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问题、成长问题、国情问题。
东吴将帅,多为世家子弟领衔担当。但其中,吕蒙是个例外。
打赢赤壁之战的周瑜,肯定要算儒将。周瑜出自庐江周氏。庐江周氏自东汉章帝时就一直显赫,东汉后期更是连续出了两个太尉,三公高官。所以,庐江周氏跟汝阳袁氏,也就是袁绍他们家,不遑多让。这种家庭出身的周公瑾,自然是儒将。要文化有文化、要修养有修养,然后还能打仗,怎么可能不是儒帅?
周瑜的继任者鲁肃,也是大豪族。周瑜曾向鲁肃借粮。鲁肃随手一指,就是两个大仓库六千斛大米。这是啥意思?意思是鲁肃他们家完全可以在乱世中养活一支军队。袁术这么个小人,为啥非要请鲁肃给自己当官?因为人家鲁肃要钱有钱、要粮有粮,关键还有地方影响力。把这种人拉进自家幕府,可不是找了一个打工仔,而是引入优质资源。鲁肃本来也是带兵的,但硬是被生活蹉跎成了外交家。能带兵的人,太多,因为不需要什么文化。但搞外交就不行了,不仅要有文化而且要有见识。这种人少之又少,只能委屈鲁肃了。
后来,东吴的兵权主要掌握在陆家手里。陆逊、陆抗这对父子,出自吴郡陆氏。吴郡陆氏,家世渊源能追溯到战国时代,跟齐宣王扯上关系。到汉末,虽然不算累世公卿,但也算累世两千石。
以上这些,就是将帅的出身问题。但之前说过了,吕蒙是例外。吕蒙是因为家里太穷,所以才追随姐夫邓当刀尖舔血讨生活。后来,被孙策发现、被孙权培养,终成一代名将。但因为出身太低,所以吕蒙也就儒雅不起来,只能算猛将。从大头兵打出来的将帅,想不猛都不行。
以上是东吴,多出儒将,但吕蒙是例外。然而,换到蜀汉,吕蒙就不是例外,而是常态。因为刘备集团就是乱世中打出来的。所以,刘备手下的将领就必须得猛,不够猛就得死。关键是没法看出身。乱世挣扎,没啥资本,只能英雄不问出处。
张飞是猛将。但张飞出身不差,人家有钱,算是土财主,而且并不粗鲁,很有文化,还擅长画美人。所以,张飞有资格成为儒将。而结果呢?儒将不可能、猛将必须是。从河北打到山东、从山东打到江苏,然后又跑到湖北,再从湖北打到四川、从四川打到陕西汉中。就这一路打过来,什么儒将都得杀成猛将。“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人家周瑜,即便打仗,也能带着美人、听听音乐,然后被人撩一把。张飞张益德,根本没有这个机会。
关羽是猛将,但怎么也得算儒将。因为人家读春秋。实际不是枯燥的编年体《春秋》,而是《左传》。在当时,《左传》就是当时顶尖级的军事教科书。魏晋良将杜预,不仅读《左传》,而且注《左传》。在当时,把《左传》读透,基本就可以带兵打仗了。但是,关羽关云长除了夜读春秋之忠义,却很难让人觉得儒一把。原因跟张飞一样,跟着刘备四处打、四处跑,是儒将也得修炼成猛将。
张飞、关羽之后,除诸葛亮外,蜀汉大将统统怎一个猛字了得。比较顶尖的要属魏延。魏延的出身很低,在家乡南阳郡追随了刘备,从大头兵做起。一直到汉中之战,魏延才崭露头角,成为刘备集团的重要将领。打下汉中之后,刘备首先遭遇的问题就是留谁镇守汉中?当时,关羽镇守荆州,那汉中就该交给张飞镇守。张飞能打且忠心,跟关羽属于一个级别。但知人善任的刘备,并没有把汉中交给张飞,而是交给了魏延,封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当时刘备就问魏延:怎么镇守汉中?魏延当即生猛回答:倘若曹操举国来战,那我就替您跟他死磕、守住汉中;倘若曹操派一个偏将带十万大军,那我就替您吃掉他这十万兵。可以说,魏延最能代表蜀汉的将帅风格。再之后的姜维,也是猛将,但还不够猛。倘若有魏延的猛,蜀汉或许不会那么轻易被灭。
说完东吴和蜀汉,咱们说曹魏。曹魏多出良将。为啥是良将?良将跟儒将、猛将有啥不同?不同点就是没啥个性。而之所以没个性,主要是因为出身一般,所以儒不起来;履历一般,所以也猛不起来。
首先不是什么世家大族,因为曹操也不是,所以他就喜欢用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其次不够辣不够猛,因为曹操集团太顺,占着天时,想打谁就打谁。官渡之战后,只要不出错,曹操逮谁灭谁。所以,这时候就不需要将帅兵法诡谲,听话就好。关键是曹操已经够诡谲了。你们老实执行,玩阴的、交给我,我比谁都阴。
前期将帅主要出自曹家和夏侯家。曹操虽然弟兄不多,但堂兄弟不少。所以,打仗亲兄弟不够,那打仗从兄弟也行。而夏侯家跟曹家到底啥关系?说不清楚,反正要多亲密有多亲密,几乎就是一家人。后期将帅还主要是曹家和夏侯家。但两家人才明显不够用。因为地盘太大、事情太多。于是,豪门世家就参与进来。比较有名的就是司马家。司马家当帅,那谁来当将呢?还有邓艾这种人。
邓艾祖上也是豪门,后来虽然家道中落,但家学还在。趁着乱世出英雄、趁着曹操唯才是举,邓艾跻身曹魏名将。但曹魏名将又如何?不是出自曹家和夏侯家,也不是出自豪门世家,所以邓艾成不了陆逊。他只能算曹魏的打工仔,而不可能是曹魏的股东。
司马昭灭蜀,领兵大帅是钟会。钟会他们家,得算曹魏的顶级家族。关键是钟会跟司马昭的关系特别好。所以,即便没打过仗,但人家钟会也是大帅。而邓艾呢?只能当偏将,必须要听钟会的。因为抢了灭蜀头功,所以邓艾还被钟会害死了。在曹魏当将军,命太苦。
首先不如在蜀汉当将军够爽。只要能打还忠心,那在蜀汉就可以各种猛,蜀汉就怕你不够猛。但魏延有点儿惨,是被小人杨仪害死的。诸葛亮要比刘备有见识,但在识人方面,却差了刘备一个段位。刘备看上的人,比如关羽、张飞、赵云,当然也包括魏延,不仅都是人中龙凤,关键是要多忠心有多忠心。而孔明看上的,除了一个姜维,真心不怎么样。马谡,马谡失了街亭,可叹。但杨仪就可恨了,害死了国之干城魏延。
其次不如在东吴当将军有面儿。在东吴,能当将军的,几乎都是轻易没法动的豪族,而且手下真有一帮子弟兵。陆逊能打、儿子陆抗也能打,但孙子陆机为啥不行了?陆逊、陆抗替东吴打仗,军中幕府、手下校尉,都是陆家军。陆机替成都王司马颖打仗,除了司马颖喜欢他,幕府全是眼红的、军中全是不听话的,这仗怎么打怎么死。
所以,曹魏以及西晋,能出点儿良将就不错了。折腾到西晋,连良将也出不来了。因为豪门集体堕落。
最后总结:
东吴儒将,主要是因为豪门亲自担当,这伙人的劲头儿一直在上升。东吴国灭是因为国力真心扛不住,跟精英阶层有关系,但关系不大。国情还算平静,曹魏和西晋也不是非要灭它不可。所以,豪族可以堕落一点儿,但不敢太堕落。这种环境,说宽松不宽松、说紧张不紧张,于是特别适合出儒,更适合将帅慢慢成长。
蜀汉猛将,主要是因为谁能打谁去打,出身不是问题,所以也就真正唯才是举了。姜维是个降将,但也能掌握蜀汉军权。换在曹魏和东吴,几乎不可能。关键是蜀汉的国情太不友好。自家背着沉重历史负担,必须兴复汉室。西晋或许不灭东吴,但曹魏一定要搞死蜀汉。因为不搞死蜀汉就被蜀汉搞得没法安生。将帅成长也就怎么彪悍怎么来。
曹魏良将,实际就是听话、不出错就行。出身上,既不是豪族士大夫也不是军中阿兵哥,有点儿不上不下的感觉。关键是国情太好,太宽松。诸葛亮一死,魏明帝立即大兴土木、放飞自我。能不能打,是次要问题,门第才是核心问题。所以,这种环境下,即便猛将也要听话,也就成了良将。那儒将呢?儒的都去清谈了,也就不想着当什么将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