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历史典故,最早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故事讲述的是周幽王为了博得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各个诸侯国。褒姒看到诸侯国的军队慌忙赶来,觉得非常有趣,于是笑了出来,周幽王因此感到非常高兴。于是,他多次点燃烽火。然而,经过几次类似的戏耍之后,诸侯们对烽火信号不再相信了。最终,当敌人入侵、申国准备攻打西周时,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但这次各诸侯国都认为是虚惊一场,没再派兵支援,最终西周灭亡,周幽王也被杀害。 实际上,《史记》中对褒姒的出身有着浓厚的神话色彩。传说周幽王的祖父周厉王打翻了一个装有龙涎的盒子,褒姒就这样诞生了。由于这一神话般的背景,人们对褒姒的真实来历产生了疑问,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古代交通不便,周幽王住在镐京,而离他最近的诸侯国晋国距离大约有400公里。山区崎岖难行,就算大军昼夜不停地行进,也只能赶到百里之外的地方,最快也得四天才能抵达。而更远的诸侯国,可能要一个月才能到达。那么,难道周幽王和褒姒就只能在原地等上一个月吗? 烽火戏诸侯的最早记录出自《吕氏春秋》,当时所写的内容是击鼓戏诸侯。然而,《史记》中提到的是烽火戏诸侯,两者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甚至《清华简》的记载与传统的烽火戏诸侯故事更为不同,它描述的是周幽王主动出击申国,而并非申国叛乱攻打周幽王。根据《竹书记年》的记载,幽王三年,娶褒姒,八年立褒姒之子伯盘为太子,从史书中可以看到周幽王昏庸无能,并且对褒姒宠爱有加,但并未提及烽火戏诸侯这一事件。夏桀宠爱妹喜,商纣宠爱妲己,而周幽王宠爱褒姒,似乎每个亡国的君主身边都有一个绝代美女,而这位美女往往被认为是祸国殃民的根源。就像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一样,似乎在男权社会里,皇帝的昏庸导致国家动荡和灭亡时,人们常常将责任归咎于美女身上,而忽视了皇帝自身的无能与失误,这种归因恐怕是不公平的。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烽火戏诸侯这一事件可能带有虚构成分。或许在后来的历史中,某些帝王或申国为了掩盖自己的一些不可告人的事实,才将这一事件作为借口,并通过口口相传,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知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