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杀韩信斩英布,为什么唯独放过了萧何?
迪丽瓦拉
2024-11-26 03:12:20
0

原标题:刘邦杀韩信斩英布,为什么唯独放过了萧何?

其实不明白这个问题的人,一开始就没有弄清楚几个人的身份,因为萧何与前两位不是一路人,有些人却他与他们归为了一路人。所以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理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

萧何与刘邦是同乡,韩信与英雄不是

萧何是丰邑人,刘邦也是丰邑人,两个人住一座城里,打小就认识,而且很可能还是玩伴,这样的关系是英布与韩信比不了的。

韩信是淮阴县人,英布是六县人,虽然都离丰邑不算太远,但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只能说很遥远。他们后来能凑到一起,是因为楚汉战争的需要,如果不是为打项羽,刘邦与他俩基本“老死不相往来”。

所以从个人关系上讲,假如刘邦要颁发“免死金牌”,那也得先给萧何,而且还会多给几块。而韩信与英雄基本不可能得到这份殊荣,甚至于刘邦压根就不会给他们。

各自的贡献不同,对刘邦的忠诚有别

刘邦的人转折点是沛县起兵,但这个机会是萧何给他的。当时沛县县令计划带领乡民们反秦,萧何却联合刘邦杀了县令,并将刘邦推到领头羊的位置。当时刘邦正躲在芒砀山中吃兽肉、穿兽皮、住山洞、烤篝火,如果没有萧何好事儿想着他,他就是芒砀山里的一个野人。起兵之后,萧何一直辅佐刘邦,追随刘邦征南讨北,忠心耿耿,即便在楚汉战争期间萧何镇守关中也毫无二心。

再看韩信与英布,他们最初都是项羽的手下,只是在楚营混不下去了才投奔了刘邦。英还算混出点名堂,得了个九江王的封赏,韩信则一直给项羽帐外站岗放哨,项羽都没有正眼瞧过他。至于对刘邦的忠心也没能说一点没有,但这份忠心是建立在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之上的。也就是说,他们有多少忠诚给刘邦,需看刘邦给他们多少实惠,垓下之战icon前夕的按兵不动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萧何没有立下战功,只是给刘邦看家护院了,像个窝窝囊囊的管家,不像韩信、英布的功劳那么威猛具体,那么震撼与有冲击力。但实际上,萧何不光是为刘邦守住了根据地,而且还解决了兵源粮饷问题。虽说萧何招募来的那些士卒质量欠佳,但运输的粮食可解决了大问题。要知道,饿肚子的士兵不能指望有战斗力,项羽就是吃了这个大亏,否则不会和刘邦谈什么“鸿沟议和”。

因此,如果把萧何、韩信、英布放在一起比功劳,普通人眼里,韩信肯定排第一,萧何排最后,但刘邦恰恰将萧何排到第一。但平心而论,只能说各有所长,发挥的作用不同,对于刘邦缺一不可。

在理清上述关系事实之后,就会对刘邦对待几个人态度上有一定的了解,当然帝王们很少感情用事,不大会被人情之类的东西束缚,但是人情也是影响他们决定的一个不能回避的因素。打个比方,假如萧何、韩信、英布犯了一样的错,秉公处理各打一百大板,但刘邦肯定会对萧何手下留情。

当然个人情感并不是刘邦不杀萧何的实质原因,实际上刘邦也对萧何起过杀心,只不过没有对待韩信与英布那么坚定。

归根结底,原因有两点,一是萧何没有谋反,二是萧何得到的不多

巴蜀、汉中、关中是刘邦的地盘,前三块地是项羽封的,后一块是他从章邯、司马欣、董翳手里抢的,但从楚汉战争后一直由萧何经营管理,所以萧何在当地百姓心目中的声望及地位要胜过刘邦。如果萧何把函谷关关门锁上,刘邦只有望关兴叹,后面项羽追来就把他拍死了,所以刘邦时刻在防着萧何。

而萧何为了打消刘邦的疑虑,直接让子侄们都到前线陪刘邦打仗,等于是主动把人质押给了刘邦,这份忠心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再看韩信、英布,最后都反了刘邦,尽管有明有暗,尽管也有一些无奈,尽管有许多复杂因素,但他们之间没有信任,撕破脸皮只是时间问题。

在利益分配上,韩信、英布直接与刘邦分了蛋糕,而萧何吃到的不过是一些切蛋糕时留下的碎沫子。也许有人会说,萧何被封了侯,得了一万多户的食邑,可了不得。但如果与韩信与英布的裂土分疆相比,有天壤之别。萧何的封地是一个县,只能获取该县百姓的税负,其他的一率没有。而英布与韩信各拥地千里,关起门就是“土皇帝”,表面上承认刘邦是皇帝就可以了。所以,在刘邦眼里,几个人谁安全,不言而喻。这就是,韩信、英布与萧何结局不同的根本原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历史上,中华民族曾经历过一段极其黑暗的时期,那是我国近代的艰难岁月。由于清朝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原创 除... 朱元璋,作为历史上最刻薄且寡恩的开国皇帝之一,对于自己麾下的开国功臣极少给予赞誉。即使是《明朝那些事...
原创 清... 清朝后期“皇嗣”为何趋于稀少?专家解读:“无绝后”已属不易! 清朝为何总能引起人们的关注?除了作为...
原创 上... 晚清时期,一些中兴名臣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凭借卓越的才华和勇气脱颖而出,成为国家命运的关键人...
原创 东... 从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王朝开始,中国的封建王朝就进入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篇章。皇帝...
原创 为... 从历史记载来看,我们可以明确地说,赵匡胤绝对不是沙陀人。根据从赵匡胤的高祖赵朓开始的族谱,我们可以得...
原创 汉... 对于三国时期蜀汉政权来说,有两场关键战争直接决定了其命运——那就是汉中之战和夷陵之战。这两场战争发生...
原创 为...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听到“八旗子弟”这一称谓,它代表了清朝时期皇族与贵族的象征。那么,为什么在...
原创 他... 丁盛是开国少将中的一位杰出将领,在解放战争的后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在衡宝战役中表现突出,一举成...
原创 丰... 在1587年6月19日,紧随九州征伐胜利后,日本历史上又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丰臣秀吉发布了“伴天连...
原创 人... 古代中国的幽冥观念与寿生信仰 在中国悠久的五千年历史中,统治者为了更有效地掌控臣民的思想和精神,费尽...
原创 他... 在许多人眼中,曾国藩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历史人物。他对大清帝国忠诚至极,但却在慈禧太后的统治下遭遇了...
原创 一... 一张照片,承载着一段历史。 今天,历史镜像馆为大家呈现一组晚清时期的皇宫人物老照片,让我们走进那个...
原创 世... 明朝正值全球军事战术变革的关键期,传统的冷兵器和肉搏战逐渐被火药武器所取代。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发明...
原创 三... 在乱世三国之际,涌现出众多智慧卓越的人才。不仅诸葛亮、司马懿、庞统、郭嘉、荀彧等一代英才光耀历史,连...
原创 他... 民国时期的金融界和财政界,有一位极为重要的角色,他就是钱新之。钱新之出生在浙江,年轻时便显示出卓越的...
原创 多... 多尔衮一直渴望能够称帝,但他的人生愿望始终未能实现。实际上,他拥有三次可以登基的机会,然而每次都未能...
原创 为...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许多极为辉煌的时期,其中唐朝的贞观之治被誉为国力最为强盛的时刻之一。那个时期,唐朝的...
原创 尼...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朱元璋无疑是一个极具特色的皇帝。从一个贫苦农家的孩子,到成为大明王朝的...
原创 他... 这是许世友将军的经典战例之一。之所以称其为“经典”,正因为这样的战术极为少见。许世友是公认的硬仗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