原创 一... 宋仁宗 ? 01 臭硬脾气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正月,仁宗最宠爱的女人张贵妃去世。 仁宗悲痛之...
原创 雍... 前言 他是清朝历史上在最惨烈的斗争中顺利登基的皇帝,也是一位影视剧中,被刻画形象最多的皇帝。雍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