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治下的“贞观之治”,对后人有哪些启发?
迪丽瓦拉
2024-11-26 13:20:36
0

原标题:唐太宗治下的“贞观之治”,对后人有哪些启发?

唐王朝建立不久,皇室内部的矛盾便暴露出来。高祖李渊的原配夫人窦氏生有四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四子李元吉。除了李元霸早年天折以外,其余三子对李唐建国皆有参与谋划、统兵征伐之功。

长子李建成被立为太子,经常留居长安,协助高祖李渊处理国事。次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率领军队东征西讨,在削平诸雄、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功业显赫,声望素高。李建成惧怕李世民夺位,联合李元吉对付李世民。李世民亦恃功倚名,窥伺帝位,在谋臣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辅佐下,和太子李建成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武德九年(626),李建成、李元吉借突厥进犯之机,共谋夺取秦王府兵,灭掉李世民,不料事机泄露。六月,李世民先发制人,在长安宫城玄武门设下伏兵,杀死李建成、李元吉,这就是“玄武门之变”。李渊只好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不久证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后,改元贞观,死后庙号为太宗。

李世民即位之初,国内仍面临着许多复杂的问题。边疆地区形势紧张,东、西突厥和西北地区游牧部族经常出兵侵扰。内地则因隋末唐初大规模战争的破坏,人民流亡,土地荒芜,经济凋敝,局部地区且有小规模的动乱发生,甚至唐朝统治中心地区关中一带也"境多盗贼"。

因此,如何尽快地恢复统治秩序,化解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冲突,发展社会经济,稳定民生民心,就成为摆在以李世民为首的统治集团面前的严峻问题。

太宗继续实行高祖时期确定的各项基本政治制度,注意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隋炀帝败亡的历史教训。所谓“贞观君臣论政”,就是太宗及其臣僚们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为了制定统治方针和策略而进行的探讨。

太宗君臣认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像隋炀帝那样赤裸裸地进行暴力统治,无限制地掠夺财富,滥用民力,必然招致覆亡。因此,以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确定了国以民为本的国内政策基本原则,采取了"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民衣食有余"的经济政策,积极推行均田制,改善租庸调法,轻徭薄役,与民休息,从而使农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得以维持,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复苏。

对于周边,唐太宗确定了"偃革兴文,有德施恩,中国既安,远人自服"的总方针,以求和平发展。

太宗顺应了变化中的阶级关系,不拘一格起用人才,拔擢了一大批精干的官僚。他将高祖时期的一些宰相如裴寂、宇文士及、封德彝、杨恭仁、陈叔达、肖瑀等姻亲宿旧、前朝遗老逐步淘汰。打破地域偏见,兼用关陇、山东和江南的贵族和士族,又不问门第,陆续提拔和重用一批庶族人士。

太宗在位的23年,提拔了23名宰相,其中出身庶族者超过三分之一,从而使西魏以来关陇士族集团把持政权的局面有所改变。他还抛弃前嫌,起用了李建成集团的核心成员魏徵和王珪,二人在李氏兄弟皇位争夺中介入很深,曾劝说李建成早日下手除掉李世民。太宗不计前仇,对魏徵委以重任,官至秘书监,参预朝政,又拜侍中。正如太宗自己所说的那样:“朕之授官,必择才行,若才行不至,纵朕至亲,亦不虚授”;“若才有所适,虽怨仇而不弃”。

由于太宗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故贞观一朝,网罗了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王珪、戴胄、马周、李百药、张玄素、褚遂良等文人组成的“文治”核心。这些人历经隋末动乱,阅历丰富,对隋末农民大起义记忆极深,时时以隋亡之鉴劝诫太宗,从而保证了“文治”方针的推行。

太宗还注意纳谏,他要求臣下"陛下有失,臣必书之",以防"有害于今”,“贻讥于后”。在贞观年间,魏徵等人“直言敢谏”,太宗“从谏如流”,成为一代风尚。朝臣们所谏的内容,上至国家大政,下至宫廷琐事,无所不包。贞观初年,仅魏徵一人就进谏200余事,他向太宗提出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著名格言,在中国后来政治文化领域影响极为深远。

由于太宗求谏纳谏,朝臣敢于首谏,贞观时期的政令得失常能反省、调整,君臣“共相切磋”,留下了许多佳话。

唐朝初年,边患严重。太宗时期,为解决边疆问题,实现长久稳定,重点打击突厥贵族侵扰,消除最大边患。同时,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比较灵活、友好的政策,缓和了民族矛盾,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使贞观年间出现了边疆安定、各民族和睦相处、“四夷俱服”的局面。

太宗君臣居安思危,励精图治,不出数年,民物蕃息,政治清明,呈现出一片升平景象。据史书记载,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粮,取给于道路焉"。

史书的这种记载可能辞多溢美,但是仍大致反映了贞观年间的“治世”。太宗作为一个统治者,尽管其励精图治的目的不过是为了“长守富贵”,维护李唐王朝的世代相传,但是仍不失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贞观后期,太宗开始表现出刚愎自用、志得意满,不再认真纳谏,冤杀了一些无罪的大臣。同时,他也逐渐抛弃了轻徭薄赋的政策,徭役趋重。他还曾三征高句丽,西犯龟兹,西南征松外蛮,北攻薛延陀,周边用兵频繁。他还大兴土木,营缮陵寝宫殿。贞观后期的政治风气已经不复旧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王近山扬言要抓五千美军俘虏,韩... 抗美援朝战争中,王近山以其独特的个性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他就是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
原创 一... 现在的抗日神剧其中的很多地方真的是夸大的让人不能相信。但是在我军的抗战历史上,确实有那么一位老英雄。...
原创 南... 张俊和岳飞、韩世忠、刘光世等人并列中兴四将,但是在岳飞的墓前却跪着张俊。这位本来算得上功臣的人怎么会...
成都一袭汉服课堂科技有限责任公... 隋朝承北周统一北方之余威,终结了南北朝旷日持久的对峙格局。唐朝绵延近三百年,发展脉络清晰地呈现出兴起...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里,众多人物的死亡时间与原因都是和历史对不上号的,其中原因很多,待我细细讲来。 第一种...
原创 中... 历史总以一种难以改变的,如同陀螺式的向前运动,并在这种运动中让每个王朝都在相应的定律产生、发展、强盛...
原创 1... 前言 小学课本中,有一篇名为《难忘的泼水节》,相信大家一定记忆犹新。 这篇课文的内容主要讲述周恩来总...
巴拿马运河:历史不容抹去(三)... 新华社巴拿马城12月26日电 “不做美国殖民地,运河是我们的,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都不属于任何别的国...
原创 1...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不少伯乐赏识千里马的故事,像是西周时期,钓鱼的姜子牙被文王赏识,委以重任。全国解放...
原创 毛... 毛主席提出过一个普通而又伟大的口号,叫“为人民服务”。 可以说,毛主席的一生,都在践行这句口号,他做...
中华民国十七年贵州银币一元 中华民国十七年贵州银币一元,是一枚承载着丰富历史内涵与独特艺术魅力的银元,它不仅是中国近代货币史上的...
湖北省博物馆将“上新” 展陈文... 武汉12月26日电 (记者 梁婷)湖北省博物馆即将“上新”,媒体记者26日进行集中探访获悉,湖北历史...
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手稿文献展在... 今年适逢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上海社科大师吕思勉先生诞辰140周年,为传承和弘扬大师的治学精神和人格魅力...
原创 越... 越南的北部在很长一段时间被纳入中国版图。就民族来说,越南的主要民族京族,就是中国古代百越族群中的骆越...
原创 赵... 《——【·前言·】——》 宋高宗赵构,退位后过得相当滋润——每月生活费高达4万贯,足以让他过上无忧无...
星球研究所:二里头遗址会是夏朝... 【文/星球研究所】 距今4000年前的一天,传说中的英雄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催促他脚步的是一场前所...
2024年 我们探索历史的进度...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从高原上的秘境,到熙攘的市中心,从山野中,到河道里,历史埋藏于此,是前人存在过...
原创 初... 初唐故事:李敬业兵伐武氏,骆宾王草起檄文 斯时,长安无主,乃命刘仁轨为西京留守。刘仁轨以衰老辞,且...
原创 如... 战争从古至今都存在,有时候,战争会使一个国家在世界上消失,而被取而代之,这也是在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发展...
原创 完... 1161年12月,金朝皇帝完颜亮兵败采石,接着在瓜州被部下所杀。此时金朝国内政局动荡不安,金世宗完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