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4日消息(记者 王进文)“新建的文化墙真好看,不仅有老照片,还有酒仙桥独特的历史记忆。”近日,漫步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中路,居民惊喜地发现,绿树掩映之中,藏着一面会“讲故事”的文化墙——“酒仙桥记忆”文化墙。
新建的文化墙(央广网发 酒仙桥街道供图)
一面面镌刻着“光阴档案”的墙面,如同一条条“毛细血管”,承载着城市更新注脚下最温暖的记忆。随着酒仙桥北部区域的焕新升级,文化墙的“上新”不仅促进了城市空间风貌与品质发展,还有利于优化地区整体营商环境,当商业与文化在此“对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图景正变得可触可感。
为了让文化墙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酒仙桥街道深挖区域文化,在墙面融入历史线索,并提升空间趣味,工业遗产区通过不锈钢的艺术造型字体,唤醒电子工业记忆,一个个带有“老厂房”的数字符号,不仅让年轻一代能够感受到父辈们曾经的辉煌岁月,同时也让老一辈从业者能够寻找到深藏于记忆深处的情感共鸣。
文化艺术区通过工业装饰,拼贴组合成画面图案,矗立的雕塑结合工业转型遗迹,形成简约且有动态美的艺术墙绘,灰色与立体的搭配,既沉稳又富有活力。随着酒仙桥北部园区周边环境整治提升项目的全面收官,这片320公顷的产业街区焕新归来,正以“科创氛围、工业美学与宜居体验”三重融合的新貌成为城市更新的示范样本。
作为朝阳区的重要发展引擎,酒仙桥北部区域充满创新活力与潜力,园区的发展也对其周边城市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提升区域整体品质,2024年9月,酒仙桥街道启动北部园区周边环境整治提升项目。改造范围北起彩虹路,南至将台路,西起机场高速,东抵驼房营路,总面积约320公顷。
项目聚焦“街道空间整治”这一核心,以“微”改造实现“大”提升,重点围绕酒仙桥北路、万红路、酒仙桥东路、酒仙桥中路“四个重点路段”和新辰里商场、酒仙桥中路街角公园、酒仙桥中路、酒仙桥东路屏风、魔方公寓、大山子路口公园“六个重要节点”,通过拓宽步道、打造IP景墙、建设口袋公园与阶梯花园、修补绿化景观、规范停车、整治建筑立面等“微动作”,实现营商环境与慢行体验“双优化”。
酒仙桥街道深入挖掘本地特色,将“工业遗产、文化艺术、科技创新”三大文化IP巧妙嵌入街巷细节。树池篦子上勾勒出电阻、电容轮廓,呼应酒仙桥作为电子工业发源地的历史;在街区座椅和连廊中融入光谱元素,展现艺术与科技交融。
改造中,酒仙桥在空间重构方面也独具匠心,以巧妙规划激活小巷边角。酒仙桥北路在不改变原有道路结构情况下,仅通过绿化带微调就将人行道从0.9米拓宽至2米;59套智慧自行车停车栏精准布点在园区出入口、公交站旁,通过智能感应规范停放,避免挤占步行空间;4.4公里的沿街慢跑空间串联起机场辅路公园、北窑地小微公园、驼房营公园等系列绿色口袋公园;酒仙桥中路的多层连续台阶,变身成为可坐可歇的阶梯花园……曾经的边角地、闲置地,成为居民休闲、员工交流的“活力场”。
未来,酒仙桥街道还将推出常态化市集、城市微型演出、文艺展览等活动,进一步推动文化、艺术与生活深度融合,让“更新一处、辐射一片、带动一方”的效应持续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