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黄兴与奇人杨度:我不同意你的政见,但我们可以是好朋友
迪丽瓦拉
2024-11-27 04:06:54
0

原标题:牛人黄兴与奇人杨度:我不同意你的政见,但我们可以是好朋友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黄兴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牛人,而杨度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奇人。有意思的是,这两个著名人物虽然政见上存在很大分歧,却成了肝胆相照的知交好友。

为什么说黄兴是近代牛人?

首当其冲的一点,就在于黄兴是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领导了黄花岗起义,创立了华兴会,又是中国同盟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因此民国时期人们就将黄兴与孙中山并称为“开国二杰”。

袁世凯一世奸雄,也对黄兴的“性质直,果于行事”大加赞赏,章士钊则感叹:“天下最易交之友,莫如黄克强”。章太炎更是对黄兴给予“无公乃无民国”的高度评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黄兴的书法和诗词都颇有造诣,备受时人称颂。

为什么说杨度是近代奇人呢?

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杨度人生的每一步几乎都踩在近代史最有象征意义的鼓点上——他年纪轻轻就考取秀才中过举,因缘际会参与“公车上书”,当过清朝的四品大员。他是一代名儒王闿运的得意弟子,“朋友圈”有无数大咖。他一心想做帝王之师,因此极力支持袁世凯称帝。然而后来的政治立场发生很大转变,又成为孙中山的支持者,晚年又从国民党员的身份转变成中共秘密党员……

在那个社会政治急剧变动的时代,杨度好像拥有一种特殊的本领,总是能在时代风云变幻的关键点留下属于他个人的鲜明烙印。

很难想象,这两位成长道路、性格气质、思想观念、政治立场截然不同的民国名人,居然保持着极好的私交。

黄兴和杨度的交往,始于1902年,当时20岁的杨度与28岁的黄兴一同留学日本,成为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的学员。从那时起,黄杨二人开始交往,并一起成为《游学译编》杂志的创办人。

说起来,孙中山之所以能在日本结识黄兴,还有赖于杨度的引见。据章士钊所著的《与黄克强相交始末》记载,杨度向孙中山介绍说,他有个“同里友”叫黄兴,是“当今奇男子”,“辅公无疑,请得介见”。

虽然杨度对于孙中山的政见并不认可,却成为孙、黄二人相识合作的重要桥梁之一,对于民国历史的演进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可是到了1906年底,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思想领域的大论战时,黄杨二人却分别站在了不同的阵营。

杨度作为典型的改良主义者,不认同革命派推翻清廷、推翻帝制的主张,而是在清贵族宗室子弟所办的《大同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鼓吹君主立宪,又由于思想上的名利之图,“取媚清廷”,创办《中国新报》,由此被清廷任命为“四品廪堂候补,在宪政编查馆行走”。

黄兴则是坚定的革命者,在拒绝徐佛苏“调停”论战之后,奔走于大江南北,积极组织中华国民军南路军,并领军攻入钦州、廉州、上思,发起云南河口起义。

虽然二人就事论政各有主张,但私下里却仍是好朋友,并没有因为政治立场的迥异而导致友情的决裂。

在辛亥革命历史上,武昌起义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黄、杨二人从分到合的一个转折点。在此期间,杨度劝请袁世凯掌握清廷大权,黄兴则奋战在武汉三镇全力抗袁,将他们在政见上的分歧进一步放大了。

1913年3月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刺杀后,黄兴与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并作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誓师讨袁。而杨度在此期间的言和却与黄兴背道而驰,仍然沿着袁世凯专制独裁的道路走下去,其实质是拥袁以待禄位。

1916年黄兴逝世,他与杨度的友谊自然就到了尽头。从他们1902年相交至此,前后历时14年。这14年也正是辛亥革命风起云涌的年代,黄杨二人关系上的亲疏变化、言论和行为上的变化,恰好体现出整个时代的变化。

客观而言,黄杨二人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主要革命斗争目标的不同。在这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黄兴的看法和做法是基本正确的,而杨度的看法和做法多有谬误。

然而尽管两人在政见上存在较大分歧,却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私交,换句话来说就是——我不同意你的政见,但我们可以是好朋友。就像杨度在黄兴逝世时所撰写的挽联中所说的那样,“公谊不妨私,平日政见分驰”,又能做到“肝胆至今推挚友”,无论黄兴还是杨度,他们都展现出了真正的政治家的风度。

有意思的是,或许正是黄兴这位好友的影响下,杨度逐步认识到自己在政见上的错误,开始与孙中山合作,走上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道路,后来又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53年6月中旬,夏季反击战进入了白热化的第二阶段。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遭受重大损失的180师,...
原创 他... 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经历了数十年的漂泊与艰难,深切体会到官僚政治的阴暗面。正因如此,...
原创 被...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在宫中举行了一场宴会,宴请了当时著名的诗人高启以及新任苏...
原创 戚... 自古以来,帝王多有宠妃,而这些宠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不同,确实可以说皇帝性情浮躁。通常来说,获得皇...
原创 血... 血色牛庄:湘军末路与晚清帝国的最后挽歌 1895年3月4日,辽东半岛的寒风裹挟着硝烟在牛庄街巷间肆虐...
原创 韩... (一)韩信为项羽设下了陷阱:开辟第二战场 在成功攻下魏国之后,韩信开始精心策划,他所要为项羽埋下的巨...
文化中国行丨长城考古的天津贡献 天津黄崖关长城博物馆完成展陈更新后重新开放。记者 钱进 潘立峰 摄 巍巍长城,绵延千年。从战国烽烟到...
原创 朱... 一个人能否成功,除了自身的才能,往往还需要贵人的帮助。对朱元璋来说,郭子兴无疑是他生命中的贵人。那么...
原创 波... 1945年夏天,战火烧尽的欧洲战场刚平静下来,远东的局势却依然紧张。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德国...
原创 如... 在整个历史上,有一句话常常被热爱岳飞的历史爱好者引用:“敌未灭,何以家为?”这句名言传达了岳飞坚定的...
原创 朱... 民间有句古话:“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可谓是充满智慧。虽然今天已经是民主社会,言辞失当不至于让人丢命,...
原创 《... 在《庆余年》中,有六位实力接近大宗师的人物,他们的境界几乎触及顶峰,但遗憾的是,最终没有一位能够突破...
原创 关... 《三国演义》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部经典小说,其中的英雄人物关羽更是家喻户晓。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更是广为...
原创 明... 明朝自开国之君朱元璋到覆亡之帝朱由检,共有16位皇帝。然而,位于北京的明皇陵却只埋葬了其中的十三位,...
原创 石... 942年,契丹的皇帝耶律德光派遣使者前来后晋,质问关于后晋招纳吐谷浑一事的情况。面对契丹方面的强大压...
原创 刘...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历史片段,大家都耳熟能详。这个故事不仅仅源自于徐庶的推荐,还有众多诸葛亮...
原创 刘...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的是魏、蜀、吴三国之间长时间的纷争与争霸,乍看之下似乎只是三...
原创 李... 引言: 铠甲在身,气吞万里,胸中暗藏着难以言喻的曲折。那熟悉的“秋畦私窃谷”的小偷,寂寞的夜晚下,他...
原创 朱... 历史上有位名人曾说过:“明朝没有明君,清朝也没有昏君。”对此,我的看法截然不同。先不论清朝是否真的存...
原创 历... 第一个反骨仔是魏延,他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刘备曾称赞他为可以独当一面的杰出大将,魏延的一生中建立了...