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执意赐其死罪,却因老臣临终前吃了顿“上路饭”,便放过了他
迪丽瓦拉
2024-11-24 15:42:13
0

原标题:皇帝执意赐其死罪,却因老臣临终前吃了顿“上路饭”,便放过了他

在历史中就流传一句话,自古无情帝王家,皇帝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喜好通常都是无情无义。在清朝有一位老臣,本来都已经退休了,可是皇帝却执意要赐死他。可是这位70多数的老臣在临死之前喝了三杯酒吃了两片肉,竟然让皇帝改变心意反而赦免了他。都说君无戏言帝无情,那这位皇帝为何要为难这位70退休大臣,又为何最后改变心意了呢?

父子两代均为清朝重臣

这位70多岁老臣名为尹嘉铨,是一位清朝的大臣,而这位皇帝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乾隆。尹嘉铨出身在官宦之家,父亲尹会一是雍正年间的好官,为官清廉又有学识,一直被百姓爱戴,所以在民间颇有声望。尹嘉铨在父亲的光环下从小就饱读诗书,后来在乾隆年间考取功名踏入了仕途。

乾隆上位后自然也知道这位名臣之后,而且历史上乾隆十分的有才华,他看重尹嘉铨除了尹嘉铨的办事能力和处事风格,更重要的是乾隆觉得尹嘉铨文学素养功底都为上乘,和自己一样。所以乾隆就把他安排去教皇室子弟学习。

尹嘉铨自然也没有辜负乾隆的厚望,当然尹嘉铨也是很有压力的,教得好没啥,教的不好自己也不能说皇子愚笨,只能说是自己能力差,能力差皇帝又觉得自己没尽心在敷衍。这就是所谓伴君如伴虎。尹嘉铨为了能好好教,还出了一本课本《小学大全》,而且这本书还一直被使用了下去。

皇帝出访后斗胆为父亲请命

从尹嘉铨教书就可以看出来,在皇帝身边虽然说有前途,但是也很有风险的,说不一定哪天自己说错话惹皇帝生气皇帝就把自己给斩了。所以很多大臣都想早点退休养老,尹嘉铨也是这么想的,他也一直安稳得到了退休的年纪。

虽然说伴君如伴虎,但是又不是所有皇帝都是这样喜怒无常,我们所熟知的乾隆不也是一位明君吗?但是谁还能做过错事呢,乾隆在位的时候就做了一件不大让人认同的事,而这个事也是让尹嘉铨从鬼门关走了一趟,这件事就是“文字狱”。

乾隆在位的时候,“文字狱”可能是最严格的时期,在当时如果谁文章中涉及政治问题,那么就小黑屋(监狱)见了。而这样的案件整整有几百起,而且涉及的人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在当时所有人都慎言慎行,生怕自己被抓起来。而尹嘉铨这位都已经退休了,却蹦跶到乾隆面前嘚瑟,结果就倒霉了。

当时乾隆正外出巡查的时候来到了河北,刚好尹嘉铨也是河北人,于是河北乡里乡亲让尹嘉铨作为代表去接待乾隆。一开始尹嘉铨想着自己好好地安享晚年,但是后来几个退休的官员和尹嘉铨闲聊的时候互相吹捧,说尹嘉铨才华横溢又为朝廷奉献多多,自然应该受到更多的赞誉。尹嘉铨心里一想自己可能还不够格,但是父亲尹会一为朝廷付出一生,死后却默默无名,父亲更应该受到朝廷和人民的铭记。

于是尹嘉铨就在侍奉乾隆身边的时候向皇帝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尹嘉铨觉得自己家族两代为皇帝效力,并且都受到皇帝的重用,朝廷给父子二人的封号还不足以比得上对朝廷的贡献,自己年迈半身入黄土,已然不在意这些,所以想请乾隆为父亲尹会一赐赠谥号,并且将父亲的牌位请入孔庙,成为孔庙的“从祀之臣”。

惹怒乾隆追查罪证凄惨入狱

乾隆听了尹嘉铨的请求后就不乐意了,赐赠谥号和请入孔庙都是文臣最高级别的待遇了,按照尹会一成就事迹而言要达成这个点待遇还不够格。如果随便给了以后稍微有些成就的文官都来申请,那孔子和皇室先人岂不是不得安宁。而且乾隆觉得这些事本来都是国家庆典大事,都是自己安排的,还没有人敢厚着脸皮主动申请。于是乾隆就骂尹嘉铨:“追赠谥号乃是国家大事,难道你说想要就想要?本来朕要治你的罪,但是念在你为父亲的份上就放过你,如果你还痴心妄想就等着治罪吧。”

尹嘉铨一听到皇帝这话语中的不满就慌了,但是觉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还想再申请一下,于是对乾隆说:“臣今年已经半身入了黄土,唯一的心愿就是为父亲能受后人赞誉,而且父亲尹会一所获得了成就也当得上如此,所以希望皇上三思。”乾隆一听更来气了,本来自己巡访外出放松心情,碰上尹嘉铨在这倚老卖老,是自己说的话不管用是吧。于是乾隆就把尹嘉铨关进了大牢里。

尹嘉铨被关进大牢里是气定神闲,而乾隆则看到尹嘉铨这张老脸就是越想越气,于是想治尹嘉铨的死罪。皇帝定罪也不能随便让一个退休大臣死,而且尹嘉铨也没犯大清律法,于是便吩咐手下人去找找尹嘉铨的罪证。

结果刚好有人在尹嘉铨写过的文章中发现了问题:比如尹嘉铨的母亲去世时尹嘉铨在祭文中永红表示,薨在古代是指诸侯或者皇室子弟去世,尹嘉铨在这用来写自己母亲的去世显然有点逾越了。还有尹嘉铨曾自称自己为古稀老人,乾隆是古稀天子,这很明显有攀比之心。在古代普通人都要避开有关于皇帝的称呼,比如朱元璋时期所有人不能姓朱不能提有关于朱这个同音字的东西。所以尹嘉铨这些东西很显然已经涉及到了“文字狱”。于是乾隆就判尹嘉铨立刻处斩。

淡定吃肉喝酒竟让乾隆释放

乾隆虽然判尹嘉铨死刑,但是还是吩咐手下多准备酒菜给尹嘉铨,让他吃饱了再上路。但是随后想了想又吩咐大臣先不执行死刑,看看尹嘉铨有啥反应回来禀报。

于是大臣拎着一筐好酒好菜到了监狱,向尹嘉铨宣布了皇上判死刑的消息。只见尹嘉铨谢主隆恩后一脸平静,将酒菜放在桌子从容就餐,吃的也不多,只喝了三杯酒两片肉就停下筷子闭眼坐着。

大臣立刻将自己看到的东西回报乾隆,乾隆一听也只是微微一笑,吩咐大臣把尹嘉铨带上来。乾隆一看到尹嘉铨就数落了他一顿:“爱卿倒是从容啊,听到死刑还能如此从容吃得下去,这次就放过你了,回家自己安心养老别整天痴心妄想了。”说完就放尹嘉铨回老家了。

乾隆为啥放了尹嘉铨有很多种说法,其实帝王心思一般人又怎么能琢磨得透彻,琢磨透了那这个皇帝也做不久了。个人看法觉得乾隆毕竟作为明君,自然注重自己名声,尹嘉铨父子二人为朝廷效力乾隆自然不怀疑尹嘉铨的忠心,气一消自然也不会难为尹嘉铨。

而为啥乾隆一听到尹嘉铨喝了三杯酒吃了两片肉就放过了他,其实乾隆也只是想试探下尹嘉铨的胆魄,如果尹嘉铨想普通人一样痛哭流涕祈求原谅,那这个人也没有留下来的必要。而尹嘉铨却很从容地吃了一点点,这也代表他断定乾隆不会杀他,自然看不上这所谓的“上路饭”。乾隆一看尹嘉铨如此从容淡定,还能想到自己也不会杀他,于是起了爱才之心就放过了尹嘉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同... 我们知道,神话世界中的神仙无不高高在上,即使地位最卑微的小仙,也是凡人顶礼膜拜的对象。凡间最尊贵的帝...
如何评价雍正皇帝一生的功与过? 前言: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康熙皇帝皇四子,初封和硕贝勒,而后册封和硕雍亲王。康熙六十一年,康熙...
看一场考古展,走进“何以浙江”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娇俨 在我们心中,博物馆似乎总与“宝物”相联系,不论是玉琮王,还是鎏金阿育王塔...
历史上能力排前三的末代君主都有... 提到末代皇帝,人们往往联想到昏聩无能、骄奢淫逸的标签。但历史长河中,一些王朝的谢幕者并非庸碌之辈,他...
中世纪葡萄牙的骑士精神 葡萄牙北部的圣贡萨洛修道院 / 照片由埃德加·希门尼斯拍摄,维基共享资源 骑士理想作为一种标志中世纪...
原创 诸... 在《三国志;蜀书》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时,李严负责押运粮草。当时正值秋夏之际,又逢连...
韩信:生死一知己(萧何),存亡... 列位今日且听在下细说那"兵仙"韩信一生跌宕,且看这寒门小子如何从胯下钻出个开国元帅,又怎落得钟室血溅...
历史缝隙里的人︱儒吏完城:知县... 只要细细勾勒,人人都是传奇。“历史缝隙里的人”旨在调动密匝的清代史料,打捞历史夹缝中的跌宕人生。 嘉...
原创 漫... 大家好,咱们今天来讲一个历史上最厉害的天才,莱昂纳多达芬奇,我们总说达芬奇,这个达芬奇不是他的姓,他...
原创 二... 二十九军大刀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支著名部队,以其独特的刀法在战场上表现出色,给敌人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原创 历... 历史上的霍元甲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有禁止霍元甲习武一说吗? 霍元甲(1868-1910),天津市西青...
原创 中...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也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第二个王朝。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汤,他于公元前16世纪初建...
原创 满... 1644年,清兵入关,以北京为首都,从此大清朝的满人成为这里的常驻民。到1910年时,有人口统计,北...
原创 一...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朝代更替中无数的能人异士出将入相,将自己的大名留在了青史之中。不论是文臣也...
原创 盘... 西汉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王朝,前面几代君王都是明君。开创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前后近一百五十年...
原创 若...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二战后期,日本法西斯军队因为战略资源和兵力补给的不足,从一开始的进攻...
原创 盘... 中国历史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里面记载了各种各样的王侯将相。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从秦到清大统一王朝的第...
原创 清... 我们知道清朝末期,从鸦片战争开始后,我们开始了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开始不断的被西方国家侵略,签订各种...
原创 雍... 说起清朝最勤劳的皇帝,大家肯定会想到雍正。他在位13年,一年只休3天,一天只睡4小时,堪称好皇帝的典...
原创 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丞相与宰相这两个职位频繁出现。很多人傻傻分不清“丞相”与“宰相”之间的区别,都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