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主席当年提出的赶英超美实现了吗?
迪丽瓦拉
2025-10-28 23:05:45
0

打卡挑战局

你还记得1958年提出的那个口号吗?这个口号的原本意思是:“用十五年时间让钢产量赶上英国,五十年后超过美国。”这个口号最早由毛主席在1958年提出。当时,他提出要在15年内实现钢产量赶超英国,并且曾多次表示:“我们要努力工作50年,把工业建设起来,要有像美国那样多的钢铁。”

从1958年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几十年,那么当初毛主席定下的目标实现了吗?

实际上,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这个目标早已超额完成。毛主席提出这番话的时间是1958年,按照当时的预估,15年后的1973年,英国的钢铁产量为2665万吨,而中国的钢铁产量为2522万吨,两者几乎相同。可以说,中国完成了“赶超英国”的目标。再来看“超过美国”这一目标,原计划是50年后,也就是2008年。当时,中国的钢铁产量已经接近5亿吨,远远超过美国,达到美国钢铁产量的五倍多。

当初,提出这一口号时,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目标,因为当时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几乎为零。但事实上,这个目标是实现了的,尽管实现的过程极其艰辛,但也充满伟大的成就。

当时的新中国是什么样的?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还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农村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城市的经济也主要是消费性经济,工业几乎没有,只有少数几个工业城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旧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被治理,城市经济逐步稳定下来。在苏联的援助下,许多工业化的布局开始实施。

为了实现工业化,让国家富强,当时必须让全国人民都节衣缩食,尽力为国家创造效益。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全国人民极大地发挥了主人翁精神,把国家当成自己的家,前所未有地进行了全民动员。无论男女老少,大家虽然很辛苦,但士气非常高昂。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力量和资源贡献给了国家,大家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目标就是尽快建成社会主义。毛主席曾说过,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激发人民群众的这种积极性,把它应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中国就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的布局,1956年完成了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毛主席当时认为,大约用15年时间就能完成工业化,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国家将会追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使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面对重重困难,毛主席依然信心满满。

当时,毛主席估计,从1958年开始,赶超美国不需要100年,五十年左右就能达到,最晚不超过75年。他相信,中国有广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人民有能力完成这一目标。正如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所说,许多预言至今都有着很高的准确性。

然而,前进的路并不平坦。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需要摸索前行,因此,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错误。就在大家都在全力推进的时候,三年的自然灾害袭来,这还不算,苏联也撤走了援助的专家,撕毁了合同。原本许多建设中的工厂被迫停工,苏联还向中国索要债务,而中国此时手头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只能用实物偿还这些债务。然而,那个时候,中国的工业产量远没有达到足以偿还的水平,所以只能以猪肉、鸡蛋、苹果等农产品来偿还。这也导致了经济困难的情况加剧,河南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应对这场债务危机,毛主席率先带头不吃肉,以此来鼓励全国人民共渡难关。无论是在抗美援朝时期,还是在五七干校时,毛主席总是以身作则,亲自投入到各种艰苦的工作中,起到了极大的榜样作用。

经过调整与努力,经济逐渐好转。

经过几年不断的调整、巩固和提升,毛主席倡导实事求是、调查研究,逐渐改善了国民经济的状况。到了1965年,国家经济已经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毛主席始终认为,只有当中国赶上甚至超过美国时,才能真正松一口气。因此,相关产业的规划也都是以这个目标为标准进行的。

中国的经济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

可以说,中国在经济建设的环境上远不如其他国家。外有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封锁,内有与苏联的紧张关系,加上工业化物资资源的极度匮乏,许多问题都摆在眼前。然而,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中国仅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就成功将自己转型为一个主要的工业大国。钢产量成功赶超了英国,这绝不是自夸,而是一个真正了不起的成就。

毛主席时期的经济成就非常显著。

在毛主席领导下,中国的工业总产值比之前增长了30多倍,特别是以钢铁为主的重工业产值增长了90倍。从1952年工业化起步,到1976年毛主席去世时,工业产量仍保持着每年11.2%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在大跃进前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年均增长率高达18%,工业生产力翻了一番多,成就极为辉煌。虽然之后经历了特殊时期的挫折,工业生产依然保持了每年超过10%的增长。

在这个惊人的高速工业化过程中,中国从一个几乎一无所有的国家,发展到能够生产喷气式飞机、重型拖拉机、铁路机车和远洋巨轮等大型设备。同时,中国还成功研制了原子弹、氢弹,并发射了卫星,所谓“两弹一星”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同... 前言 韩信和诸葛亮,作为历史上两位著名的军事家,都被誉为武庙十哲中的佼佼者。尽管他们在军事才能上都...
原创 关... 公元219年,关羽在荆州一带的表现堪称出色,特别是在斩杀庞德、俘虏于禁等战绩之后,曹操一度想要将都城...
原创 他... 徐海东大将,很多人可能对他的战绩不太了解,似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很少听到他参与的消息。那么,...
原创 古... 在中国古代的漫长历史中,门阀势力如同一座巍峨的大山,横亘在皇权面前,令众多皇帝感到困扰却又无能为力。...
原创 宋... 汉高祖刘邦在建立汉朝后,着眼于农业生产和经济的复苏,推行了休养生息政策。这一政策成为当时最为突出的举...
原创 宋... 图文夏日征集令,一箭定生死,三箭震全军。在战国时期,弓箭手的技艺成为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英勇的箭手能...
原创 假... 引言: 晚清时期,政府的腐败和剥削让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难,而外国列强的入侵,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
原创 清... 当你打开一个尘封已久的旧物,意外发现了价值连城的珍宝,这种震撼感简直难以形容。清朝灭亡后,整整64年...
原创 红... 小时候看电影《从奴隶到将军》,我曾深受影片中罗霄将军的事迹感动。影片中的罗霄将军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
【百年工运人物记】赵占魁:边区... 百年工运人物记 第十四期 赵占魁:边区工人的旗帜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一位劳动英...
原创 清... 标题:历史的巨变:清军入关意外开启新篇章 1644年,中国历史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清军入关。...
原创 四... 中国人一直有着浓厚的“四”字情结。从古至今,由于古人相信“天圆地方”,因此“四”字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原创 活... 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活到了八十岁,但在五十五岁时却主动将皇位禅让,成为了太上皇。这个在历史上具有深远影...
原创 如... 有时候,我们会想,诸葛亮的北伐失败,成为了壮志未酬的象征。如果当时北伐成功,蜀汉统一三国,诸葛亮不仅...
原创 雍... 康熙时代风云变幻,历经了六十年的波澜壮阔。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原本深得康熙信任的赵昌,在雍正刚登基...
原创 三... 看官,您知道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军事行动是哪一次吗? 它不是官渡、赤壁、夷陵这三大战役中的任何一场。 ...
原创 曹... 嗨,大家好!我是虫子天下!今天我们只谈小说,不谈历史! 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来看,在诸葛亮去...
原创 渭... 渭河之盟:李世民与颉利可汗的背后博弈 渭河之盟是中国历史中的一段关键事件,特别是在唐朝与突厥之间的...
原创 清...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话题,关于清朝最后四位皇帝的名字与他们的命运之间的联系。清朝是我们大家...
原创 左... 1885年,晚清动荡不安的一年,左宗棠,这位曾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大臣,终于离开了人世。当时,他已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