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末的乱世中,许多英雄人物崭露头角,诸葛亮、刘备、曹操等人都各有各的鲜明特色。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的传奇,要么凭借自己的力量称霸一方,要么因仁义之心赢得百姓的赞誉。而三国的历史,的确让无数人梦萦魂牵。
在这些人物中,赵子龙无疑是最受人喜爱的英雄之一。小说中的赵云,英勇无畏,七进七出,屡次救主,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侠士”偶像。可实际上,历史中的赵云并未得到刘备的重用,为什么刘备不重用他呢?赵云又为何未能得到更高的职务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刘备的身份。刘备虽然出身平凡,但自称是东汉的皇室后裔,名义上有着“正统”背景。古代中国的社会等级制度非常严格,特别是在西晋时期,门阀制度几乎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像袁绍,之所以能成为十八路诸侯的盟主,是因为他家族的背景显赫,家族历史上有“四世三公”的荣耀,这使得他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尽管刘备并非贵族出身,但他仍然遵循着那个时代的社会规则——有着“皇族”的血统,这让他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这一点。曹操就是一个例外,曹操虽然出身平凡,但他对“门第”并不看重,他认为袁绍的“四世三公”不过是“冢中枯骨”。曹操的许多将领,像典韦、许褚等,都是草根出身,忠诚且勇猛。如果赵云跟随曹操,凭借他的武艺与勇气,或许早已升官发财。
然而,赵云选择了刘备,这位深重门第的皇族之后。刘备早年并不看重门面,甚至连排场都没有。他的兄弟们,像张飞,家境贫寒,刘备也曾靠卖草鞋为生。在那时,刘备并没有太多的人手,能否安稳度日才是最重要的事。直到他开始聚集力量,尤其是得到了诸葛亮的支持,才逐渐开始注重形象和排场。
诸葛亮的到来,也让刘备开始偏向用身边的人。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对亲近的人非常保护,优先考虑自己的亲友,这也是赵云未能得到重用的一个原因。毕竟,赵云并非诸葛亮的亲人,因此在许多重要职位上,他自然被忽视了。
更为显著的一个例子就是,当刘备称帝后,他开始分封手下将领。虽然赵云有着显赫的战功,但他并未排在最前面。实际上,排在第一位的是马超,作为“世代公侯”的身份自然让他备受青睐,而排在第二位的是法正,甚至连诸葛亮都只排在第八位。赵云连“封赏”的名单都排不上,而这其中的原因,也与他的背景和刘备的选择有关。
此外,赵云的性格可能也是他未能更快崭露头角的原因之一。赵云性格内敛、低调,不喜欢与人争权夺利。举个例子,刘备平定益州后,准备给大家分封土地和官职。大多数将领都保持沉默,但赵云却站出来说:“益州多年来战乱,百姓困苦,现在我们终于平定了这里,应该把这些土地分给百姓,而不是私自分封给我们自己。”这样的话,虽然言之有理,但在其他将领眼中却是让人不快的。毕竟,他们也在等着自己的赏赐,赵云的这番话,显然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更为悲哀的是,赵云当初投靠刘备时,刘备并没有兵力,赵云只能充当“保安队长”的角色。时间久了,大家都习惯了赵云是“保安队长”的形象,直到刘备有了足够的兵力,才开始注意到赵云的军事才能。可惜,这时的赵云已经年纪渐长,头发斑白,正值壮年的他早已错过了最好的机会。
赵云本性冷静,勇猛善战,且关心百姓,待人谦逊。如果早些得到重用,或许蜀汉的历史会有不同的结局,但命运就是如此,历史无法重写,只能让我们叹息英雄未能早日得到应有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