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卒:到底是被谁灭掉的?不是秦国也不是齐国,是魏国不再强大
迪丽瓦拉
2024-11-24 18:41:40
0

原标题:魏武卒:到底是被谁灭掉的?不是秦国也不是齐国,是魏国不再强大

魏武卒,与其说是被秦国给灭掉的,不如说是被齐国灭掉的。

但是,这么说,也是简单化了和片面化了。

魏国是因为国力雄厚,所以军力强悍。魏武卒是结果,不是原因。后期魏国败落了,不是因为魏武卒被灭掉了,而是因为魏国自己被齐国打残了。

魏国的精锐部队,称为武卒,大概是名将吴起创建的。《荀子》的“议兵篇”,不仅详细说明了魏武卒的选拔标准,而且还做了评论,指出武卒的问题,即危国之兵。

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魏之武卒,身上要穿三层铠甲。这是典型的重装士兵。拉到战场,个个都是钢铁侠。古代战争的王者,是弓箭。面对魏武卒的这套装备,王者级的弓箭,也要汗颜。关键是魏武卒也配备了弓箭。

携带一张十二石强弩。十二石不是弩的重量而是弩的弓力。汉代有“一石弩”到“十石弩”精细划分。居延汉简中,主要以三石到八石为主。虽然计量标准有差异,但可以推算十二石弩绝对是硬弩级别的存在。

装备精良,铠甲三件套;战力卓绝,人人强弩手。但还没完。箭袋里要放上五十支箭矢,扛上一杆长戈,而且顶盔配剑。远战用弓箭、近战用长戈、贴身肉搏用宝剑。所以说,魏武卒已经武装到了牙齿。

但问题是怎么才能得把这伙钢铁侠拉到战场上?

没别的办法,只能自己跑步去。所以,魏武卒还必须是长跑选手。武装到牙齿之后,再背上三天的口粮,然后半天之内疾行军百里。

只有达到以上这些标准,才能成为魏武卒。

所以,用精兵来概括魏武卒已经不够贴切了,这伙人必须是战国时代的特种兵。即便放到其他朝代,魏武卒都是以一敌十的存在。

但是,荀子为什么说魏武卒是危国之兵呢?

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是数年而衰,而未可夺也,改造则不易周也,是故地虽大,其税必寡,是危国之兵也。

这句话,简单理解就是养不起,实际的意思是不可持续。

被选为魏武卒,首先是复其户,一家子都不用交税了;其次是利其田宅,福利分房分田。

但是,魏武卒这种战士,也就扛个几年完事。就算20岁成丁,然后高强度的训练和作战,武卒的使用寿命,顶多也就到30岁。

古代的医疗水平有限,战国的平均寿命大约是31岁。即便魏武卒都过了最危险的幼年时期,但得病了怎么办、受伤了怎么办?当兵打仗是一项高风险的职业。所以,如荀子所说,“数年而衰”,一茬魏武卒也就扛几年。但是,几年之后你怎么办?

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但魏武卒却是凋零之后,难以为继。而更严重的问题则是国家养不起。打下了地盘、控制了人口,国家却无法富裕。因为收来的赋税全都养兵和打仗了。

不说别的,就说顶盔佩剑和铠甲三件套,是多少钱?魏武卒的这个装备水准,绝对是按照装备大将的标准打造的。

关键是有了利剑,就必须要用。所以,魏国一定会把军队拉出去跟人较量。战争是最贵的游戏。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是一方面;关键是得罪的人太多,常年打仗,地主家也会把余粮打没。

前期彪悍的时候,横扫战国、无敌天下;“数年而衰”之后,则无力招架、只能挨打。所以,荀子才认为魏武卒是危国之兵。

魏武卒的高光时刻,是在吴起时代。

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百战百胜只能是传说。但凡人家敢跟你打,就不会是个弱鸡,否则这个仗就打不起来。打不过,割地赔款、直接投降,不就行了。所以,胜率能超过50%,这就不错了。但吴起凭啥这么彪悍?

战略战术不能无敌于天下,但一支强军却可以。魏国有强兵,所以屡战屡胜。而吴起之所以传奇,是因为他在魏国,捏着当时的最强战力。

于是武侯从之,兼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此励士之功也。

阴晋之战,当时的西河守吴起,以魏军五万破秦军五十万。这个历史脚本,足以照搬进传奇小说。但是,五万破五十万,单纯是因为魏武卒吗?

君试无功者五万人,臣请率以当之。

这五万人都是无功之士。秦魏连年征战。所以,为了鼓舞战士,魏国给有功将士开出了足够的赏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是,没被赏赐的呢?只能憋着劲勤练武功,然后找机会去立功。吴起正是抓住了士兵的这个心理,才敢以五万人硬磕秦军五十万。

魏国前期能够做到常胜不败,到底是因为武卒彪悍,还是制度激励?

根本原因只能是制度激励。打仗有奖励,而且奖励足够高,然后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才是原因。制度严明的同时,人事也不怂。此时,领兵的将军是吴起,战国时代的顶级名将。

但吴起的高明之处,不是战略战术,而是励士。所谓励士,简单说就是怎么才能增强士兵的战心,然后不要命地陷阵冲杀。关于励士,《吴起兵法》中有详细地论述。

是以一人投命,足惧千夫。今臣以五万之众,而为以四贼,率以讨之,固难敌矣。

这是吴起对于阴晋之战的评说。咱们大魏国有五万亡命死士,每个人都能以一当千,凭啥打不过秦人五十万?

公元前387年,大概是阴晋之战的后两年,吴起遭谗离开魏国,去了楚国。如果吴起只是一位军事家,如果有了魏武卒就可以横行天下,那么吴起到了楚国之后应该训练一支楚武卒。但是,并没有。吴起在楚国搞了变法,干起了宰相的工作。

吴起楚国变法,基本上就两条,一个是“三世而收爵禄”,简单说就是国家不养闲人;一个是迁徙贵族,把贵族迁徙出去、开发土地。

变法是重新调整资源配置。国家不养闲人、贵族去开荒种地,省了一笔钱、多了一笔钱,然后这两笔钱就可以拿去养兵、练兵了。

但是,吴起在楚国的变法,没有成功。楚国也丧失了一次富国强兵的机会。然后,历史继续向前发展。

公元前364年,秦与三晋战于石门,斩首六万。

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王赐以黼黻之服。

吴起时代,大家还在研究怎么战胜、怎么攻城略地。但到了石门之战的时候,秦国率先搞起了KPI尚首功。战胜肯定要战胜,但必须杀人,得把敌人的脑袋砍下来。以后,秦国历次战争,大多都要统计斩首数量。原因是这个数据对于秦国士兵非常重要。战国战争,杀到了白热化。

但是,秦国咄咄逼人,已经打得魏国跪地求饶了吗?

并没有。

如果真是这样,秦献公的儿子秦孝公也不会天下求贤、商鞅变法了。这时候,魏国还是中原第一强。是天下第一强吗?不好说。因为还有楚国。这家伙的力量一直不弱。

那么,魏国是什么时候衰落的?

首先得问魏国是怎么衰落的。

一方面是客观形势发生了变化。秦国开始崛起、楚国一直不弱,关键是齐国也追上来了。

一方面是外交关系出现了问题。韩国和赵国一直是魏国的盟友,但这时候的关系却淡了。魏武侯没有他老爹魏文侯的威望和手腕,到了魏惠侯就更别提了。

最主要的一个方面是魏国常年穷兵黩武。手里捏着中原最强军力,就一直折腾、一直搞事情。

穷兵黩武,才是魏国的症结。所以,衰落是迟早的事情。

公元前353年,围魏救赵桂陵之战,魏国吃了大亏。但不能说大败。首先围魏救赵没有发挥到救赵的作用,邯郸还是被攻破了;其次魏国联合韩国对齐国的诸侯联军搞了一次包围,在楚国的斡旋下,齐国退兵了。

但是,魏国并没有吸取桂陵之战的教训,继续穷兵黩武,一言不合就开战。

公元前343年,围魏救韩马陵之战,魏国被打得大败。上将军庞涓战死,太子申被俘虏,大概有十万魏军被歼灭。

这之后,魏国成了破鼓万人捶。

秦国借机发动了第五次河西之战。桂陵之战后,秦国发动了第四次河西之战,所以,但凡魏国东方战败,秦国肯定要在河西搞事情。但是,是秦国把魏国打残了吗?

并不是。

魏国资源有限,不可能东西同时开战,一定要选择一个战略重点。公元前361年,魏国从安邑迁都到了大梁(采《朱竹书纪年》的说法)。迁都大梁,就表明魏国把战略重点确定在了东方。所以,秦魏战于河西,根本就不重要。因为河西已经不是魏国的战略重点了。

所以,才会有公元前353年桂陵之战、公元前343年的马陵之战,东方战场,才是魏国真正关心的地方。这两场大战,既可以认为是魏国的逐鹿中原之战,也可以认为是齐魏的中原争霸战。但是,这两场战争全都打输了。输了,就算玩完。魏国不得不从中原第一强国的位置上退下来。

所以,魏国是被齐国打残的。如果魏武卒被灭,那也是被齐国灭的。因为齐魏中原争霸之后,魏国的高光时刻已经结束。

马陵之战后,魏国与齐国之间肯定没少折腾。魏国输了所以势必报仇,齐国胜了所以乘胜追击。直到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当时还是魏惠侯,这家伙连面子都不要了,正式认怂了,主动跑到徐州尊请齐威侯为王。齐威侯,即齐威王,也很识趣,也请魏惠侯为王。这就是徐州相王。

徐州相王,这才是魏国彻底怂了的标志性事件。此时的魏国,不仅国力怂了,而且国气也怂了。否则,魏惠侯这个倔老头儿不可能尊请齐威侯为王。

然后,还有魏武卒什么事吗?

到了魏襄王时期,苏秦游说天下诸侯合纵攻秦,对魏国的国力分析是:

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士二十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

这个武士,应该就是重装步兵,或所谓的魏武卒。那么,魏武卒能有20万吗?这话是苏秦说的,苏秦是纵横之士。所以,这种人说话一定要夸张,简单说就是忽悠诸侯们开心。当着魏襄王的面,苏秦肯定是卖力吹魏国。所以,水分只能要多大有多大。

但是,国力跳水之后,魏武卒只能是明日黄花。公元前293年,伊阙之战,白起斩魏军24万。

秦使白起伐韩于伊阙,大胜,斩首二十四万。

到这个时候,魏武卒在哪里?如果有,也只能埋尸黄沙。

那么,能说是秦国灭了魏武卒吗?

按照荀子所说,“数年而衰”,魏武卒称雄于吴起时代。但,吴起用兵,既靠强兵又靠励士。而励士的根本是魏文侯开启的李悝变法。制度有优势,国力才雄厚,而魏武卒才能展风采。

到了魏武侯和魏惠王前期,魏国仍旧实力雄厚,所以魏国还是允许有魏武卒存在的。但是,马陵之战后,魏国的霸主地位已经名存实亡。迁都大梁是为了中原争霸,但关键的两场大战,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魏国都战败了。

这时候,魏武卒即便存在,也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因此,关键点就是魏国战败了,魏武卒即便被灭,也要记在齐国身上。

这时候,魏国已经怂了,早不是当年风采,魏武卒自然更不是。是魏国和魏武卒都不行了,秦国才有机会来奠定东出天下的格局。

那么,魏武卒为什么没能使魏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呢?

逻辑应该是魏国强大所以魏军强悍,然后才有魏武卒的风采。

而魏国之所以国力衰落了,不是因为魏武卒,直接原因是中原争霸失败了,没干过齐国;根本原因是穷兵黩武,谁都去打,然后打到没朋友。

围魏救赵桂陵之战、围魏救韩马陵之战,都是魏国率先攻打了赵国和韩国,然后才会给了齐国搞偷袭的机会。

如果按照魏文侯的一贯国策,魏国就不可能进攻韩国和赵国。因为韩赵魏是三晋同盟。只要三晋同盟稳固或勉强维持,别说秦国不敢嚣张,就是齐国和楚国也得畏惧三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 原标题: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血战三百哥萨克,竟能重创敌军? 在第二次...
“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 原标题:“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定要对他赶尽杀绝?有何瓜葛? 在中华文化...
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 原标题: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氏族人过来祭拜 各位老表们大家好,近段时...
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 原标题: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杨广,我要投奔表兄李渊去了哦 窦抗是隋朝...
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 原标题: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婚姻如何呢?子嗣情况如何? 隋文帝杨坚...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 原标题: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朝皇帝在此都有事发生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
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 原标题: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晋阳起兵,随李世民冲锋陷阵 窦师伦墓志出...
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 原标题: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门三十年,参与两次玄武门之变 李多祚,爵...
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 原标题: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是怎么死的?李隆基对兄弟如何 李旦是唐朝...
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 原标题: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谁身上?刘邦刘彻恐怕难辞其咎! 嗨!大家...
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 原标题: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亲,一辈子罪行累累,晚年病死美国 199...
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 原标题: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开启 公元前138年,汉朝派遣张骞...
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 原标题: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冤,竟然被盗贼所杀 窦庆是杨坚的外甥,杨...
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 原标题: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除了徐庶还有谁? 在三国时期,荆州多俊才...
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 原标题: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少100年,不是康熙,不是乾隆 如果没有...
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 原标题: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到97岁,成为清朝后妃长寿之冠 1685...
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 原标题: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一向以精明自诩?是在责怪他吗? 《雍正王...
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 原标题: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年成太后,为何被骂作“大清罪人” 隆裕当...
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 原标题: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的回答有点绝 说起中国历史...
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 原标题: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道台和知府哪个级别高权力大? 清朝的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