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看过《封神榜》这部剧,这部剧讲述了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推翻商纣王的暴政,最终帮助周朝建立并封神的故事。 在古代,有一句歇后语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话的意思是,姜子牙钓的可不是普通的鱼,而是像西伯侯姬昌这样的重要人物。西伯侯姬昌,不仅眼光独到,而且非常善于识人,他经过与姜子牙的深入交谈后,发现眼前这位老人是世间少有的奇才。 为了邀请姜子牙来西岐,姬昌做了一件非常出乎意料的事。他不顾自己的身份,背负着这个看似不显赫的老头,从西岐亲自接姜子牙。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和对姜子牙的重视,姬昌甚至做出了自己身体力行的举动,背负姜子牙走了很长一段路。 接下来的情节大家都非常熟悉。周文王体力不支,背不动姜子牙时,姜子牙随口说了一句:文王背吾八百步,吾保周朝八百年。最终,周朝灭亡时,距姜子牙所说的八百年只差十年,果然应验了这一预言。 但大家不禁要问,既然多背一步就能延长一年国祚,为什么贤明的西伯侯姬昌没有再多背几步呢?后来才知道,原来在背姜子牙时,周文王犯了一个错误。在走了近三百步后,周文王因体力不支跌倒,但仍强忍着继续走。结果,周文王不小心误走了五百多步的相反方向。这个错误,导致周文王没有得到预期中的延续国祚的机会。 姜子牙深感报效商朝无望,便将目光投向了西伯侯姬昌。在渭水之滨,姜子牙坐钓,等待周文王前来。姜子牙号称不钓普通的鱼,只钓王侯将相。周文王带着随从去见姜子牙,想看看他究竟有什么能耐。通过长时间的交谈,周文王发现姜子牙不仅才华出众,还很有远见,于是产生了拉拢之意。 但为了确认姬昌是否真正具备礼贤下士的气度,姜子牙提出要让周文王背着自己回西岐,借此考验他的诚意。周文王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他知道姜子牙是一位重要的人才,最终答应了这个看似无理的要求。于是,身为一国之君的周文王背着年近八十的姜子牙走了起来。 然而,周文王背着姜子牙走了不到三百步,便因疲劳摔了一跤。休息片刻后,他又继续行走。这一次,他又背着姜子牙走了五百步,最终体力透支,无法再继续前行。姜子牙看见后,便问他是否真的走不动了,周文王也只能坦言自己确实走不动了。 姜子牙扶起周文王,并说了一句:文王背吾八百步,吾保周朝八百年。周文王听后,急忙问姜子牙,是否只有八百年,他是否可以再背几步以延长周朝的寿命。但姜子牙告诉他,这一切都是天意,不能强求。于是,姜子牙随周文王回到西岐,开始辅佐他与周武王一起建立周朝。 周文王的失误,是在背姜子牙时不小心摔倒,恢复过来后,他竟然朝东走了500多步。回顾周朝的历史,这一幕似乎与历史的走势密切相关。西周存在了275年,正好对应了周文王当初向西走的三百步。初期周文王在建立西周时,气势如虹,改革和治理稳步推进,社会渐趋安定。周武王继位后,继续推进强盛的政治局面,西周进入了最盛大的时期。
但随着周成王和周康王的去世,周朝逐渐开始走向衰落。周懿王即位后,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最终周幽王的荒淫导致西周灭亡。而后,周幽王被废,周平王继位,将都城迁至洛阳,东周开始了。但东周的国运摇摇欲坠,直到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威望几乎荡然无存,东周沦为一群各自为政的诸侯的玩物。 东周的历史存在了549年,正好对应周文王误走的500步。从这点来看,周朝的前期较为平稳的三百步,映射出西周时期的安定繁荣,而后期摇晃不定的五百步则正好对应了东周的动荡与衰退。 周文王所背的八百步,最终预示着周朝的国祚长达790年,与姜子牙的预言几乎吻合。这个预言看似不可思议,但仔细推敲,姜子牙的智慧和预见性不禁让人叹为观止。虽然有观点认为这只是后人对姜子牙的神话化,但从《封神榜》中的描述来看,姜子牙的确是一位能够预见未来的重要人物。如果周文王知道预言的真相,估计他会希望多背几步,延长周朝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